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夏天吃什么来解暑降温?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7-26 13:30:16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炎炎夏日,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在空调房内吃西瓜、吃冰淇淋,各色花样的冷饮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里的“刚需”。这不禁令人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古代没有冰箱,夏天吃什么来消暑呢?

  炎炎夏日,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在空调房内吃西瓜、吃冰淇淋,各色花样的冷饮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里的“刚需”。这不禁令人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古代没有冰箱,夏天吃什么来消暑呢?


  商周时期


  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当时皇宫贵族已知冬日凿冰贮藏于冰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


  因贮藏冰块非常不易,所以唐以前,能享用冷饮的人并不多。


  周朝时,冰制品成为了上层社会的夏季奢侈品。每到三伏天的时候,朝廷就会举行颁冰仪式,将冰赏赐给王公贵族,以示皇恩。



  春秋时期


  春秋末期,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楚辞·招魂》中有“挫横冻饮,酹清凉些”的记述,赞赏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


  当时的冰镇饮品,并不是把冰块切小以后直接放进酒水里,而是需要用到“冰鉴”来“湃”上一段时间。


  “冰鉴”可以视作是当时的冰箱。使用时,将冰块置入鉴内,再将盛装了酒水或瓜果的铜缶放入其中。



  汉晋时期


  汉代有一种蜜水,是在冰凉的井水中加入蜂蜜搅拌而成。


  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发明了凉茶,不仅可以降温解暑,还能败火,遂成为夏季饮品。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人们将“饮料”称为“饮子”。“饮子”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既可以解渴,还可以清热解毒。


  唐代出现了一种非常流行的冰食,贵族宴会上流行的高级“冰淇淋”,名为“酥山”。这道冷饮制作精细,入口即化、甜糯滑腻,和如今的冰淇淋十分相似。


  “酥”,类似今天的奶油。制作酥山,需将奶油加热至半融化,然后滴淋在冰盘上,再插上装饰品,最后端入冰窖冷藏。因其形状如山峦,所以被称为酥山。


  当时流行的炫富手段之一,就是在宴会上现场制作这么一座冰、奶、糖铸成的山峦。



  宋元时期


  古代冷饮业在宋代发展至巅峰,市井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饮品铺子,名为“饮子”。


  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画面里出现了一家叫作“香饮子”的店面与招牌。


  到了宋代,饮料品种已经非常丰富。尤其是果汁饮料,非常受宋代消费者欢迎。宋人笔记所记载的市售冷饮,念起来都可以串成一段相声了:


  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白水、江茶水、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雪泡缩皮饮、杏酥饮、紫苏饮、香薷饮、梅花酒、皂儿水……


  要说宋朝的网红冷饮,当属“冰雪冷元子”,一道集颜值、美味于一身的小甜点,深受宋朝人民的喜爱。


  它由黄豆和砂糖制成,把黄豆炒熟,去壳,磨成豆粉,用砂糖或者蜂蜜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最后浸到冰水里面,就成了香甜可口的冰凉甜品。


  到了元代,出现了一种跟现在的冰淇淋非常相似的冰食,是用冰与牛奶、果汁调制而成的,叫做“冰酪”,作为王室贵族的消暑甜品流行。


  据说元朝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旅行,将我们老祖宗的冰酪配方带到了欧洲,外国人在冰酪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最终制作出了美味的冰激凌。



  明清时期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是老北京“冰镇酸梅汤”。


  乌梅泡发以后,放上山楂、陈皮、甘草等原料和冰糖一起熬制,冰镇之后就成了酸甜可口的酸梅汤。



  明清两朝,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避暑。


  据《帝京岁时记胜》载:“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


  清代宫廷流行一种名为“甜碗子”的冷食。它是用莲子、藕、各色瓜果,加上冰糖,经过冰镇之后制成的消暑小吃。


 
标签: 古代人夏天

本文标题: 古代人夏天吃什么来解暑降温?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64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