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古建筑变得“平易近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将古建筑以“博物馆化”视角解读不失为探究途径。
古建筑博物馆化,是借鉴博物馆功能,借助藏品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等表达方式,打通古建筑和可移动文物展览之间固有理念,古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最大、最真、最美的展品。
我们要做的是挖掘每一座古建内涵,与属地传统文化结合,匹配协调古建相关附属展品,如各种斗拱建筑构件、壁画、塑像乃至木、铁、陶、砖、瓦、琉璃等工匠体系的活化利用展览。
想要古建真正“活起来”,不能仅仅依靠传统保护理念中的修缮、收藏、研究中的一项或几项,而是站在传播中华文明的角度,做到保护、研究、利用、展示、管理、服务六位一体。
依托古建筑,结合民俗、物产、非遗、传统文化等,在古建场馆内设立与古建相匹配的特色展览。古建与展览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彰显不同的文化特色,共同成为“以文化人”的载体。
有形的、固定的展览,与文化活动一起,形成全面展示本地区古建特色和历史文化风貌的“古建博物馆群”。在“古建博物馆群”形成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协调更多资源,建成市域的特色“古建博物馆”。
总之,只有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历史文化传统等结合,用起来方能活起来!将保存完好及修缮完成的古建筑“博物馆化”,挖掘出来、展览解读出来,建成一座独具特色的古建博物馆,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解读和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作为一名华夏儿女,了解中国古建筑、进而学会鉴赏它们、热爱它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而且能从中感悟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激发民族自信心,让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强大的文化自信,用古建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走好古建保护利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