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淡雅的青瓦白墙,给人以清雅明快的美感;紧凑通融的天井庭院,可晨沐朝霞,夜观星斗,让人仿佛置身于“流动空间”;精雕细刻的梁架结构,给人以进入艺术画廊般的享受……这就是江南传统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让身居其中的人体验到“天人合一”的居住乐趣。
梓桐镇胡氏宗祠
淳安毗邻安徽,村民聚族而居,祠堂、庙宇、牌坊、石拱桥、徽派民居建筑比比皆是……这些古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结构设计精妙,装饰精雕细琢,充满了细节美。如要欣赏淳安古建筑的细节之美,那就绕不开淳安“三雕”——木雕、砖雕、石雕。
淳安“三雕”已有数百乃至上千年的历史,它们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本地的文化习俗和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淳安多山水,与古徽州相连,在徽商贸易来往的影响下,在新安理学等多种文化的熏染下,淳安建筑及“三雕”艺术逐渐形成了一种古拙素雅的风格。
一、木雕
徽派建筑的梁架多为木头所制,淳安盛产各种树木,无论是樟树、枫树、银杏还是黄杨木,都能在能工巧匠手里化腐朽为神奇。
淳安木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家具装饰和观赏类的陈设。它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对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
明清时期,淳安木雕兴旺,当时的祠堂庙宇、亭阁牌坊、店堂楼馆都时兴木雕装饰。现今保存较好的金峰朱氏宗祠、浪川乡积善堂、光昌方氏家庙、屏门郑氏宗祠、千岛湖镇龙山岛的海公祠、汾口镇汪氏家厅等建筑装饰上的木雕作品均是造型生动、雕刻精湛的淳安木雕代表。
汾口镇汪氏家厅-木雕
二、砖雕
砖雕作为淳安“三雕”之一,早在南宋时期就享有盛誉。砖雕以水磨平整的青砖为材质,水磨青砖是淳安砖雕的最佳原料,它与普通黏土砖不同,须经过多道繁复工序精制而成。
淳安砖雕的技法包括浮雕、透雕、浅雕、圆雕及线刻,其主要用于装饰房屋的门罩、门楼、八字墙及马头墙的端部,涉及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凡神仙人物、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草虫鱼、八宝博古、几何图形等均可入画,尤以人物居多。
威坪镇蔗川村张氏宗祠-砖雕
这些雕刻非常精细生动,如为表现人物的逼真和楼台的主体感,多采取高浮雕、透雕和半圆雕的手法,镂刻成多层面的空间,有的竟达六七层之多,有的层层宅院分明,有的室内几乎镂空,有的窗扇可启,有的门铃可动、精细之状,不一而足。从现今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中,可以看到许多典雅庄重、形象逼真、风格各异的砖雕作品。
三、石雕
淳安石雕兴于南宋,盛于明清,多用于房屋、桥梁、牌坊等建筑的装饰,也有一些宗教雕刻和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其内容多为人物、花鸟、山水等,采用散点透视的创作方法,讲究布局丰满,主题突出。淳安石雕的技法有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从现今保存完好的牌坊、旗杆石、石马、石碑、石磉、石鱼缸等石雕上,依然能看出当初的精美工艺和考究用料。
淳安盛产闻名遐迩的茶园石,这是淳安石雕的主要原材料,其材质无裂痕、硬度低,细腻纯粹,便于雕琢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且经久不风化,被称为石中上品。
里商乡里商村旗杆石-石雕
茶园石多用于做民居的台阶、天井水池的栏杆、祠庙的柱础和野外的牌坊、石拱桥之类。那上面所刻的龙、凤、狮和花饰,线条流畅,刀工娴熟,可以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光柱础就有鼓形、筒形、瓶形、瓜形、覆莲及覆斗等形状。
在古代,因建造各类古建筑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一部分农村青年为求生计会拜师学艺,成为忙时务农、闲时从艺的半工半艺的劳动者。
他们在师傅的口传手授下,经过“三年徒弟、三年伙计”的刻苦努力,不仅掌握了一套娴熟的雕刻技术,也从中学到了许多有关诗词歌赋和书法美术的知识,成为民间坊里令人艳羡的能工巧匠。同时,由于干这一行所需的工具简单,无须多大资本,全凭手上技艺,“动刀如笔”、“铁笔生花”,深受农村青年的青睐。
汾口镇宋京村“小金銮殿”
过去,淳安“三雕”工匠甚多,他们以刀为笔,穿村走户,忘我镌刻,为美化淳安、传承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可惜,时至今日,除了石雕尚存,砖雕已少有人问津;木雕虽还有一些手艺人在坚持,但规模和水平也大不如前。由于旧社会视其为“雕虫小技”,它们已埋没失名,再加之现代建筑的普及,“三雕”手艺人没有了用武之地,这不能不说是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
2008年,淳安三雕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