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门表现得最为精彩,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其样式、造型、风格各异。
门的配件很多,如连楹,就是门上的臼。固定于下槛承托门轴的门臼,叫门枕;固定于上槛者,称门楹。门簪,是串联门楣与连楹的构件,前面的叫门印,紧贴于门楣外侧,常做成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花瓣等样式,在簪头常刻有花纹图案或吉祥文字,采用浅雕、浮雕或描绘等形式。铺首门环是中国古代建筑大门上的金属制品。
铺首,就是衔门环的底座,又称铜蠡、铜铺、金兽、金铺和门钹,镶嵌在大门上,嘴中衔金属门环。一般多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料制作,也有用玉雕琢而成者。作为传统建筑暨门户构件的附属物,明清时期的铺首门环,其样式大率以吉祥图案盛行于世。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一如传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模式。
在赋予叩门拉门的实用功能和“避邪”之外,也衍生出装饰意绪,成为大众百姓祈福心理的物化映射:祈求平安、祈求幸福、祈求长寿和祈求富贵。从铺首的构成形状和装饰纹样看,大致可以界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器物纹样等。地处边陲的众多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铺首等构件,蕴含着浓郁的历史、宗教气息。譬如藏族地区的大门铺首,造型夸张,形式古拙,威慑力颇强,具有狞厉、凶悍之威仪,裹卷着藏旗面具艺术的精神和气韵。
铺首门环铺首中悬门环,撞击金属面层,叩之有声,清脆文雅,“符号”性质显明,是进入宅门府邸率先接触到的装饰艺术品。相对铺首而言,门环比较简单,基本呈圆状,也有葫芦状等少量变体样式。
一般在大门上或厅堂入口前的梁枋下,为突出大门的总体形象,或提高厅堂的华贵气度,常设有门罩。罩是作为室内分隔而又不封闭空间的装修木隔断,用硬木浮雕或透雕而成,上面满布精美的图案,富有装饰性。罩的立面形象大体呈倒凹形,根据具体形象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形式。
在建筑的开间或进深的两柱边各安一扇落地格扇,上有横披的称为落地罩;近似落地罩而雕满纹饰,或整个开间除门窗外也满雕纹饰的称为花罩;状如拱门,两端下垂但不落地的称为飞罩;上部如拱,两端安茶几腿形垂柱的称为几腿罩;木质透雕沿梁柱内沿自然缩小下垂的花罩称为天湾罩;与天湾罩相似,在中间添加两个垂花的称为垂花罩;由下方的栏杆与飞罩或几腿罩组成的称为栏杆罩;炕、床上的落地罩称为炕罩;柱梁间做整面的花草透雕,中间留有可以进出的月洞门的称为月洞式落地罩。
随着建筑的发展,窗的类型更为丰富,主要形式有直棂窗、槛窗、支摘窗、空窗、漏窗等,窗除了有采光、通风、窥视的功能,还兼有取景、装饰的作用。传统民居建筑中窗户具有不同的形制类别,其组合和实际运用也是有一定差异的。例如浙江、安徽、苏南、赣北一带的合院式民居庐舍中,厅堂两侧的厢房正立面通常是:下面做槛墙,中段为四六、八扇格扇窗,上端为一段横披窗。窗橘扇的装饰重点在槅芯。
槅芯图案一类为纵横棂子组成,一类是冰裂纹,前者在木棂之间的空隙中镶嵌雕饰,后者于木棂集结处装饰小雕琢。扇上下有与槅芯同宽的花板浅刻薄薄的浮雕。至于横披窗,由于仅有采光而无开启功能,通常左中右界分3段,均用木棂做整幅格子图案。中间的细木框内,或镶玻璃(民国年间渐多),或镶浮雕花板,形式自由多样,如曲线形、扇面形、书卷形、团扇形、壶形、外方内圆斜方格形等,不一而足。
传统民居庐舍的窗棂纹样图案,大致可概括、归纳为以下数种结构和形式。
1.无中心式并不注重构图中心的营建,以大面积疏朗均匀为特点,如直棂、方格眼、井口纹、十字纹和锦纹等,大多出现于书斋、卧室等幽静处所。
2.中心式根据图案纹样组织的集聚和向心,构建成视域聚焦与视线停顿点,如步步锦等。并在图案纹样中心变化处理上颇多“变异”,利用棂格粗细、疏密、直曲、整与乱等的对比差异,构成绚丽华美的装饰意向。又因此类装饰性较强,故大多运用于馆、榭、阁、苑及厅堂中。
3.多中心式此类窗棂图案纹样一般有两至三个重点区域,区域之图案节点也有差异对比的变化处理,以圆形、矩形、扇面形、六角形等槅芯为常见,并予以精雕细镂,攒接考究、细致,风格纤巧精进,极具装饰意味,主要用于庭园建筑之中。
4.交错斜棂式斜棂纹(有直纹和曲线纹两类)两端分别与反方向的斜纹交错接合,尤其是曲线纹斜棂更具动态效果,富有丰富的光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