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发千叶,女祠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
按照《家礼》规制的要求,祭祀礼制要“夫妇俱人祠堂”,“设祖考神位于堂中之西,祖妣神位于堂中之东”,所以,在家庙“堂之东”的内室摆设女性祖先神位供家族祭祀成为宋时徽州家祠的特点,也成为此后徽州女祠现象的“雏型”。
到了明代,明祭祀礼制的《大明集礼》除了综合朱熹《家礼》之《通礼?祠堂》内容外,对龛内祖、妣神主设置更加突出妣位。“祠堂之内,以近北一架为四龛,每龛内置桌。高祖居西第一龛,高祖妣次之;曾祖居第二龛,曾祖妣次之;祖居第三龛,祖妣次之;考居第四龛,妣次之。”不过,这种设置专祀祖妣神位“内室”只是散落在僻乡村壤一家一户的家族“灵堂”供奉式的类型,并不具有后世所称的“重宗谊,修世好,村落家构祖祠,岁时合族以祭”族人宗祠的功能和建制。
“千丁之族,未尝散处”、“会祭有常,祠堂林立”,在徽州大地上,贞孝节烈妇女很普遍,徽州地方志的《列女传》中,类似节妇烈女的记载数不胜数,以歙县为例,明清两代仅被皇帝下诏旌表的节孝、节烈、孝贞和贞烈等节烈妇女就多达1952位,但这些节妇烈女中真正够资格树碑立坊的却是寥寥无几。在众多牌坊之中,真正旌表节妇烈女的也是屈指可数。堂樾村头的七座古牌坊当中,只有两座是旌表女子贞烈的。
面对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宗族规则,一些族中因科举而显贵的族子或因经商而发达的豪绅,每念及“幼承母慈,长承母训”而在入祠族祭时“瞻顾作为,母氏之祖或阙如”时,自然就感到很有些失落,心中有未申之情,“于私心每有未安者”,于是他们开始想法变通,这就有了在全国都罕见的女祠。
作为宗祠里设置专祀供奉祖妣“内室”的出现,最早当属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文昌祠中的“女祠”,比歙县棠樾的“清懿堂”女祠早300年。位于古徽州呈坎村前街中街的文昌祠女祠,系明弘治年间由前罗十九世祖罗弥四(号松轩)率侄罗震孙在弘治戊午年(1498年)倡建。文昌祠又名“报本堂”,系徽州知府彭泽所题,后太师夏言又题额为“罗氏家庙”,供奉前罗始祖罗天真(号文昌)。罗天真(860-?),号文昌,字性夫,江西豫章世家大族子弟罗玉崖的曾孙,世居江西南昌柏林村。其妻朱氏厚德载物,“有令德,懿行足母仪”,被邻里族人称为“呈坎第一孟母”,故后人在兴建文昌祠时内设文昌女祠,旌表朱氏懿德流芳。
与文昌祠女祠相隔118年后被誉为“江南第一祠”的贞靖罗东舒先生祠也有着与文昌祠“女祠”相同构造和建制的“女祠”,早于棠樾的“清懿堂”女祠180年。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是前罗宗族的一座支祠,供奉的是罗氏先祖、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罗东舒。祠堂三进的南侧有一个名叫“则内”的内室,“则内”就是内侧的意思,当地人称“则内”为女祠,供奉祭祀的是罗氏女祖先人。女祠面积不及男祠的十分之一,高度也只有整体建筑的三分之一,女祠祠规中规定:再婚之妇和所谓罪妇的灵位不得入主祠堂。
真正具有“岁时合族以祭”意义上的徽州女祠则出现在清代。清康熙年间建造的歙县潭渡黄氏的黄氏享妣专祠、清乾隆年间由罗廷梅的懿善堂女祠和清嘉庆年间由歙县棠樾的大徽商鲍启运所建的清懿堂。《潭渡黄氏族谱》卷六《祠祀?新建享妣专祠记略》记载:清康熙年间,潭渡黄氏宗族“庀材鸠工”所建造的“享妣专祠”,“为堂五楹,前有三门,后有寝室与祠门。而堂之崇三丈五尺,其深二十七丈,其广六丈四尺。前后称是,坚致完好。凡祠之所应有者,亦无不备。阅载而后成,计白金之费三万两。”可见其气势恢宏。
此外,按照封建宗教礼制,庶母入祠有诸多限制,其后代发达者便为其母建立专祠。祁门倪氏庶母祠的修建更是开了女祠的一个先河。宗法制社会以嫡为尊,民国元年倪望隆撰文记载说:“我倪氏向无庶母祠,公倡议建筑,遂观厥成。”据《祁门倪氏族谱》和倪氏宗族贞一堂碑刻记载,宣统二年,元宵第二天,倪氏宗族支祠——贞一堂遭遇火灾,成为废墟。族人富商大贾倪尚荣倡议重建并捐巨资,只可惜工程未竟而身先亡。他的侧室金、王二氏,“以纺织资,独担任二廊、石池工程”,竟然最终完成了丈夫的遗愿,并“光复旧物,家庙依然”。此义举受到倪氏宗族族众的高度赞扬,但因“庶母不入祠堂”的礼制,其神主不能进贞一堂,于是倪尚荣倡议建造庶母祠,奉祀此二人的神主。在《新建享妣专祠记略》中也记载了一个为庶母立祠堂的事例:清朝康熙丁酉之春,黄氏迁歙西三十二世孙黄以正,率领族人,“庀材鸠工,为堂五楹,前有三门,后有寝唐与祠门。而四堂之崇三丈五尺,其深二十七丈,其广六丈四尺。”
徽州女祠密集出现在清代,除了徽州宗法祭祀礼仪制度发展变化影响外,儒商贤达们的孝道文化因素的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经济文化发展,徽州社会重视个性和良知的人文思潮兴起;另一方面,徽州文人贤达们对徽州祭祀礼制革弊出新促使徽州女祠应运而生。呈坎懿善堂由清代翰林进士罗廷梅所兴建。罗廷梅之母是前夫逝后才改嫁至罗家,出身卑微,按照先祖的祭祀规制和女祠祠规的规定,再婚之妇灵位不得入主祠堂。而作为被朝廷授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行走同修、奉直大夫的罗廷梅为回报母恩,又不违背祖宗礼法规制,将母亲灵位从“则内”请出单独建造一座女祠,供族人和家人祭祀。于是,懿善堂女祠成为徽州历史上最早与男祠分庭受礼的女祠。
随着徽州祭祀礼制推广,附属于宗祠“女祠”现象繁多。休宁县黄村黄氏宗祠女祠、祁门县渚口倪氏宗祠庶母祠、祁门县芦溪村汪氏宗祠正义堂毗邻的衍正堂女祠、歙县澄塘上头厅女祠、歙县长龄桥的郑家女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