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古人的消防智慧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7-11 13:22:09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坐落于黄山脚下的徽州古民居,是安徽人文山水的代表性建筑。这些古民居多为木石结构,如何有效预防火灾一直是保护的难题。让我们来看看徽州古民居能长久保存的几大“法宝”。

  坐落于黄山脚下的徽州古民居,是安徽人文山水的代表性建筑。这些古民居多为木石结构,如何有效预防火灾一直是保护的难题。让我们来看看徽州古民居能长久保存的几大“法宝”。


  靠隔离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相信很多来朋友都见过这种中间高,两边低的建筑墙面。这种墙叫做“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里的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


  这种墙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


  徽州民居的底层外墙一般不开窗,二层以上才有窗户,窗框都是用不可燃材料如砖制成,虽然笨重,但却有很好的阻火防盗功能。而且窗口很小,其通风、采光、瞭望等作用都让位于更重要的安全防火功能。每一个窗户都是对防火墙整体抗火性能的破坏,这里减小窗户的面积,相当于减少对墙体防火性能的破坏。所以这种小窗可称之为封火窗,就是基于其火灾发生时隔离抗火的考虑。这些被动消防设计现在仍然是建筑学界所重视的的重点内容。



  备水源


  从古至今,水源都是对付火灾的最好方法。徽州古村落大多临水而建,这不仅是徽州古民居以“风水”理论构筑村落民居的生活环境,其实其最重要的功能依然是防范火灾。


  而如果住宅附近没有水源,普通民居的天井内就会用大水缸代替(这种缸也被称为“太平缸”),以备紧急之用。目的都是为了在火灾初起阶段,能够及时处理。


  如果说,马头墙有效阻止了“火烧连营”之势,那么奇巧独特的徽州村落水系和家家户户设于天井中的太平缸则解决了消防中最重要的水源问题。



  做防范


  由于中国古代没有很好地掌握石材作建筑材料的性能,所以对木材的依赖很大。木制材料害怕火灾,需要进行防火处理。


  徽州古民居的通常做法是门框用条石或砖砌成,门扇则是用水磨砖把里面很厚的木板包护起来,再用圆钉把水磨砖紧紧地固定在门板上,这里不但是强调材料的结实美观之功能,更主要的是防火、防盗考虑,门外失火,大门一关,拒火于门外,效果非常明显。


  重安全


  徽州居民以家庭为纽带聚居在一起。通常一个村落为一户大姓的聚居地,相互为亲戚,以祠堂为管理中心。为保护共同的利益,义勇消防管理制度就比较发达。宗族聚居,比较容易为社区安全达到共识。遍布全国的徽商,能够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文化带回到徽州。例如,詹天佑就曾经为家乡捐助了灭火设备。


  据昌溪吴氏宗谱记载,元代中期兴建的“太湖祠”未竣工就遇火罹难,重建时就在“太湖祠”前建荷花池蓄水防火。吴氏先祖从惨痛的火灾教训中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他们在村落总体布局、水源建设、建筑防火等方面精心筹划,不断完善防火体系。并给后裔留下遗训:“宁可三日无餐,火不可一日不防”,千百年来,昌溪吴氏后裔遵从祖训,火患意识代代延传,百世不变。



  设逃生


  徽州建筑采用减少对外出口,增加内部交流的方法来实现逃生与防盗的并重。呈坎5街99巷,宛如迷宫,却大致呈棋盘状。长街呈南北向,纵贯全村,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一般宽2米至2.5米不等。短巷呈东西向,宽1米左右,又称一人巷。长巷横贯东西,宽1米到1.5米不等,又称横街。


  徽商住宅多东西向,即座西朝东,各家正门分别开在大街两侧,门口可停轿。边门、后门,或朝北或朝南开向小巷。小巷是平时妇女、仆人进出宅第的主要通道。横街横巷自然穿插在长街之间,把古村切割成一个个大小不等地块,形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消防分区。在火灾发生时,高墙对峙的横街横巷就成了防火隔离带和居民逃离火场的安全通道。


  徽州古民居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还是消防文化的杰作,我们在学习古人有益做法的同时,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用先进的科技和理念去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保护文物古建筑,利在今世,功在千秋。


 
标签: 徽州古民居

本文标题: 徽州古民居——古人的消防智慧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60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