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是指文化创意的技术手段。文创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实用性的生产生活工具往往兼具艺术性和人性化的审美功能,体现了人类在技术创造与审美创造上不断超越自身的本质特征。文创真正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并且勃兴为产业风口,其背景是文化创意意识的觉醒、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获得发展、现代市场和现代产业趋于成熟。也就是说,只有在今天,才出现真正意义的文创。
而且,我们正在进入的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文创时代。
大文创席卷而来,其背景是全球已进入文化创新创造的活跃时代。曾长期在联合国工作,跑了众多国家的加拿大学者谢弗在2008年于中国出版的《文化引领未来》的书中提出,文化将在未来全球发展和人类事务中扮演越中心角色。我们也看到,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越来越多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在我们国家,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被确认为当前发展的主要矛盾,而在人民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之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生活品质需求,越来越多地表现精神生活需求,也就是文化需求。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文化创新创造的门槛,提升了全社会参与的能力和积极性,文创的发展因此在中国社会有了广泛发展的社会环境、群众基础和消费条件,并且进入了黄金时期。
经济与文化的双手合力扳开了文创的闸门。融合艺术与技术,兼具实用与审美,是文创的重要特质。当今中国出现了经济融合与审美融合出现时代同频。一个时期以来,在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国家推动服务经济、新经济和创意经济。服务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就是与相关行业融合。新经济是以互联网为重点的经济,互联网作为工具,只有融合才有存在意义。创意经济就是通过创意,主要是文化创意,为相关产业赋能添彩。值得关注的是,这三种以融合为特征的经济形态,首先是相向而行,实现自彼此融合,进而形成联手向外拓展的合力。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审美、文化与看似对立的实用、消费、市场等实现和解和融合。经济融合与审美融合在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和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主要推手是产业融合,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审美融合要借助产业融合来达到目的,即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今天的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从宏观战略到具体工作,融合仍然是突出的思维方式,比如城乡融合、三产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媒体融合。“一体化”与“融合”有时概念上各有侧重,但高度关联,比如全球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的时候就是“融合”的另一种表述,如城乡一体化、三产一体化。“和谐发展”、“协调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方法乃至于观念,融合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于此可见,融合的经济与融合的审美几乎同时问世,并相向而行,并非偶然。
目前,文创在我们国家已经历了三波发展,这也是世界文创的缩影。第一波,文化产业兴起,被称为创意之父的约翰.霍金斯提出创意经济理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激活文化资源,对接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崛起,并2020年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现在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在旅游的加持下,文化产业成为“网红产业”,显示出旺盛的人气,充分表现在生产创作者与消费欣赏者两个方面,而且,在主客共享中,社会大众深度介入创作生产环节。
第二波是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以我国国务院于2014年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标志,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文化体育业、特色农业等行业融合,文化创意与科技提升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第三波,以“乡创”、“城设”的兴起为标志,文创进入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核心圈层,为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政府服务等各个领域等全面增势赋能。文创的发展三部曲,以步步走向广阔、进入高潮为基本旋律。
大文创的格局是由多个角度切入、多个层级混合形成的经纬世界。比如,围绕文化,在创意的催化和驱动下,已经形成文化旅游融合、文体康旅融合、文体康旅与相关产业融合三个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圈层。又比如,工农兵学商,曾是各行各业的代表,如今,工、农、商三大产业都在与文旅产业融合。学、兵两类都不是产业,但前者事实上也在以研学游的方式与文旅产业融合。其实,还有很多行业也在与文旅产业融合,比如住建、交通、水利、林草、国土、自然资源、生态保护等部门和行业,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这些融合,往往是通过创意的穿针引线得以实现。
