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春秋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9-04 13:45:30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百家争鸣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指的是当时的各种政治、学术思想流派非常多;鸣指的是发表学术见解,政治主张。

  百家争鸣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指的是当时的各种政治、学术思想流派非常多;鸣指的是发表学术见解,政治主张。


  当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还未建立的时候,社会流动性强,原来的规则平衡被破坏,人们已经不安于现状,纷纷为了自己阶层的利益发声。


  先秦诸子


  春秋到战国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诸侯要争霸,就要发展军事经济,要发展军事经济就需要更多有学识,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才。


  春秋到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化的兴起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技术,冶炼技术得到提高,铁器牛耕推广了开来,为当时的社会大变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百家争鸣的出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周室衰微


  周灭商后,实行的是分封制,就是把占有的国土分封给自己的兄弟、亲戚以及功臣,把他们都分封为:公、侯、伯、子、男五个阶级的诸侯。


  诸侯辅助天子管理国家,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土地都是王的土地,天下的人民都是王的臣子的政治结构。


  诸侯之下有卿大夫,卿大夫之下有士,士之下有庶民(住在城市里面的人,也叫“国人”),庶民之下是奴隶(住在城市外的村庄部落,也叫“野人”)一层一层相互依存。


  国人暴动驱逐周厉王


  西周末年周天子治理的疆域内发生了严重的“国人暴动”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事件,使得周天子威信扫地,周天子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威望。


  诸侯之间常常互相攻伐,天子无力调停,大诸侯国纷纷称霸,许多诸侯国被灭,更有诸侯公开与天子兵戎相见,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原来治理国家的一些固定的礼法制度被诸侯贵族僭越。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平王东迁,标志着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想取代周天子,成为霸主,对其它诸侯国发号施令。


  便纷纷进行改革图强,这一系列改革使得原本的诸侯围绕天子“垂拱而治”的封建制度的快速瓦解,诸侯各自为政。


  各诸侯国的君主为了争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只要谁家的治国理念,思想主张能使国家富强,说服君主,维护君主的统治,便会被采纳,从而获得地位、利益与名望,这便为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和条件。


  代表各自阶层利益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层的利益和诉求,对世间事物作出解释,或发表见解。他们书立著说,有教无类,坐而论道,互相攻诘。



  其二,经济因素:生产力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铁的出现与广泛使用,使得农业和手工业具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牛耕的出现使得农业产量大大提升,商业和城市蓬勃兴起,社会分工细化,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物质基础。


  使得有的人能脱离生产,有时间参与学术活动,从而促进学术的繁荣和私学的发展等方面。


  牛耕图


  由于长期的农业开发,“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政策,耕种得到极大的拓展。


  铁器的普及为水利建设提供了新的开发工具,旧的农田沟洫系统逐渐被废弃,新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逐步应用。


  春秋战国水利工程


  各诸侯国为了争霸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普遍兴修了水利工程,一些水利工程存留至今,如期思陂、漳水十二渠、郑国渠、都江堰等相继建成。


  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得耕种面积的扩大,粮食的产量也大大提高。


  春秋战国·铁器农具


  铁器农具普及的同时,也带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为土壤精耕细作创造了条件。


  农田施肥也受到了重视,“一盛一衰”的轮荒制进入到了“治田、翻耕、施肥”的连种制。


  注意选种、因地制宜和适时耕种,春秋战国正式出现了“五谷”之说,“五谷”主要是粟(禾、稷)、黍、稻、麦(小麦、大麦)、菽、麻等。


  人工陂池养鱼业、畜牧业、蚕桑业在新的生产条件下继续发展,渔猎采集的需求大幅下降。



  其三,学术因素:私学兴起


  学在官府


  春秋战国以前的夏、商、西周都是“学在官府”,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唯官有师而民无师”,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导致宫廷典籍逐渐散落到四方,这给了私学兴起提供了条件。


  学在四夷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论语·微子》太师挚到齐国去了,二饭(乐官)干到楚国去了,三饭(乐官)缭到蔡国去了,四饭(乐官)缺到秦国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黄河边,敲小鼓的武到了汉水边,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了海滨。


  老子本来担任藏书官员,因为发生“子带之乱”,许多藏书典籍被楚国抢走,老子被免职。


  后来老子四处云游,许多人都慕名求学。老子云游到宋国,在这里隐居起来,孔子得知消息,带着弟子上门问礼求道。


  从这两个故事中就能了解,这些大师散落四方诸侯国,他们都是当时的文化学者,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格局,他们以教化为主,或因材施教,或有教无类,希望被当地统治接受并传扬。


  “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诗书礼乐向民间扩散,促使文化下移,扩大了人才来源。


  诸侯养士


  统治者的需求改变了士阶层的地位,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对国家治理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


  士是卿大夫除了嫡长子外的其它子弟,他们的地位处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大多数职业是做贵族随从或者在官府当小吏,他们不高不低,能文能武,离统治阶层也近,更有机会接触到新知识,他们逐渐受到统治者的赏识,到最后竞相拉笼。


  最有名的例子:齐桓公养士八十人,让他们周游四方,游说天下贤士归齐,进行政治改革,结果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本文标题: 为什么在春秋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74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