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代职场——官员的上朝必备品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6-19 09:27:39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古时在中央各机关供职且有一定品秩以上的官员,或有职务所规定的官员,必须参加由君主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通称朝会,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称“朝参”。

  古时在中央各机关供职且有一定品秩以上的官员,或有职务所规定的官员,必须参加由君主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通称朝会,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称“朝参”。《梁书·武帝纪下》里有一篇梁武帝的诏书,道是百官应该“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也就是说,除法定的节假日外,这种具有实际内容的常朝,几乎每天都要举行。同时,在古代,朝会的规矩和礼仪也十分严格,一个大臣,在上朝之前,必须按照要求,准备合适的服装,携带规定的物品。


青绸彩绣云蝠仙鹤方补


清代 孔子博物馆藏


  补子,又称胸背,是明清时期官服上识别品级的一块织物,以金线及彩丝绣成。不同品级的官员补子图案不同,文官补子的图案用飞禽,武官补子的图案为猛兽,分别缀于前胸及后背。明代补子为方补,清代补子有方补和圆补。


  清代补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皇室成员用圆形补,亲王、郡王为龙补,贝勒、贝子为蟒补。文官补: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xián),六品鹭鸶,七品?鶒(xīchì),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补: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犀牛,九品海马。衍圣公在明清时期为一品文官,故补子上装饰鹤纹。


蓝素缎玉带


明代 孔子博物馆藏


  玉为白色。玉带由二十块玉带板组成,其中桃形六块,排方八块,铊尾两块,铺弼四块,缝缀在蓝绸包裹皮革的鞓(tīng)带上。玉带两端钉铜质插扣。玉板浮雕云龙、花鸟纹。玉带形制规整,制作精细。


  玉带是古代官员所用的腰带。早在南北朝时就有革鞓上缀方形带銙(kuǎ)玉带。现今发现最早的玉带是北周墓中出土的遗物,自隋唐时期玉带被定制为官服专用。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一:“唐制五品已(以)上,皆金带,至三品则兼金玉带。”宋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员佩玉带。《明史·舆服志二》和《明史·舆服志三》载明代唯亲王及一品文官用玉带。玉带是区别官员品级的重要标识之一。


象牙笏(hù)板


明代 孔子博物馆藏


  象牙材质,内面镌刻楷书二十五字,文曰:“天启四年八月初三日,皇上幸学,钦赐六十五代袭封衍圣公孔。”笏是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狭长板子,由玉石、象牙、竹木等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此件笏板是孔府的传世品,由其上的刻文可知,这是明熹宗朱由校赐给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使用的礼器。明代时一品到五品官员是象牙笏,六品到九品是槐木笏。


牙雕腰牌


明代 孔子博物馆藏


  又名朝参牌。在明代,为保障皇宫的安全,所有在京官员均佩带腰牌参加朝会,无牌者不得进入宫禁。此牌为衍圣公驻京期间的凭执之物,正面刻“衍圣公”三字,背面刻“朝参官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与借与者罪同,出京不用”,侧面刻“文字柒百柒拾叁号”。


  衣缀方补,身系玉带,携笏板,佩腰牌,悉心准备,守礼遵规,一个官员的“上班”时间就开始了,在岗位上,只有恪守职责,侍君以忠,待民如子,才能成就功绩,称得上良臣名宦。


 

本文标题: 探秘古代职场——官员的上朝必备品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53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