今天是元宵佳节。在中国人眼里,过完元宵节才算过完春节。唐诗宋词里有许多描绘元宵节盛况的句子:苏味道的“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顾况的“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张祜的“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孝祥的“游人不放笙歌歇”;戴复古的“花边把酒,歌舞醉元宵”。
《红楼梦》之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总之是举国上下皆狂欢。为啥乐成这样呢?因为机会难得。
现代人有“夜生活”一说,天黑了,逛街、访友、唱歌、泡吧都无妨,可搁古代就不行了。那时候实行“宵禁”,夜间路上禁止行人往来。月黑风高,哪怕出门散步,要是被巡逻的“城管”(以前叫“执金吾”或者“金吾卫”)撞上了,就得罚款挨抽。
平时的晚上,百姓只能乖乖在家歇着,可到了元宵节就不同了,政府解除禁令,大伙儿可以自由上街,玩个通宵达旦。
苏味道的诗里有“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柳永的词里有“金吾不禁六街游”,都是说元宵弛禁,可以痛痛快快过把瘾。
除了赏灯,元宵夜街上还有什么可看的?
崔液诗云:“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上街最重要的一桩事当然是赏灯。
【明】吴彬《元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那么多人拥入街头,绝不只是为了看灯,还有什么可看的呢?
唐人陈嘉言在《上元夜》一诗中道出了此夜的另一番风情:“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潘掾”指潘岳,是西晋时的一位超级大帅哥,这里泛指美貌男子;“洛神”是让曹植魂牵梦萦的洛水女神,此处泛指美貌女子。
原来女孩子们在元宵夜手拉手跑上街,为的是偷窥帅哥;而男人们则分头行动,“众里寻他千百度”,找寻各自的心上人。
那时礼教森严,女人们都养在深闺足不出户,“庭院深深深几许”。不过也不是没有透气的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就为深闺女子提供了一次外出狂欢的机会。
【宋】李嵩《观灯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平日里男女授受不亲,可在元宵灯火的掩映下,女子也可以暗暗找寻自己的心上人。“玉楼人、暗中掷果。珍帘下、笑着春衫袅娜。”美人在楼上看到了中意的男子,就拿水果偷偷砸他。被砸中的帅哥心里自然有数,若是他对那位春衫袅娜、巧笑倩兮的美人也有兴趣,一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爱情便悄然萌芽了。
元宵节是古代女子自由恋爱的难得契机,女词人朱淑真感慨道:“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在朦胧月色里、绚烂华灯下,且让自己与他享受这一刻的温情,“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哪怕明年此时“泪湿春衫袖”,她也心甘情愿。
无论是喜是悲,是寻觅或是失落,在元宵节的溶溶月色、灿灿灯火中,古时的少男少女体会着爱情的种种复杂滋味,这一天可不就是属于他们的“情人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