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素有“果中皇后”“百果之王”等美誉,其品种繁多,质量优良,营养丰富,味道甘美,令人百吃不厌,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日啖荔枝三百颗”等诗句,说明从古到今人们对荔枝就青睐有加。眼下正是荔枝上市的时节,作为消夏解暑的佳品,荔枝品性娇气,不耐储藏;同时,无节制的进食,又存在一定健康隐忧。因此,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吃得更健康、更安全?就成为消费者关注的话题。
栽培历史悠久
荔枝古时被称为“离支”,“支”同“枝”,故亦叫“离枝”,为常绿乔木,春季开花结果,夏季成熟上市。如今,每到初夏荔枝登场,依然会占据水果市场的C位,令选购品尝者络绎不绝。
荔枝原产于我国南方地区,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曰:“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葡萄,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这是我国最早有关荔枝栽培的文献记载。据科学家考察,最早的野生荔枝群落大致分布在岭南一带,后来经过驯化才逐步形成了可以人工栽种的良种。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中言,刘邦称帝时,南海尉(今岭南)赵佗以荔枝进奉。西晋郭义恭在记述各地物产的名著《广志》中,也将荔枝列为岭南佳品而记录入册,并对荔枝作了详细的介绍:“荔枝,高五六丈,如桂树,绿叶蓬蓬然,冬夏郁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子。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味。夏至日将已时,翕然俱赤,则可食也。”
据文献考证,在唐代茂名荔枝已被列为朝廷贡品,至今在当地尚存的“进奉”“妃子笑”等品种就是因此而得名,故茂名有“大唐荔乡”的美誉。此后荔枝的栽培扩展到四川地区,巴蜀之地由于与长安的地缘更为亲近也成为唐朝时期荔枝的最大产地。诗人杜甫“忆过泸戎摘荔枝”所言“泸戎”即在今四川省境内;同为唐代的张籍在《成都曲》中更有“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等描述。
当时,荔枝的珍奇和美味俘获了上流社会的心,但由于其一旦离枝,数日之后便不能食用,采摘后的运输显得尤为紧迫。据《新唐书·后妃传》中记载:“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为了能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唐王朝专门开辟了一条夜以继日运送荔枝的驿道——“荔枝道”,确保当地出产的荔枝能在三日之内到达长安。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从巴蜀向京城进贡荔枝的做法也渐渐消失。
及至宋代,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和闽地成为朝廷岁贡的重点地区,福建地区也成为贡品荔枝的主要产地。宋代书法家蔡襄编撰的《荔枝谱》中,记录了福建30多种荔枝品种,沈括的《梦溪笔谈》对闽地荔枝也有描述,可见当时福建地区已有相当高的荔枝栽种和培育水平。
到了清代,岭南的荔枝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当时陈鼎和徐渤灿都曾写过《荔枝谱》,记录的广东荔枝有100多种,并有了关于“水枝”“山枝”品种的记载。其中的“水枝”指的是近水种植、夏至前成熟的品种,“山枝”指的是靠山种植、夏至后成熟的品种。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则对当时广东荔枝贸易的盛况进行了描述。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杜牧的名句将这种水果与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美人之一——杨贵妃联系在了一起,不仅荔枝被赋予了诗化的色彩,而且迎来高光时刻,“妃子笑”也成为当时最著名的荔枝品种之一。而苏轼笔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更说明当时人们对荔枝喜爱之程度,历经两千多年的沉浮,荔枝在马蹄声和翰墨香里,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美味传奇。
品种迭代升级,名优享誉中外
荔枝对栽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我国两广区域最适于荔枝生长,因此成为现今荔枝的主要产区。千百年来,通过品种培育迭代晋级,荔枝的产量、品质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当红水果。近年来,通过产业化开发,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运营,打造出众多名优新品,实现“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蝶变,成为推动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俗话说:“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茂名。”一直以来,茂名就是广东最传统的荔枝种植区,目前茂名市荔枝种植面积占广东全省的一半左右,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全球每五颗荔枝就有一颗产自茂名。茂名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具有发展荔枝生产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和极佳的传统区位优势。茂名市共培育发展优质荔枝品种近80个,其中原有优质品种37个,持续改良和引进优新品种41个。茂名荔枝以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而著称,其中白糖罂、妃子笑、桂味等品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一个荔枝优良品种的选育,一般需要15?20年的时间,目前传统的荔枝名品——妃子笑,在全国各大荔枝产区都有种植,深受国内消费者青睐。除了妃子笑、白糖罂、仙进奉、桂味等优质荔枝品种外,随着荔枝栽种规模的扩大,各地都有了自己的代表品种。比如,广州增城的挂绿荔枝,以“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为特色;广州黄埔的笔村糯米糍外观呈朱丹红,皮薄肉厚核小,别具风味,也是特有品种;梅州鸭头绿果皮淡红带绿,果肉爽脆清甜,堪称极品;东莞的冰荔和观音绿也是深受人们欢迎的稀有品种。
