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清民间建筑的风格特色的形成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9-07 15:30:09  来源:美林文保建筑研究  作者:张新民
核心提示:在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建筑可谓是发展的顶峰阶段,不仅单体建筑的技术、造型日趋定型,且建筑群体在空间组合、氛围创造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在园林领域,更是有大批具有艺术代表性的古代建筑群,包括明代江南私家园林、清代皇家园林等。

  在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建筑可谓是发展的顶峰阶段,不仅单体建筑的技术、造型日趋定型,且建筑群体在空间组合、氛围创造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在园林领域,更是有大批具有艺术代表性的古代建筑群,包括明代江南私家园林、清代皇家园林等。且从现有的宫殿看,明清建筑是保留最完整、最能突出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并成为了中华文化无价瑰宝。


  1、明清民间建筑风格特色


  在明清时期,官式建筑的斗拱比例略微缩小,且出檐深度也有一定的减少,其柱比例较细长,而梁枋比例较为沉重,先前柔和的屋顶线条已经消失,整体建筑风格更加的拘束、稳重、严谨,且形式精炼,有明显的符号特征。另外,明清时期的官式建筑较为标准化,清政府还曾经颁布了《营造正式》以及《工部工程作法则例》等,用于巩固建筑物定型化发展。由于这一时期的制砖技术相对成熟,因此,砖建房屋也随之增加,且城墙多以砖包砌,出现了“无梁殿”等大式建筑。



  2、明清民间建筑的风格特色成因分析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对于明清时期民间建筑风格有很多的影响,由于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在这一时期,建筑为了防寒保暖,其墙体相对较厚,且屋面有一定的保温层。且基于对雪荷载方面的考虑,其用料较大,外观较为庄重而雄厚。其中,北京的四合院便是典型代表,其院落较为宽绰明朗,四面的房屋不仅相互联系,也相互独立,依靠游廊衔接,以便于起居。


  北京气候寒冷,为增强房屋保暖性,其四合院墙体通常较为厚实,为了防噪音并抵挡风沙,又较为封闭,四周均不设置窗户,仅对外设置一个街门,其朝向内部的庭院采光性良好,而四周的房屋都向院落开门,进而形成一个对外相对封闭而温馨的空间,以促进家人之间的沟通。当然,大部分四合院也较为宽敞,其院内可饲养花鸟、叠石造景,能够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而亲近自然的空间。


  相对来说,由于南方的雨量充足、气候炎热,建筑物对于通风性、遮阳防雨性有较高的要求。明清时期南方民间建筑墙体相对轻薄,且屋面轻,出檐大,多采用精细材料,整体外观较为秀丽轻巧。也正是由于炎热的气候,其民间住宅院落相对较小,四周房屋均连为一体,俗称“一颗印”,且多使用穿斗式结构,其房屋间的组合灵巧,对于起伏不平的地域有较强适用性。


  当然,江浙一带的民间住宅也设有天井,其通风性、采光性良好,可以在降低太阳辐射的同时,增加房屋通透性。另外,南方民居多采用粉墙黛瓦,因此能够给人一种素雅的感觉。在那一时期,对于人口相对密集的南方城市,其山墙略微高出屋顶,不仅有良好的装饰作用,而且能够防火防潮。



  传统民俗


  在明清封建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皆有严格等级制度,尤其是建筑物,不仅要具备起居功能,而且要表现出社会等级。就以潍坊十笏园四合院为例,其布局多为对称式平面,外观较为封闭,这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封建民俗、社会礼教相关。


  由于明清时期的家族观念有严格等级制度,要求长幼有序、主尊奴卑及内外有别,其组别包括北房、东西厢房、倒座四面及院落,北屋通常为主要建筑,而两厢次之,倒座则为客房,杂屋为附。另外,内宅居住分配也较为严格,其位置显赫、优越的通常为主房,由长辈居住,而北房中间对外开门的一间为堂屋,两侧的房屋则对着堂屋开门,以形成一明两暗的套间,其堂屋为起居、祭祖、招待宾客的地方,两侧为卧室。


  当然东西两侧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当时一夫多妻的封建社会下,东侧为尊,主要由正室居住,而西侧为卑,主要由偏方居住。针对东西耳房,主要作为书房、客房,可单开门也可跟正房相通。而四合院中的东西厢房通常由晚辈居住,为一明两暗,中间为起居室,两侧则为卧室。对于中型四合院,还设有后罩楼、后军房,由未出阁女子以及女佣居住。



  战争因素


  在古代社会,因硝烟与战争,客家土楼成为最具特色、最具传统色彩,用于避免外敌冲击的山村民居建筑。土楼一般分为方形与圆形两种形式,其中的圆形土楼有明显的客家传统特色。在当时历史动乱的年代,客家人因战争被迫南迁,且为了避免外敌冲击,通常要恃山经营并聚族而居,其建筑起初采用砂石、土、木头等建成单屋,并继而建成大屋,垒起多层圆形或是方形的土楼,以达到防御匪盗、抵抗外力的目的。


  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造型奇特的土楼逐渐传至江浙、广东、福建等地方,并在明朝中期得到空前发展。其中福建永定承启楼便是清顺治年间最具代表性的土楼,其外周直径为72米,高达12.4米,共有4环,内圈是平房,外圈则有两层,最外一环的底层为畜圈及厨房等,也用来放置杂物,而一二层通常不设置对外开的窗户,上两层为卧室。从整体建筑看,其外环高大,而内环又相对低矮,安全性与封闭性较强,且坚固、稳定,有明显宗族特性。


  无论是南北方的民居、还是宫殿建筑,明清民间建筑都有明显的风格特色,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阶段。且其形成因素较多,不仅与传统民俗相关,还与自然环境、战争因素等相关。


 
标签: 明清 民间建筑

本文标题: 浅谈明清民间建筑的风格特色的形成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75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