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建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流传于黄龙县东部柏峪乡、白马滩地区的一种民间建房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年间,是古老的先民们以木材为主料,经精心设计、研究、创建的“立木结构,框架建房”。
经过历代传承,沿用不衰的民间建筑方式,是先民们经过新石器时代的穴居“构木为巢”之后,不断发展的历史产物,相当于近现代的砼框架结构建筑。
民间的立木建房同样保留了依据风水地形,而定位的习俗,在建房前经过看地、择地,选择前低后高,避风向阳,山水环抱,坐向方位等。其间含有环境学、地理学、地质学、建筑学各门类科学,与现代的各门类综合学科相一致。
立木建房的木材以松、柏、橡、杨木为主,主要特征是结构形状像“八”字形,支架贯穿了力学学科,梁上立小柱,特点是先立柱,架大梁,梁上竖立柱,中高、边底,立柱上架柃条,柃上钉椽,有两柃一椽,三柃两椽,四柃三椽的讲究,屋以房的进深而定。间口大小有不过丈,不走样之说。前后两坡流水,分“立木通木椽房”和“立木接木椽房”两种。
立木通木椽房:就是每间房所钉的每根椽是硬实完整的木椽;立木接木椽房:就是房顶到房檐要使用腰檩,用根短木椽到房脊、到腰檩,再从腰檩接一根短木椽到房檐,这种比较经济。
其步骤程序为:一是带“过樑”立“柜角”,二是安“大樑”,三是安“檩打”,四是钉“木椽”,五是安“连檐”。在房屋的艺术构思方面,根据主人的要求,常有雕龙画栋附着于屋樑、屋柃等处,木于木的连接用榫,所套接为一体,即是对房屋的装饰、美化,也是当地习俗风情、信仰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同时显示了工匠的技艺和匠心独道的艺术品位。
立木建房,反映了当地的居住历史、民族信仰、民族风俗。且这种建房省工、省时、省料,经济实惠,特别是具有“墙倒屋不塌”的安全性能,也为我们研究地理地质学、生态建筑学,以及民族信仰、民俗风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价值。
《立木建房》被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