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厝——泉州传统民居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5-09 11:50:55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泉州地区的红砖厝主要分布于鲤城、晋江、石狮、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原同安以及金门等地。其与厦门、漳州等地的红砖厝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闻名中外的闽南红砖厝历史文化圈。

  泉州地区的红砖厝主要分布于鲤城、晋江、石狮、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原同安以及金门等地。其与厦门、漳州等地的红砖厝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闻名中外的闽南红砖厝历史文化圈。


  所谓红砖厝,顾名思义就是以当地原产红砖为主要材料建造的传统民居等建筑。


  泉州各地民间红砖厝的外墙,除了整面墙都用一块块红砖砌起外,有的连窗户、门堵等处的圆雕、浮雕、透雕等装饰也都采用红砖为之。


  红砖厝的屋顶一般都以红瓦盖顶,红瓦分为板瓦、望瓦、筒瓦等。一般民居多使用板瓦和望瓦,宗祠、庙宇或达官富绅的“皇宫起”等大型建筑则使用筒瓦。


  红砖厝室内铺陈的地板,也是各种方形、长方形或八角形的红砖。这些红地砖厚约3至5厘米,吸水和渗透性俱佳,兼之烧造精良,是当地传统民居等建筑首选的铺地材料。


  泉州各地现存的红砖厝古民居等建筑,以清及近代为主。


  走在泉州古老的土地上,到处可见红砖砌墙、红瓦铺顶、燕尾飞檐、马背蜿蜒的红砖厝,多姿多彩,宛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有人说“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这几句话,是对泉州民间红砖厝建筑特色的形象表述。


燕尾脊


  以红砖厝为代表的泉州传统古民居等建筑,除了外表色彩艳丽的红砖、红瓦之外,其主要内涵还体现在营建法则和建筑装饰等方面。


  2008年入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就是以泉州旧城区和惠安等地的红砖厝为主要载体申报的。


  红砖厝具有浓郁的闽南民间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又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审美情趣,不但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福建传统建筑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


  泉州红砖厝在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和室内外装饰等方面,无不彰显工匠们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对传统营造法则的认知。晋江五店市等地的大型红砖厝,或称“大落厝”或称“皇宫起”,此类建筑多为当时官宦富绅等社会高层人士拥有。


  从平面布局来看,这种大厝通常为三合院或四合院格局,多数是悬山式五脊二落水的建筑,屋前有石铺的前庭大埕。一般以二进三开者居多,也有三进五开,每进用天井隔开并以回廊相连。


  此类大厝往往建造精致,宽敞气派,装饰精美,其代表作还有清代杨阿苗宅和南安蔡氏古民居群等。杨阿苗宅位于鲤城区江南街道亭店社区,以清代旅居菲律宾华侨杨嘉种(别名阿苗)建造而得名,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


  杨阿苗宅三进五开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轴对称的四合院与两侧的护厝组成,共有五个庭院,俗称“五梅开天井”,建筑气派恢宏。


  杨阿苗宅的建筑材料以传统的红砖瓦、木、石和土灰为主,其精美的墙体和各类建筑物的装饰,兼之精雕细琢的石雕、砖雕和木雕等,使整体建筑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


  全宅外墙以雕琢细腻的白石为墙基,以色彩艳丽的红砖片为墙面,加上青石雕柱础和镶边的花纹装饰,是全宅的精华部分,极具闽南民间传统建筑特色。其墙面装饰,以各种不同的红砖片镶贴成各种美丽的图案或吉祥文字图案,极富艺术魅力和特色。至于宅院内各种圆雕、镂空、立体雕刻的青石雕刻饰件、柱础、门窗和墙面装饰等,亦是精雕细琢,技艺非凡。墙上和花窗嵌有青石平雕、浮雕、透雕的人物、山水和花鸟,还有历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苏轼、张瑞图等人诗词手迹的临摹等,都是经过精心雕琢,与精致的木雕、漆雕、砖雕、灰雕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


  杨阿苗宅的各种梁枋、斗拱、雀替等用材讲究,多用巨木。门窗、隔扇等多用楠木和樟木,窗花等的雕饰十分精细华美。这些建筑构件雕刻的山水人物和各种珍禽异兽,也极具艺术特色。


  杨阿苗宅的营造技艺显示了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风格与精华,是闽南红砖厝的经典之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阿苗故居实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由当地华侨富商蔡启昌、蔡资深父子于清同治至宣统年间兴建。


  整个建筑群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西总长二百多米,南北通宽一百多米,总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现存较为完整的宅院十六座,其宏大的规模为闽南地区所仅见。


