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明·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节”,亦称“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月光诞”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余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源自上古的敬月、祭月习俗。《周礼》中已有关于“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等习俗的记载。汉代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的传统。晋代开始出现中秋赏月活动。唐代赏月之风盛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梅月嫦娥图》扇页
(费以耕、张熊绘,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正式确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此时中秋就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热闹的节日。《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所著笔记体散记文,追述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其中生动地描写了中秋之日的场景。据记载,在中秋节前,开封府的酒楼就会重新装饰门面,并售卖新酿的美酒,市民们纷纷争相购买。这时肥美的螃蟹以及石榴、梨、枣等各色鲜果也纷纷上市,人们得以大饱口福。到月圆之夜,不论贫富,也不管皇家或平民,人们都会登上亭台楼阁,宴饮,听曲,赏月。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吴自牧《梦梁录》中最早出现“月饼”一词,但此时的月饼还不是中秋专属节令食品。
《拜月图轴》局部
(宋代,佚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两朝的中秋节俗更是丰富多彩。那时各家都要在中秋这日设“月光位”,朝月升方向拜月。明代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官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还提到杭州百姓在中秋之夜泛舟湖上、联袂踏歌的习惯:“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
此时月饼也一跃成为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不仅用来祭月,还是礼尚往来的节礼。《燕京岁时记》介绍道:“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
《月曼清游图》册之“琼台玩月”
(清,陈枚绘,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赏月、吃月饼等传遍大江南北的中秋“标配”,还出现诸如“玩兔儿爷”“吃团圆馍”“烧斗香”“走月亮”“烧塔”“舞火龙”“观潮”等极具地域特色的节庆活动。
玩兔儿爷
兔儿爷,又称“彩兔”,脱胎于神话传说中玉兔,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为中秋节祭月摆设,也是颇受儿童喜爱的传统玩具。《燕京岁时记》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泥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有甲胄而带纛旗者,有骑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余。”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京师以黄沙土作白玉兔,饰以五彩妆颜,千奇百状,集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最初的兔儿爷为兔首人身、手执玉称形象,后受京剧影响,演变为粉白脸,披战袍,背插旗帜,身骑鹿、虎、狮子或骆驼的形象。中秋前后,大街小巷都可见售卖兔儿爷的小摊贩。
泥制兔儿爷
(清晚期,故宫博物院藏)
吃团圆馍
中秋节,陕西长安一带家家户户要做团圆馍。馍有上下两层,中间夹芝麻。上层用大老碗拓一个圆圈,象征月亮。圆圈中央刻上一块“石头”,石头上有猴子在吃蟠桃。此外还要在月亮周围用顶针和大针扎出各种花形,然后放在锅里烙热。食用时要切成许多尖牙的形状,给全家每人分一块,如果有人短期外出,可以留下;姑娘如已出嫁,要派人送去。
烧斗香
“烧斗香”是古代流行于江浙地区的中秋节俗,潘宗鼎《金陵岁时记》介绍道:“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日斗香。”顾禄《清嘉录》也提到:“香肆,以线香作斗,纳香屑于中,僧俗咸买之,焚于月下,渭之烧斗香。”斗香是以线香盘成,一般高4-7层不等,形状似宝塔,顶层以纸为斗,斗中储满烟灰再插香。人们一般会买来在中秋之夜焚烧。
走月亮
走月亮又称“玩月”“踏月”“游月”等,是吴地传统民俗。在中秋之夜,妇女们常常盛装打扮,成群结伴,乘着月色尽情畅游于繁华街市或郊野阡陌,或进出尼庵,设案拜月,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兴尽方归。
烧塔
烧塔又叫烧花塔、烧瓦塔、烧瓦子灯、烧塔仔等,是南方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农村在中秋节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塔多用碎瓦片砌成,高1-3米,其中较高大者需用砖块做底。瓦塔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夜便点燃竹木、谷壳等燃料,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吉安中秋烧塔
舞火龙
舞火龙源自香港铜锣湾大坑区,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中秋节庆习俗之一,多在中秋前后一连举办3夜。火龙一般为32节,多用珍珠草扎成,周身插满点燃的长寿香,在夜间随音乐鼓点舞动,光辉灿烂,传达出当地民众祈求风调雨顺、合家平安的强烈愿望。
香港铜锣湾大坑舞火龙
观潮
观潮主要是在浙江杭州等地流行的中秋习俗,观潮时间一般为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南宋周密在《观潮》中盛赞:“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每到此时,当地水师都要在江中进行操演,另外,还有“弄潮儿”在水中搏击风浪,如履平地。当地富贵人家也常在江畔搭设彩棚用以观潮。直到如今,中秋观潮习俗依旧盛行。
《观潮图》轴
(清,袁江绘,故宫博物院藏)
不管中秋节俗如何演变,“团圆”“吉祥”都是其不变的底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此刻,不论你身在何方,也不论你在做什么,这里都有一份美好祝福伴着清风遥寄给你,愿你:“前程如明月,事事皆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