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还管王府井这儿叫八面槽,记忆里金鱼胡同还是小胡同儿的时候。您一定还能记得这条街:灯市口。
穿越了几个世纪,从原来的“灯市”,到老舍笔下北京小院儿的缩影;如今成为了矗立着天伦王朝、国际艺苑、松鹤大酒店东西走向的大街。
王府井东堂、奶子府、米市大街、灯市口、东单、106路、108路、111路,这些记忆,灯市口用“一生”见证北京城的成长,也让每个从这里搬走的人,或是还生活在这里的人,至今忘不掉。
从灯市口向西走,奶子府(奶慈府),以前在灯市口西街中间,是奶站,每天下午凭着取奶证,排队拿着空瓶子去换奶,小时候以为奶子府的名字是这么来的呢!
这里能走大车,又不是主道,车辆和行人都不多;前条街看到的还是外来游客的熙熙攘攘,转角来这里,立刻就能远离王府井的热闹非凡,北京城的嘈杂好像都隔在耳外了,闹中取静。
这里有“丹柿小院”的老舍故居。还有胡耀邦居住过的小院儿。到今天,夏天你路过这里,还是要穿过“吊死鬼卷珠帘”感觉这里的宁静是北平最后一点记忆。
灯市西口现在的四季民富在以前只是袁姑妈小馆儿,更早是个不知名的小饭馆,西口的世都百货现在看上去是个“烂尾”,在当年可堪比燕莎,里面全是大牌儿。
您要是这里的老居民,灯市口副食店一定知道,每年冬初都要去五间大门脸房的菜站,买冬储大白菜。后来搬出这片的人,过了朝阳门、去到西直门,都觉得是偏远了,这就是老北京人对区域的概念,去北边的东四,和南边儿的崇文门都也觉得好远。
也是,走两步向南紧邻着王府井,什么没有?翠华楼饭庄的乌鱼蛋汤、全素斋的素什锦、香椿鱼可是闻名全国!!
还有利生体育用品商店、外文书店和路口向北的商务书局。记忆深刻的是利生旁边是新光电子,门口总有漂亮的售货员阿姨,摆弄当时进口音响,一听就不想回家了,那时还放着电视,录像机什么的,每天下学去那儿看,真眼馋啊!
灯市口大街的学校,可是好多重点校的聚集地-----“男育英,女贝满”那时看着穿166、25、2中校服的就好像对全世界宣布:我是个好学生!尽管学的有点“渣”。
每到放学后,就能看到他们到灯市东口稻香村买炸羊肉串儿,或去“老城隍庙”来个鸡腿饭;有运气还能碰到《炊事班的故事》的“班长”,因为空政文工团演员们,就住在这灯市东口向的同福夹道里。
街东口向西是米市大街;向北是东四。大华电影院到金鱼胡同东口的这段路也就是二百米左右。别看这段街道没多长,可那时在整个东单北大街上也算是繁华的地段了。
那时有什么新影片,都挣着抢着买票的景儿,以及那时候学校组织看过的电影《佐罗》《复仇》,到今天还历历在目!
灯市口大街周围遍布着条条胡同,从甘雨胡同往南是西堂子胡同,再往南就是金鱼胡同喽,有条暗路,从金鱼胡同的院子里,左穿右拐的,能到西堂子胡同,那时候觉得串胡同可有意思了。
王府井小学里面的教堂,那时候一到活动,也开放,同学几个总溜进去看热闹,偷沾点圣水,喊一声就吓跑,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熊孩子!
在王府井教堂那上过王府井小学的;都知道那时候景山学校还和六十五中挨着;25中里秋天的银杏树让人念念不忘。
只有离开这里的那一刻起,再从百度百科上看到关于灯市口的一切,重温它的历史,感动你的并不光是它们的厚重感,而是让你觉得曾经有幸离它们那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