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泰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8-25 09:00:56  来源:泰顺非遗
核心提示:从唐宋至明清的一千年多年时间里,先民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创了泰顺从蛮荒到兴盛的辉煌历程。从唐初到清末先后有十八大姓家族从四面八方陆续迁入泰顺。在这里他们或聚族而居,或分散独处;伏志躬耕,繁衍生息。

  泰顺目前拥有1项世遗、6项国遗、15项省遗、106项市遗、186项县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6人,省级28人,市级92人,县级443人。泰顺还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第一批传统戏剧之乡”“第二批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县”“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试点县”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走进市遗——泰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从唐宋至明清的一千年多年时间里,先民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创了泰顺从蛮荒到兴盛的辉煌历程。从唐初到清末先后有十八大姓家族从四面八方陆续迁入泰顺。在这里他们或聚族而居,或分散独处;伏志躬耕,繁衍生息。


  泰顺传统建筑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或每一个族群村落,都强烈地折射出古人对生存的空间,生命承载之地的村落、住宅建造的重视。古人选择一个地点建造房子先要看风水,认为房子的地势、方位、高矮及同周围山水形胜的关系,都可能影响到未来房屋主人的吉凶祸福和家庭的兴衰。


  总而言之,居所是人们一生中的大事,因而“不盖房,不买田,一生一世未做人”这句俗语,至今仍然流传在农村。盖房标志着人生的成功,这种成功来之不易,需要主人数十年的辛苦劳动,所以盖房造屋是人生终极目标。在泰顺著名的村落如司前圆洲古村落,筱村徐岙底古村落,新浦吴宅古村落,三魁庵前张宅、雪溪胡氏大院,泗溪张十一故居,雅阳百福岩、塔头底古宅等。



  作为地域文化的物质表征,泰顺传统民居的内涵十分丰富。泰顺传统民居就聚落选址、布局以及各类建筑物的处理等要素而言,体现出其崇尚自然,讲究风水;强化血缘,聚族而居;顺应礼制,注重人伦的建造特点。这些特点由于时代的不同和城乡、地域的区别,表现形态不尽相同,但无论是隐含理性秩序的院落式住宅、还是依地势布局的山地村镇,其中的内在取向是一致的。


  受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的影响,泰顺民居十分讲究从堪舆风水的角度来选择村落的环境,建筑的朝向、形式、布局以及前后左右建筑关系,并将它认作影响家族兴旺和发达的直接元素。如民间造房子很重视择日子,为的是求吉利,求平安。人们认为一座吉屋落成能够荫子荫孙,瓜瓞绵绵,后世再出几个有脸面的人物,是主人内心深处隐蔽着的宏愿。民间对造屋过程中的上梁仪式十分重视,上梁习俗如同办喜事一样,主人家要择日子办酒席请客,排场很大。



  泰顺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有木雕、砖雕、石雕,还有壁画、彩画等,均各具特色,匠心独运,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其中木雕工艺尤为突出。木雕工艺在明清时期的泰顺传统民居建筑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从梁架、檩条到斗拱、驼峰等大木构件,从门窗、栏杆到牛腿、雀替等小木装修,随处可见构图饱满、层次丰富、繁而不乱、富有立体感的精美华丽的雕刻。雕刻的内容有花卉、飞禽、走兽、人物、山水、植物及几何图案等。


  泰顺民居建筑以传统理学“三纲五常”、“长尊幼卑”、“男女有别”为奉行的准则,规范着住宅建设的规模、形制等。一家民居,通常分为几个房屋,即正厅,偏房,前房,后房。部分规模更大型的民居还附带房室,如厨房、长工房以及仓库等。在封建社会中,家庭内个人的地位按照性别、辈份和年龄分出尊卑,规定了每个人住房的位置。传统民居多采用三合院式的楼居,正是为满足这种“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位序要求。



  在这等级界线分明的空间中,尤其注重长幼之别。大户人家的三进二明堂大宅在正厅后侧设高墙,开小门,固深院。在一幢独立住宅中,必需有一个较大的空间作为家庭生活的中心,这就是通称为“堂前”的正房明间。堂前内通常供奉祖宗神像牌位,平日在此祭祖、宴宾、会聚,家长拥有绝对权威。


  在住宅建筑的后部,房与后墙间辟一夹道,并设一小门作为沟通与外部联系的孔道。但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型制上但见规模小,一户一个小三合院的特点。而出仕做官或经商致富家族的住宅则是一系列大型的建筑群,显示其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2011年,泰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标签: 泰顺

本文标题: 浅谈泰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72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