近年来,海南则利用海口羊山独特的野生荔枝群,选育出我国第一个无核荔枝品种“南岛无核荔枝”和最大果形荔枝品种“大丁香荔枝王”;广西合浦县的鸡嘴荔枝,因果核形似鸡嘴而得名,其肉厚多汁,核小味甜,被誉为“荔中珍品”;具有“长江出川第一县”美称的四川泸州合江县,荔枝产量占据四川全省总量的90%左右,且以大红袍品种最具特色;而云南屏边是国内独一无二的高原荔枝产区,其出产的原生态高原荔枝果大皮薄、酸甜适中,也是名品中的优品。
此外,福建宁德的晚熟荔枝也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宁德霞浦具有“中国最美滩涂”之称,是全国晚熟荔枝经济栽培区,其出产的荔枝比两广主产区一般晚熟1个月以上,可将国人吃荔枝的时间推延到7月底至8月上旬。近年来,该品种市场销势紧俏、价格居高不下而成为荔枝界的新贵。
荔枝虽然美味,食用仍有讲究
荔枝是一种典型的亚热带水果,素有“果中皇后”“百果之王”“南国嘉果”等美称。新鲜的荔枝呈白玉凝脂状,其果肉饱满、营养丰富、甜嫩多汁、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和食用价值。据测定,荔枝果肉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和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柠檬酸、果酸、钙、磷、钾、铁等成分,其果肉中有20%左右的糖分,果糖与葡萄糖结合能产生清凉的甜味,再加上荔枝的特有香气,使其风味显得特别迷人,很容易让人“贪吃”。
研究表明,荔枝富含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荔枝含有的柠檬酸、果酸等有机酸,可以生津止渴、开胃醒脾、解暑消滞;荔枝富含的植物蛋白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力;荔枝中大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促进皮肤微循环,有助于祛斑美容,令肌肤光滑亮丽;特别是荔枝含有一种特殊结构的氨基酸,适量食用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此外,中医认为,荔枝性温味甘,有健脾、降逆、止泄之功,对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泄患者有一定食疗功效。
荔枝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日晒做成荔枝干,或者腌制成蜜饯和果脯食用。长期以来,在我国广东等南方地区,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大暑吃荔枝的风俗。即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一到便取出品尝。据说,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民间有“大暑吃荔枝,可与人参媲美”之说。而在福建莆田一带,在大暑时节也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名曰“过大暑”。这些习俗说明,自古以来荔枝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珍果,而且确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新鲜的荔枝果肉状如白玉凝脂,口味甘甜,食用时将其包裹的外壳剥去即可入口。但荔枝是“鲜气”十足的水果,很容易腐败变质;同时,食用荔枝并非人人皆宜,特别是无节制的进食,很可能发生“荔枝病”而影响自身的健康,尤需引起大家的注意。
近年来,几乎每年夏季都有因过多食用荔枝而引起“荔枝病”导致死亡的病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所谓“荔枝病”,通俗地讲就是低血糖症。在每年六七月份荔枝上市时节,如果大量进食荔枝后,出现头晕、心悸、口渴、饥饿、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等症状,即为低血糖症,严重的还会导致四肢抽搐、血压下降、心率失常甚至休克,此时,如果抢救不及时或误诊,往往会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
医学研究发现,吃荔枝之所以容易引起低血糖,与荔枝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有关。血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而果糖需要在人体内进行复杂的转化才能形成葡萄糖,在其转化过程中,会刺激人体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而胰岛素会加速血液里葡萄糖的消耗,进而导致血糖含量迅速下降;不仅如此,最新研究发现,荔枝中还含有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A这两种能够降低血糖的毒素,不仅会造成低血糖状态,还把人体维持血糖稳定的糖异生途径(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也封闭起来,甚至还能降低人体分解脂肪供应能量的能力,让人感觉头晕眼花,全身发软,严重情况下,还会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专家表示,为避免“荔枝病”的发生,消费者食用荔枝必须控制食量,并掌握科学的食用方法,以趋利避害。按照一个荔枝20克左右计算,一般成人每次吃荔枝约10枚左右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容易低血糖的人,更要遵循慎食、少食荔枝的原则;同时,没有熟透的荔枝最好不要吃,也尽量不在空腹时吃,一般以餐后半小时吃或在吃荔枝前先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便能有效避免低血糖反应。
中医认为,荔枝性温味甘,多吃易上火,导致烂嘴巴甚至流鼻血等,故有“一枚荔枝三把火”之说。为缓解虚火上窜这些副作用,可以在吃荔枝时多喝盐水、凉茶、绿豆汤,或把新鲜荔枝冰镇后再食用。
此外,阴虚湿热体质或胃肠功能不佳者,慢性咽喉炎及扁桃体炎患者,正在出痘、生疮、伤风感冒者,也不宜吃荔枝;罹患肝病、肾病、痛风、胃肠病的老年人以及孕产妇等,吃荔枝更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