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中华文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6-16 10:59:42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文宣
核心提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由科技部立项,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以考古学为基础,多学科联合攻关,对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进行综合研究和科学论证的重大科研项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由科技部立项,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以考古学为基础,多学科联合攻关,对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进行综合研究和科学论证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作为主要承担单位,国内外数十家科研单位、20多个学科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从2002年启动预备性研究到目前的第五阶段研究,探源工程共设置近50个学术课题,重点对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等近50处核心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一是实证了5000多年中华文明。距今5800—5300年前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辽河地区开始向复杂社会加速发展。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和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等,出现随葬精美玉器的高等级墓葬、规模宏大的祭祀遗迹和超大规模的地区中心聚落。距今5300年前后,分布于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形成最初的“地域国家”形式,进入文明社会。距今43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进入快速发展期。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发现宫城、祭祀遗迹和等级差别显著的大型墓地。距今3800年前后,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原地区形成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进入早期王朝。



  二是揭示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再现各地文明演进情景。以各地中心性遗址为重点对象,开展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首次完整地揭示出中国大地上各地史前文化和社会多元发展的格局。比如,凭借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的石峁古城以及府谷郑则峁、佳县石摞摞山、兴县碧村等区域性中心遗址的发掘,揭示出河套地区在文明化进程中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中原地区的道路,填补了早期文明形成过程中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相关资料匮乏的空白。


  三是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脉络——早期中国的形成与发展。距今6000年左右,伴随彩陶扩散,中国东部广大地区联结在“早期中国文化圈”内;距今5000年以来,伴随大汶口文化西进、良渚文化北渐、屈家岭文化北上等文化事件,长江和黄河流域文化联系日益紧密,中原地区也逐步吸收各地有益文化因素,为自身发展蓄力;距今约3800年,以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为代表广域王权国家,开启中原地区引领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在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中华文明核心基因的共性因素。


  四是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新方案,为探索世界各地文明起源作出重要贡献。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冲破桎梏,提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1)生产力获得发展,出现社会分工;(2)社会出现明显阶级分化,出现王权;(3)人口显著增长和集中,出现都邑性城市,并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4)出现王所管辖的区域性政体和国家。这一标准与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特点契合,是中国学者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突出贡献。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十分注重对工程成果的转化宣传展示,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编辑修订教材、举办展览展示、开设讲座论坛、开展公众考古、扩大传播推介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工程成果应用。比如,在国家文物局组织指导下,安阳殷墟和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涉及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有8处。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是由国家文物局设立的考古研究工程,旨在以持续、系统的考古工作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价值的认识。2020年明确重点实施5大关键领域考古项目,重点支持11个重点方向。2018年至今,国家文物局共批准立项夏文化研究、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新疆考古等18个重大项目课题,召开20次“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71个项目重要考古成果。浙江良渚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新疆石城子遗址、吉林古城村寺庙址等考古工作取得重要发现,为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下面选取几个典型案例进行讲解。


  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早年出土一枚古人类下颌骨化石,年代距今约16万年。研究发现,丹尼索瓦人DNA主要出现于距今10万年和距今6万年前后,距今10万年左右的丹尼索瓦人DNA则较早与南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的晚期丹尼索瓦人分离开来,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长期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东侧,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湖北郧阳学堂梁子遗址在1989和1990年先后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110万—80万年左右,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2022年新发现1具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是探讨直立人演化及其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稻田,初步勘探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良渚文化时期稻田结构清晰,发现了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的路网,以及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施岙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近年新发现“祭祀坑”6座,迄今出土文物17000余件,重要文物包括象牙雕、金面具、鸟形金箔饰、铜顶尊跪坐人像等,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深化了关于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场景和祭祀体系研究。


  殷墟是我国第一个文献可考且被考古所证实的都城遗址。近年来,殷墟考古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一是新发现殷墟宫殿宗庙区的池苑遗迹、王陵区的围沟遗存以及城内道路系统。二是新发现殷墟外围的陶家营城邑、邵家棚“册”族聚落和辛店铸铜基地。三是洹北商城手工业考古为我们展现了商代先民“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模式,填补了商代中期手工业考古的空白。上述新发现,突破了我们对殷墟布局的固有认识,为研究甲骨文所记载的“大邑商”提供了有益线索。


  这几年,通过实施“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一方面中国重大学术课题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有效加强,特别是区域性文明进程研究全面推进,边疆考古、石窟寺考古的短板补强,另一方面跨区域、多单位合作更加广泛,人才交流、信息与资料共享更加充分。“考古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中国考古行业风采的重要窗口平台,也为建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考古学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广泛宣传、阐释、传播重要成果,充分发挥“考古事业居功至伟”的作用,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标签: 考古中国

本文标题: 探源中华文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55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