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阑”玉砌——古建里的中国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2-09 11:15:31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栏杆是我国传统建筑中随处可见的一种围护构件。丹陛重阶,曲廊深院,亭榭水阁,池畔桥边,都有各式各样的栏杆。

  “阑”是“闌”的简化,形声兼会意字。金文和篆文中的“阑”分别写作“①”和“②”,均从门从東,会意为门前遮挡的橱栏。東也表声。《说文》释为:“阑,门遮也。从门,束声。”这种最初用于门前的遮拦之物,后被引申到建筑环境之中,就变成通常所说的“阑干”,此义后来又另加义符“木”变成“欄”(栏),从木阑声,阑也兼表义。所以,“阑干”与“栏杆”可以互称。此外,阑干还有“钩阑”(勾栏)、“欄楯”等别称。



  建筑学家梁思成为栏杆所下定义是:“栏杆是台、楼、廊、梯或其他居高临下处的建筑物边沿上防止人物下坠的障碍物;其通常高度约合人身之半。栏杆在建筑上本身无所荷载,其功用为阻止人物前进,或下坠,却以不遮挡前面景物为限,故其结构通常都很单薄,玲珑巧制,镂空剔透的居多。”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栏杆古作阑干,原是纵横之义;纵木为阑,横木为干,由字义及建筑用料的通常倾向推测,最初的阑干,全为木质是没有疑义的。”(《石栏杆简说》)


  栏杆是我国传统建筑中随处可见的一种围护构件。丹陛重阶,曲廊深院,亭榭水阁,池畔桥边,都有各式各样的栏杆。栏杆的实用功能是保护人身安全,而它的装饰之美却具有独立的艺术观赏价值。栏杆的用材以木、石为主,也有使用砖瓦、琉璃、竹子以及金属等。


▲应县木塔塔身栏杆


  木栏杆的出现最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原始建筑遗址中已有栏杆的应用;在周代的青铜器和汉代的画像石、明器上所见到的栏杆已有多种类型,并已有精美的鸟兽纹饰;六朝时的栏杆则见于云冈石窟、敦煌壁画,其阑板上的装饰日趋华丽,望柱上的雕刻也更加精工细镂;隋唐时始用石料建造栏杆,像隋代赵州石拱桥上的石栏杆,如今已是“甲于天下”的传世文物;至宋代,石栏杆的应用已相当成熟,并多为后世大式建筑所专用,存世的实物也很多,像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都能看到许多造型精美的石栏杆。


  栏杆的式样和种类很多,明代《园冶》一书所载栏杆图式就有百样之多。从使用材料说,唱主角的当然是木栏杆和石栏杆;以形式划分,木制栏杆有寻杖栏杆、花式栏杆、直挡栏杆数种。寻杖栏杆出现最早,也最为常用,它由寻杖(横置上部的圆形扶手)、望柱(立于栏板与栏板间的短柱)、栏板(两根望柱间的木板)等构件组成;花式栏杆不设寻杖,上部的横木多为带圆角的矩形截面,其下由棂条拼成各式花纹,变化甚繁;直挡栏杆是受外来建筑影响而出现于清代的一种西洋式栏杆,其直棂通常是用圆木旋成花瓶式样,故又称瓶式栏杆。用石料制作的栏杆,是由木制栏杆脱胎出来的,所以最初都是仿木结构。至宋代的《营造法式》,始有单钩栏和重钩栏的形式定制。两种钩栏都是由一些专门构件所组成,其中主要有三个分件:望柱、栏板、地栿(置于最下层阶条石上的横石)。


  相对重钩栏而言,因用一层栏板,故名为单钩栏。石栏杆细腻、纤巧的雕饰,以及秀挺、洒脱的韵味,不仅令建筑物多了一点“体面”,而且也给了观赏者以更多的美感。当人们走进北京的紫禁城,一眼望去,外朝三大殿的台基之上,重叠起伏的汉白玉栏杆,犹如银堆玉砌的山峦,总共1458根望柱和1414块栏板,更是蔚为大观,令人叫绝。


▲悬空寺栏杆


  严格划分栏杆的种类挺难,因为它有太多“另类”。比如宋代有一种“朝天栏杆”,它被设置在沿街商铺的屋檐之下,不仅是装饰,还有“招徕”之功效。再有,栏杆进了园林更是五花八门,常用的有一种“靠背栏杆”,或者叫“坐栏”。它既是栏杆,又是坐凳,于是又引申出许多美丽的别称:美人靠、飞来椅、鹅颈凳、吴王靠。


▲华严寺石栏杆


  栏杆,作为建筑中的一个“小品”,本身并无任何象征意义,但它那凌虚的空间形象,以及使用上的登眺功能,很容易诱发人的情感抒怀,于是便有了大量有关栏杆的诗词传世。白居易写杨贵妃“玉容寂寞泪阑干”(《长恨歌》),不仅将一片真情寄语栏杆,而且赋予了一位伤心流泪、楚楚动人的美貌女子;对于曾经贵为帝王的李后主,遇上栏杆也一样满腹愁肠:“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而对于历史上那些报效国家的志士人仁,栏杆却成了慷慨悲歌的见证:“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怒发冲冠,凭栏处,蒲涝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真可谓是栏杆诗词中的千古绝唱。


 
标签: 栏杆 传统建筑

本文标题: 雕“阑”玉砌——古建里的中国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24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