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平博物馆在江南特有的黄梅雨季时节如期开放,或许是因为近年气候的异常,让人逐渐淡忘了曾经飘满丁香花的雨巷。可是,当你迈入这座外观以江南民居元素作为造型的博物馆时,还是能够感受到“一桥春色在江南,杨柳初展意犹寒”那种湿润而朦胧的熟悉意境。
何谓江南?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江南!
无论是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烟雨楼台,还是草长莺飞或美人顾盼。江南早不是一个单纯的地域概念,已经演化成一种文化符号。如何提炼具有情感共识的江南元素符号,精确表达每个人心目中都认同的江南。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的“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可以让观众揭晓久藏于心的谜底。
江南作为长江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如何说明从一个荒蛮落后的地区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区域。展览设计师需要运用多元的解读方式将不同的信息进行组合,以此来展现漫长的文明进化过程,从而突显出展览的主题信息——江南水乡在中国文明构成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物”,由于语境的转换,已经脱离了其本质的意义,因为与展览主题融和于相同叙事语境之中,形成一种崭新的展览语言。
由于主题信息表述的需要,在展示空间中任何的“物”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缜密的逻辑关系,以“物”叙事的物不仅仅局限于展品,而是包含展品在内的各种可以与主题信息密切关联的媒介。这种形成的新媒介通过信息组团的方式,可以最大化地诠释“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文物集信息源和信息载体于一身,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见证物。博物馆展览的根本就是以“物”说话。
杭州市临平博物馆通过“何处是江南—地域的江南”、“富庶鱼米乡—经济的江南”、“诗意栖居处—生活的江南”、“文才尽风流—文化的江南”、“春风无尽绿—转型的江南”五个单元从各个角度分别对江南文化做了全面的展示。
例如第一部分,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茅山遗址出土的“独木舟”,对表述江南地区史前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为了彰显展品的重要性,选择这艘体形狭长的独木舟悬浮于空间最注目的区域,对观众形成了强烈视觉冲击。
而良渚中晚期“水稻田”和广富林文化“牛脚印”展品标本的和谐组合,是一处独具精巧匠心的构思设计,可以真实形象地揭示早期江南地区水网密布的地貌以及饭稻羹鱼的风俗场景。
整个展览空间遍布了江南地区各时期的典型器物,它们恰当而密集地分布于博物馆的各展示区域。
如汉唐时期的编钟、铜镜,宋元的青瓷、明清的书画和建筑构件等各类展品,通过重组、梳理、整合的手段,转化为和谐一致、相互衬托的多元新传播媒介,共同构成了信息量极其丰富的场域,重现江南“百业昌盛济民生”的盛景。
通过深入挖掘每一件展品所蕴含的精神气息,并配合有效的展现手段,“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完美地勾勒出江南灿烂的历史轮廓,进一步地弘扬江南文化那种不断创新,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
基于“江南”这个展览主题,传统线性叙事结构的传播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下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而固化的空间形式表达也无法满足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传统中国画中有一种不求工细形似,只求以精练之笔勾勒景物的神态画法,这种意象的写意表达方式,非常适于呈现烟雨朦胧的江南之美。
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探寻着这种独特的诗意美学,并将之转化为意象的设计语言,让展览在抒情而内敛的气氛中增加观众的情感维度,形成一种深刻的认知体验。
江南文化的精髓涵盖着“诗性审美”的婉约气质,展览一直秉承着这种含蓄委婉的设计理念,以意象与具象相兼的手法进行空间的二次创作。
把江南独特“粉墙黛瓦”的建筑韵味和“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美学气质融合为宁静淡雅的主色调,弥漫着整个展示空间。
选用石拱桥、古戏台或小木舟等典型的水乡符号以诗性化的方式与整体空间色调融合一体,渲染出一种简洁而明快的气韵,再结合略带一丝蓝绿色的图文版面,大面积营造出的空灵效果,恰如浓烈水墨画中那醒目的留白之处,构成了“水光月色两相兼”的诗意空间。
展厅设计根据建筑空间的特点,并结合观众的参观心理,将传统的“单一线性”结构重新规划为“多线并行”的空间布局,这种灵动的流线设计方式既模糊了空间的分割感,又通过开放的格局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从一种“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姿态,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探知欲,并且促使观众始终带着自主观览和主动发现的热情参观展览,进而能够较深刻地理解展览的主题信息。
源于空间合理布局与应用的极致融合,“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对空间材料娴熟的运用加深了观众对展览的视觉记忆,无论是立面肌理层次的变化还是环境色与展品色的对比控制,这些技术措施对内容传播有非常明显的倍增效果。
当然,在黑匣子的空间内,文物对光的要求以及观众参观体验的需求,对于照明设计和投射方式都是一种考验。适宜的光斑虚实转换以及照度把控、眩光处理经过严谨的探究实验,在展示空间中都有较好的显现。
在信息密集的智能化、图像化的网络数字时代,博物馆需要构建一种多感官体验氛围。能够与时俱进地把当今前沿的科技和艺术手段运用到展陈空间中,也是提高观众认知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了增强观众对展览的接受度,激发观众观展兴趣,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努力践行着以观众为中心的设计概念,在强调与观众的互动性和连接性同时,展览大量运用了装置艺术、塑形造景、魔镜视窗、沉浸影像等多维的展陈手段,使观众在参观展品时从传统的单一感官体验向多感官体验转化,而视觉、触觉、听觉带来的多维信息接收渠道,会给观众形成互动与沉浸的体验,这种极具亲和力的粘度,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助推观众理解展览信息的深度和意义。
新媒体的组合运用、多感官的体验感知方法,可以有效吸引观众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展览传递的信息,同时以怡悦轻松的心态接收知识,从而达到博物馆传承文明、启迪智慧、激发想象的功能,实现新时代博物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的陈列设计由始及终都在寻求“一生花里醉春风”的意境,这种诗意的空间创作或许也是区域文化主题性博物馆追求的设计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