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饮茶方式变迁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9-15 10:43:18  来源:正山堂茶文化
核心提示:宋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高度繁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市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茶相关的诸多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高度繁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市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茶相关的诸多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宋代的茶人们对茶的研究也更为深入,在饮茶方式上也达到了极致的审美高度,点茶法盛行,茶文化的发展出现空前的繁荣。


  如果说唐代盛行的煎茶法是继承并发展了煮制茗粥的“粥茶法”,那诞生于唐末宋初之间、盛行于宋代的点茶法则脱胎于煎茶法,但在饼茶的基础上摆脱了当时煎煮茶的传统,开创了用沸水冲饮茶的先河。



  点茶法何时出现暂无确切的记载。据史料考证及推测,点茶法的出现应不晚于宋初。五代宋初时期陶谷的《清异录·茗荈门》记载:“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即在茶盏中搅拌并呈现出物象,是点茶的要素之一。


  点茶法明确记载于宋代蔡襄的《茶录》和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


  点茶法脱胎于煎茶法,二者都需要将茶饼烘烤并碾碎,不同之处在于煎茶法是将茶末放入煮沸的水中,而点茶法是先将茶末放于茶盏中,再将沸水倒入。宋代的茶饼多为“香甘重滑”、“纯白为上”的未发酵茶饼,且其中也会添加不同香料和粘合剂,最为著名的茶饼为龙凤团茶。



  根据两部史料记载,点茶的主要流程如下:


  1.碾茶:将敲碎的茶块放入碾槽中,快速有力的将其碾成粉末。速度快,容易保证茶色洁白纯正。


  2.罗茶:将碾好的茶末放入茶罗中细筛,确保点茶时使用的茶末极细。


  3.候汤:包括选水和烧水两方面。不同朝代对于水的要求不同,宋代主要以水质“清轻甘洁为美”;而烧水的火候较难掌握,不同时期人们的要求也不同。


  4.熁盏:即加热茶盏,相当于现在的温杯,防止过凉的茶盏影响点茶的效果。


  5.点茶:点茶分为两步,第一步为“调膏”,即向盛有茶末的茶盏中加入少量沸水,搅拌成均匀的膏状物;第二步再向其中注入沸水,不断用茶筅击打搅拌产生沫饽。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不同时期对点茶的程度要求也不同。蔡襄认为点茶“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出自《茶录》)”而宋徽宗则在《大观茶论》中提出点茶应在调膏后分七次加入沸水,且每次都应达到相应效果即为成功。



  点茶所用到的茶器包括茶焙笼、茶槌、茶碾、茶磨、瓢杓、罗合、茶帚、盏托、茶盏、汤瓶、茶筅、茶巾,作用分别为烘茶、碾茶、磨茶、盛水、筛茶粉、扫茶末、托茶盏、盛茶汤、注水点茶、点茶击拂、清洁茶具。


  斗茶就是从这一饮茶方式中衍生而出的。点茶的优劣,以茶中沫饽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这时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称为“咬盏”。


  当时,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人不饮茶、无人不斗茶,茶宴盛行。


  宋代斗茶是人类史无前例的美学与雅文化普及行为,更是宋代点茶的生活化、精致化的标志,是人类茶史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宋代茶和茶文化的发展达到空前的繁荣,但随着宋代灭亡,茶和茶文化的发展出现一定的减缓甚至停滞。到了元代及明清时期,茶则以一种更为现代化的方式再次兴起。


 
标签: 宋代饮茶

本文标题: 宋代饮茶方式变迁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77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