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民居,可谓群星璀璨,3000多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土楼,遍布各地的古老村落,闽南大厝、海岸古堡、三坊七巷、蚵壳厝,或大气磅礴,或温婉典雅,成就了独具特色的福建民居文化。
福建土楼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地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即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
福建土楼的建造,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王福平/摄
泉州蔡氏古民居
在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自然村,有这样的一群古民居建筑。它与永定土楼共称为“福建的两朵民居奇葩”。它就是——蔡氏古民居。
该民居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兴建。从清咸丰五年(1855年)起,蔡资深和父亲在官桥漳州寮开垦田园、果林,他们规划兴建大厝,凿石声声建广厦,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历经五十多年的打磨,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全部完工,一座座自带闽南气息的红砖厝,赫然呈现。
古民居以其宏大的规模、严整的布局、精美的雕饰、丰富的内涵,从而被誉为一座地地道道的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
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起于晋,成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现其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
白墙黛瓦、曲线山墙、飞檐翘角,是福州古厝特色独显的形式与美感,也是闽派建筑的标志性元素。一处处古厝勾勒出千年闽都的人文肌理,也延续着这座古城的文脉精髓。
从空中俯瞰三坊七巷,它的建筑格局宛若十字对称的中国象棋棋盘。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大家耳熟能详的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旭、林纾、林觉民、冰心等大量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名人都曾在这里安居乐业。
平潭石头厝
于是,平潭人凭借着勤劳智慧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火山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了一座座奇特的石头厝。
平潭的“厝”,不论是墙面、屋顶还是门框等,大部分都是用石头搭建而成。不仅如此,屋外的围墙、猪圈、水井、道路等配套设施,也都是石头筑成,宛若一座神秘的“石头城”。
平潭石头厝是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平潭岛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缩影。
邵武和平古镇
福建南平邵武和平古镇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神秘、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堡,建置始于唐朝,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历史上出过2名宰相、6名尚书、137名进士,素有“中国进士之乡”之称,是我国保留最好、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誉为“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
幽幽古巷,几多温柔。古镇中穿插着几条幽幽小巷,串起了近200栋历史悠久的古建筑。
这条被专家学者誉为“福建第一街”的和平古街,全长600余米,宽4—5米,整条街形宛如一条腾飞的“青龙”,东西两隅各有一口古井恰似龙的一对双眼,中间青石板为“龙脊”,两边鹅卵石为“龙鳞”,街两边纵横交错的巷子为“龙爪”,因此又称为“龙街”。
三明安贞堡
安贞堡位于三明永安市槐南乡洋头村,是福建省内现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建筑之一。
整座安贞堡呈方形,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堡内建筑错落有致,飞檐翘脊层层叠叠,墙体雄伟坚固,外围走廊上密布90个瞭望窗和180个射击孔。
安贞楼是福建土堡的典范,福建土堡规模宏大,造型奇特,结构精巧,装饰精美,是福建传统民居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比福建土楼建造时间更早,是福建、江西、广东等地防御性乡土建筑的鼻祖。
安贞堡也因此被建筑专家们称为“国之瑰宝”“土堡之父”,2001年6月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崇武古城
在海滨小城惠安县崇武镇,藏着一座巍峨雄浑的石筑古城——崇武古城。古城依山海之势而建,攻守兼备,古城墙、窝铺、月城、城门楼、烟墩、中军台、演武场以及古城内独具特色的道路系统,是迄今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丁字形石筑古城。
作为明代我国东南沿海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群体村镇的典型实例,崇武城墙以及古城内部防御体系形成的“崇武所城”,构成了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富有地方特色的古代城防工程,以其气势雄伟、保存完整的格局,为我们了解明代东南沿海海防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也是我国军事建筑学研究的一份珍贵遗产。
漳州埭美古村
埭美古村位于漳州市龙海市,离厦门市区只有一道港湾的距离。是龙海市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完整保留了明朝时期的燕尾屋脊,素有“闽南第一村”的美誉,并分别被评定为国家级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漫步古村,也许你会发现好像每栋建筑都是一样的。是的,闽南民居的房间结构大多是两落、三落或五落,要么就是三间起或五间起。然后,再配上门厅、正厅、天井和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