与大文创同时兴起的是新国潮。大文创与新国潮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互借力、相互成全,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个共同发展的局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创从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上,而且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壮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文化自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气。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经内化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甚至直接转化为先进的文化生产力。这是大文创和新国潮同时应运而生并且一拍即合、相互呼应和推拥的时代动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创的资源和优势。事实证明,再天马行空的创意,也不能离开脚下的这片土地,再出人意表的好点子,也需要懂它的人才能体现价值,创意总是建立在一定文化根基上,从灵感的产生,到接续灵感开展的创新创造,到欣赏者、消费者的审美接受,都离不开文化的熏陶。
中国传统的审美创造与审美接受特点,也有利于促进文创消费。中国传统美学的主流是生活美学。而今天文创融入相关产业的过程,就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的过程。不同于具体的某个文学艺术门类,文创利用独特的文化艺术资源与生产生活相结合,让兼具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大众化、日常化的生产、生活过程,从而突破了以往艺术活动、审美享受专属的门槛和疆界,为优秀文化在更大范围传播并落地生根创造了条件。
大文创与新国潮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共同演绎了这个时代文化的风云之变。要更深自觉、深刻地把握其内在关联,推动二者联袂发展:
一是融入大众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获得发展,全社会创造美、欣赏美的机会增多、能力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视野的开阔,特别是对美好需求愿望的增长,审美积极性也堪称空前。有些审美活动,已经不是创作者、生产者单方面提供,而是与欣赏者、消费者共创共享的成果。有些审美活动欣赏者、消费者提前介入,有的是个性化定制,一个最终的审美产品,是筹智、筹力、筹款的众创结果。我们将迎来的一个全民审美的新阶段。
与这个阶段相联系,工业文化、信息文化、服务业文化,还有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等等,层出不穷。老年文化、少儿文化、青年文化、传统文化、时尚文化,这些文化的细分,深化了对这些文化的认识,也带来了新的审美。特别是大众审美回归,有更多的眼睛在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有更多的活动在平静如水的日子里创造美、享受美,延伸着美的舞台。创意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把美作为一种能量赋予生产生活的种种“物件”,使得社会大众沉浸式地生产生活于的空间。
二是融入生产过程。中国传统美学是生活美学,也是生产美学。文创以独特的创新创造,彰显人的本质力量,也从一个新角度证明了劳动创造美。这是对事物和自我的双重发现,是对事物之材与自我之材的双重利用。而中国审美传统,由于暗合了今日文创的特征,为彰显这种本质力量,埋下了历史伏笔,为其忽然飙起为当今引人瞩目的审美主潮,奠定了传统与现实的基础。明代宋应星《开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国外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的认识与宋明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的特殊时期有关,同时代与之接近的还有李时珍、徐光启等人,新的社会现实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格物穷理的兴趣,但其认识又都可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找到根基。从文创的角度看,值得关注的有四个方面:一是认识和解释世界的人文视野。
《开工开物》反应了一代文化人理解世界的方式。德国汉学家薛凤认为,宋应星呼吁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关注技术层面上的创新和演进,并且试图对科学技术寻找一个哲学上的宇宙论原则。他对形而下的工匠技术的思考,他所认同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让他将自己的文字纳入到一个更大的关联之中,而非简单地记录工艺过程。与狄德罗《百科全书》不同的是,宋应星不是为了收集知识,而是为了解释世界。二是天人合一、人力与天工相协调,《开工天物》书名就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和《周易系辞》的“开物成务”。三是由空谈走向实践,关注百工日用,体贴民生民计,也就是与宋应星同时代的李贽提出的“百姓日用是道”。宋应星五次科考不中,走出书斋,接触社会,在新现实、新思想作用下,开阔视野,打开了一个科学技术世界,也打开了一个文人审美世界。
另外,《天工开物》123幅插图,描绘人物286个,有农夫、工匠、牧童、织女、士兵、入河采玉的少数民族,表情各异,有生动的劳动场面和生活气息,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反应了技术特点,也给人美的享受,可以说是较早反应生产技术的文创产品。今天的文创要继承和弘扬这样的生产美学传统。
三是融入科技发展。文创在今天的异军突起,数字技术是重要支撑。同样,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平台的不断拓展,又得到文创的激发、引导。IP这个词汇,由互联网的术语发展成为文创的概念,证明了文化创意与数字化的紧密关联。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融合后,又形成共同向相关产业融合的新优势。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都以融合为特征,而且都是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风口,二者联手向相关行业融合,产生类似于“跨界联名款”的效应。
元宇宙可以视为文创的最重要成果,艺术、技术、生活(生产),构成了元宇宙的三维建模。围绕元宇宙,目前主要聚焦于技术,这反应了当前主要受制于技术发展程度,但是,从这个概念滥觞于科幻小说,到目前构成元宇宙核心的虚假人和数字化、沉浸式场景,无不带有艺术的气质、氛围。以艺术为重点元素的文创,与数字技术一起融合生产生活,构成了元宇宙的三大支柱,因此,元宇宙未尝不可以看作是文创的一个最大产品,甚至可以是文创的一个爆款。除了数字技术,还有其他众多的新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装备,不断造就出文化的新业态、新模式,而这些科技成果的实现,又给了文创施展身手新空间。
大文创横无际涯,新国潮澎湃而来——大文创将因新国潮更大,新国潮也将因大文创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