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建筑的选址与布局特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7-31 13:28:59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道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现道教哲学思想和宗教意境上具有很鲜明的特征。

  道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现道教哲学思想和宗教意境上具有很鲜明的特征。


  建筑选址重视心理要求


  道教乐生、贵生,而不是以生为苦。它追求的最高理想是今生的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而不是寄希望于来世的幸福或死后的灵魂升天。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其中之一就是修炼“内丹”,以人体为鼎炉,以精、气为药物,运用神进行烧炼,使精、气、神三宝合一,凝而不散,结丹成仙。


  这种修炼以老、庄学派“清净无为,息心去欲,恬淡自然,养气安神”等心理要求为指导。道教建筑的选址就非常倾向于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以利于在大自然中修身养道。例如,著名的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甘肃崆洞山等,无不显露出这种追求。



  建筑特征险峻或飘渺


  注重意境、超脱凡尘的气氛始终是道教建筑的一大主题,也是其精髓所在。例如陕西陇县有座景福山,其代表性的建筑是在一块高达40米、宛如刀削的陡直石壁上,凿洞架空、脱颖而出3座殿阁。它们垂直排列,悬挂在绝壁之下,好像一根枯藤上吊下来3只葫芦。再看结构,龛洞飞檐,全用斗拱架起,那些立柱一头支撑着庞大的双层殿楼,一头陷进挺拔如削的青石中,但它们自身只不过碗口粗。然而就是这一根根立木,却支撑着庞大的殿堂。这种险奇绝伦的景象,正象征着道教暗示的仙界。


  再如山东的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皆排列于三面环海的岬角上,北望天海茫茫,长山列岛漂浮在碧波之中;南望山峦起伏,翠色尽抹;东边水色无垠,有时还闪现海市蜃楼。这动与静的交融,变幻莫测的玄奥,恰好衬托出一股“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月明中”的虚无缥缈。



  建筑布局巧用自然


  道教建筑讲究布局,在地形和山势的选择上有严格的规矩。一般来说,它要求宫、观背依山体,面向北斗,就实而避虚,这是取其“常有观其暾,常无观其妙”的经意。而建筑群的四邻,又要求具备较典型的一些地貌地物,能够去映现“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建筑之间的关系上,则要求烘托主体,附属建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簇拥主体建筑,犹如众星拱月,这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


  道教建筑还常用自然地貌的跌宕起落、急转变化造成一种藏露结合、相得益彰的氛围。江西三清山的道教建筑就是这一特征的代表。三清宫建筑中的精华叫众妙之门,其设计的寓意就是让人们在沿着崎岖山路攀登举步维艰的时候,蓦然眼前一亮,一道山门呈现在眼前,道路又忽然转为平坦,身体顿感轻松。这种设计应了道教哲学中的“难易相依”的第一妙。


  由山门继续前行,忽而又面临万丈深渊,惟见云雾茫茫,欲进无路。眺望四周,峭壁参天,5座高峰像九天翠屏挡在眼前,使人顿生“欲登青云苦无路”之感,这又应了道教思想“有无相依”的第二妙。当人们急欲觅路登山时,却发现山道拐角尚有一径,贴着峭壁垂直延伸,途中又有5座天门,至此又应了道家“险处逢生”的第三妙。



  组景谐调,追求艺术效果


  道教建筑也像其它建筑一样,十分重视艺术效果。其一是借山势取雄。道教建筑常常依靠山地的高差,从而壮大自身的形象。二是据险而筑。为了加强险峻感,又常用挤占崖边、虚挑悬空突出高壮险极。三是藏而不露。“景愈藏境界愈大”。四是奇上加奇。在孤峰等特殊地貌背景上,把建筑物布局成“骑”或“卧”的姿态,亦是道教建筑的情趣之作。五是占坡叠置、据水而旷。在山地布局时,多由高到低安排鲜明的层次,造成优美轮廓。


 

本文标题: 道教建筑的选址与布局特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65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