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又叫桁条,檩条、檩子,在宋式建筑中称“槫”。桁放置在枋的上面,是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其作用是直接固定椽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梁而向下传递。桁的名称随其量头所在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由上至下依次有脊桁、上金桁、正心桁、挑檐桁。
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拱之大木用桁,无斗拱之大木用檩。
一、桁檩的分类
脊桁:就是放置在脊瓜柱上的桁,紧搭在脊枋之上,它是屋脊骨架最上部的一个“桁”类构件。脊桁在小式大木中就叫做“脊檩”。
金桁:在正心桁和脊桁之间的桁都叫“金桁”,金桁按上下位置的不同又有“上金桁”、“中金桁”、“下金桁”等之别。上金桁就是距离脊桁最近的金桁,下金桁就是距离正心桁或檐桁最近的金桁,中金桁就是处于上金桁和下金桁之间的金桁。同样,在小式大木中金桁也就是“金檩”,根据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上金檩”、“中金檩”、“下金檩”。
正心桁:在带有斗拱的建筑构架中,处于正心桁上的桁,叫做正心桁。所谓“正心”,也就是指在斗拱左右中信的位置。在小式大木建筑中,正心桁也就是“檐檩”。
檐檩:在檐柱上的是檐檩。
--挑檐檩:在有斗拱的建筑中,位于挑檐枋上的是挑檐檩。
--老檐檩:在重檐金柱上的是老檐檩。
挑山檩:在悬山大木结构中,檩(桁)伸出山墙或排山之外的檩。
梢檩:悬山建筑梢间向两山挑出之檩称为梢檩。
注:弧形檩:平面呈圆形或扇形的建筑,其每开间的檩、枋、垫板都是圆周的一部分,平面呈弧形。这种弧形构件都是用厚度等于檩(或垫板、或枋子)径,宽度等于檩径(或枋厚、板厚)加内侧弧矢高,长等于外侧弧弦长(外加荒)的木料锯解出来,然后再形加工做成的。
二、桁檩的搭交方式
正搭交檩桁:
指按90°直角搭交的檩子。歇山、庑殿及四角攒尖建筑转角处,两个方向的檩子作榫成90°角互相扣搭相交,称为搭交檩。不做榫、各自截成45°斜头对交称为合角檩。
斜搭交檩桁:
斜搭交檩桁指按120°、135°或其他角度搭交的檩桁,用于五方亭、六方亭、八方亭等,在多角形建筑中,不存在山面压檐面的问题,但在同一根大木构件上,卯口的方向应该一致。
三、桁檩与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1)檩条与梁枋之间的连接
檩条与梁枋之间的连接分为檩条与中间梁枋之间的连接和檩条与端部梁枋之间的连接。
檩条与中间梁枋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是将梁枋端部挖一浅槽,其宽度与檩条的直径相同,然后将檩条的一端搁置在浅槽内,搭置长度与梁宽的一半,这种连接方式通常称之为搭扣榫连接,其抗压强度相对较好,能够有效的防止构件产生水平位移,提高其整体性能,但因梁端端部挖槽而使梁枋构件的强度局部削弱。
檩条与梁端梁枋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上面稍有不同,这种情况只有一条檩条与梁枋相连,故其连接方式可为以下连接方式。
(2)檩条与檩条之间的连接
对于当心间的檩条与两边间的檩条之间的连接,采用燕尾榫连接。燕尾榫的榫头是“头大尾小”,即端部宽,根部窄,这样能使构件具有很好的抗拔性能,增强了相邻檩条之间的整体性能。
(3)脊柱与檩条之间的连接
脊柱与童柱不一样,脊柱上面连接的是脊檩,而童柱上面连接的是梁枋,因此,其连接方式不同。脊柱与脊檩的连接方式为鼻子榫,榫头位于脊柱的凹口内,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