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筑风格的特点颇有地域性特征:退台四坡顶,穹窿顶,深褐色、灰绿色等深色板岩砖,外墙以暖色调小规格面砖贴面;三段式色彩,以深色天然岩板材为基座,中段以暖色调小规格较高档外墙筑砖贴面,上段为浅色调,顶部以小坡顶现代欧式屋顶,大量运用现代简约装饰,如∶玻璃幕墙、铁花栏杆、宝瓶状女儿墙;几何线条修饰,色彩明快跳跃,外立面简洁流畅,以波浪、架廊式挑板或装饰线、带、块等异型屋顶为特征,立面立体层次感较强,外飘窗台外挑阳台或内置阳台,合理运用色块色带处理等等。
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广西十大必打卡古建筑,值得收藏~
一、阳朔西街建筑群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早期的西街没有现在这么长。它的得名缘由其地理位置。阳朔县城在元代至正年间筑成石头城墙后,以县衙前的街为署前街,与从东到西的一条横街相接,往南至碧莲峰下一段则为小巷,东边一段通漓江边城墙,与南街相接,后来把这一带通称为十字街,往西街一段最长则叫西街。
二、真武阁
真武阁在容县城东绣江北岸一座石台上,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登阁远望,隔着南岸广阔的平原,东南山岭巍然矗立,气势雄壮。阁本身高13米,加上台高近20米。著名诗人元结到容县都督府任容管经略使,在容州城东筑经略台,用以操练兵士,游观风光。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真武阁庙增建成三层楼阁,这就是现在的真武阁。
三、程阳风雨桥
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城古宜镇的北面20公里处林溪镇,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具有侗族韵味的石结构古桥之一,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2年,全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河中有五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
四、靖江王城
靖江王城坐落于桂林市漓江西岸,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谦的藩王府,始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年建成,靖江王城外围有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由于靖江王城地处桂林市城市中心地区,因而有“阅尽王城知桂林”之说。
五、恭城文庙
文庙始建于1477年,是为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而建的圣庙。整座庙宇气势恢宏,是迄今广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式明代建筑。位于桂林市恭城县西山南麓,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
六、扬美古镇
扬美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西南部,始建于宋代,繁荣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自建镇到民国年间,一直是近百公里范围的商品集散地,繁荣一时,素有“小南宁”之称。扬美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遍布全镇,现有二百多处,大多分布在古镇内的各街巷里,特色鲜明的明清民居有的还完好无损,因此今天又得名“扬美古镇”。
七、梧州龙母庙
梧州龙母庙位于市城北桂江东岸,桂林路北端,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万历、清康熙、雍正年间曾重修,是一座广西少有保存至今的,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文物古迹,有很高的历史、旅游价值。正殿雄伟庄严、雕梁画栋,前座正殿中供奉着龙母像,善男信女们多到此殿朝拜,以祈龙母赐福庇佑,故正殿前庭,一年四季香火不断。
八、马胖鼓楼
马胖鼓楼,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马胖寨,距县城26公里。楼呈宝塔形,由4根长13米、腰围近2米的大杉木组成长方形支柱,外加小柱和飞檐,层层叠穿而成。楼高15米,长宽11米,共9层。层层叠架,重瓴飞檐,如雄鹰展翅。楼檐雕龙绘凤,画花饰锦,细致精美。楼顶尖处,塑有象征吉祥的千年鹤。除4根象征四季平安的高大主柱之外,在主柱构成的正方形对角和边线的延长线上,还有24根粗大的、也成正方形排列的边柱。28根柱子的垫台,都是用上等青石制成,并刻有生动形象的图案,充分体现了侗族建筑艺术的高超。
九、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黄姚古镇方圆3.6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发祥于宋朝年间,有着近1000年历史。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点有广西省工委旧址,古戏台,安乐寺等。
十、岑氏古建筑群
西林县明、清岑氏古建筑群位于西林县城东约50公里的那劳乡那劳村内,西林岑氏建筑群不仅是桂西、桂西北壮族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而且村落、组群布局、建筑形式等方面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先进的汉族建筑文化,是壮、汉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从建筑文化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