  蔡氏古民居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布局。正屋皆硬山屋顶,部分门厅、厢房作卷棚轩盖。通梁、圆光、束木、瓜筒和斗拱等构件丰韵饱满,这些都保留了闽南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以红砖堆砌起高大的墙体,以红砖墙衬托着红瓦、灰塑和各种精美的木石雕刻装饰,构成了闽南民间最大红砖厝建筑群的辉煌和气派。


  从平面布局来看,以红砖厝为代表的泉州地区传统民居,一般以合院式为基本构架,主要有三合院、四合院两种形式。无论是主体建筑,还是增建的护龙等附属建筑,它们都以大厝的厅堂为中轴线,以厅堂为中心组织空间,主次分明,秉承中国传统民居对称、严谨、封闭的传统。红砖厝的建筑材料以砖、石、土、木为主,无论是出自本地的红砖和石料,还是来自外地的木材和泥灰,都淋漓尽致地运用在墙体的夯筑堆砌、梁架斗拱的构建和室内外的各种装饰上。


  正如清代《金门县志》所言:金门屋宇多从泉州,规制不大而体形坚固……墙以石垒砖砌。门户窗牖,率用坚木。屋瓦榱桷,必求缜密。


  泉州各地红砖厝传统建筑装饰,主要有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剪粘、陶塑、彩绘以及红砖拼花等种类。红砖厝的外部装饰主要集中在屋脊、脊坠和镜面墙等处。


  常见的屋脊有燕尾脊和马背脊两种形式。燕尾脊的正脊呈弧形曲线,两端起翘较高,尾部的线脚向外延伸,形如燕子的尾巴。马背脊又称圆脊,其特征在于正脊与垂脊衔接处为突起的半圆形山墙,形似马鞍而得名。


  传统建筑的山墙顶部称脊坠,是众多红砖厝的重要装饰部位。脊坠的装饰往往仿照江南彩画的包巾,有软巾、硬巾之分。软巾的图案边缘呈弧形曲线,硬巾则是边缘为直线折成的斜角。题材则有蝙蝠、螭虎、花篮、如意、祥云等传统吉祥图案。


马背脊的软巾装饰图案


  正脊的装饰多采用灰塑或剪粘工艺,以高浮雕的技法塑制各种人物、花鸟虫鱼等图案,为屋顶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泉州各地红砖厝的正面墙称为“镜面墙”,镜面墙由下而上依次分为柜台脚、裙堵、身堵和水车堵。水车堵是指墙上靠近屋檐处的一条水平装饰带,是闽南传统民居等建筑的重要装饰部位。


  工匠通常在水车堵的四周用砖做出线脚边框,框内灰塑、剪粘或彩陶塑造出花鸟虫鱼、亭台楼阁和人物博古等图案,多姿多彩,华丽美观。大型红砖厝的正大门,常在入口处内凹出一定的空间,民间俗称“塌寿”或“凹寿”。


  凹寿的正面称为“牌楼面”,其两侧的壁堵左右相对,所以也称为“对看堵”。其上多以砖雕、彩绘等技法,装饰天官赐福、二十四孝、渔樵耕读以及博古、花卉等传统图案。


  红砖厝的石雕装饰,主要体现在镜面墙和凹寿的柜台脚、群堵及柱础、门枕石、门簪等部位,采用线雕、浮雕、透雕等技法,雕工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木雕大多集中在格扇门、梁架、托木、斗拱等室内或檐下部位,往往采用线雕、浮雕、透雕、圆雕等技法,雕刻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花纹图案。


  剪粘是泉州等地民间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以灰塑为载体,再将剪裁好的瓷片粘贴其上,构成各种艳丽多彩的花纹图案,通常装饰在红砖厝的屋脊、水车堵等显要部位。


  红砖拼花或称砖雕,是泉州红砖厝常见的一种外墙砌筑装饰手法,主要用于民居正面的镜面墙。将各种形状的花砖,经组砌或砖片镶嵌等手法,拼凑出各式几何图案,民间俗称“拼花”或“砌花”。常见的图案有万字纹、古钱花、龟背纹以及“福”“寿”“囍”等吉祥字样。除此之外,泉州等地红砖厝“出砖入石”的墙体,以各种大小不一的石块嵌入墙体,也是造型奇特,引人瞩目。


  红砖源自泥土,泥土散发芬芳。泉州传统红砖厝地域色彩鲜明的传统营造风格和建筑艺术,蕴藏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历史遗产,值得人们悉心爱护和珍惜。


 
标签: 红砖厝 闽南

本文标题: 红砖厝——泉州传统民居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45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