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五灰:传统彩绘工艺步骤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10-07 13:14:46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传统工艺彩绘并不是直接在木头上画的,而是先采用“一麻五灰”的工艺步骤。传统工艺彩绘包括多种步骤,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一麻五灰”工艺。这个工艺步骤通过在木质结构上逐层覆盖麻和灰来实现。

  传统工艺彩绘并不是直接在木头上画的,而是先采用“一麻五灰”的工艺步骤。传统工艺彩绘包括多种步骤,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一麻五灰”工艺。这个工艺步骤通过在木质结构上逐层覆盖麻和灰来实现。


  具体的顺序是捉缝灰、扫荡灰、使麻、压麻灰、中灰和细灰。这种传统工艺彩绘的地仗施工,使用了桐油、猪血、砖灰和线麻或麻布等材料的腻子,根据不同粗细逐层涂在木构件表面。这一工艺步骤在古代被广泛应用,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传承和使用。通过传统工艺彩绘,木构件可以得到更加美观和持久的保护。



  在做“一麻五灰”之前,一定要将木基层处理平整,不平处先用灰找平、找直、找圆。这样披麻以后,就不会出现不平和裂缝等弊病。“一麻五灰”的工艺如下:


  (1)捉缝灰:等木基层油浆干后,用刷帚将表面打扫干净,用铁板将捉缝灰向缝内捉实,使缝内油灰饱满,切忌蒙头灰(即缝内无灰,缝外有灰)。


  一次填嵌不平,可多次填平;木件有缺陷者,再以铁板衬平养圆;如有缺棱少角者,应照原样衬齐。干后用砂纸打磨,并以铲刀修理整齐,除去尘灰。


  (2)通灰:又叫扫荡灰,做在捉缝灰上面,是使麻的基础,须衬平刮直。上通灰一般是使用板子或胶皮刮刀,可按工程要求找出基本形来,待干后砂磨,并扫去腻灰,用水布掸净。



  (3)使麻:使麻这道工序要分头进行。一是调出麻浆(油满:血料=1:1。2),这种麻浆是用来粘结麻筋的。用糊刷蘸麻浆,涂于通灰上,其厚度以浸透麻筋为度,不宜过厚。二是前面开头浆,后面跟着将梳好的麻粘于其上。要横着木纹粘,如遇木件交接处和阴阳角处,随两处木纹不同,也要按缝横粘。


  麻的厚度要均匀一致。然后用麻压子将贴上去的麻压牢。要处处压到,不得遗漏,将麻压得越严实越好;要将开上去的麻浆尽量挤压出来,将多余的麻浆揩掉。待麻浆干透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用砂轮石或砂纸把浆磨掉,随后打扫干净,上压麻灰。


  (4)压麻灰:麻干后,可上压麻灰。操作时用钢板或木板将压麻灰抹上,同时用板子找平,注意勿使麻筋露出来。


  (5)中灰:压麻灰干后,可用中灰套第一遍框线。于后通盘打磨,并以铁板满刮中灰一道,但不宜过厚。


  (6)细灰:中灰干后,用砂纸磨平,满上细灰一道(平面用铁板,大面用板子,圆者用皮子),厚度不超过2毫米。


  接头要平整,如有线脚者,再以细灰扎线。



  (7)磨细、钻生:细灰干后,以细金刚石或油石精心细磨,以丝头蘸生桐油,跟着磨细灰的后面随磨随钻,同时修理线脚及找补生油。油必须钻透,每一平方米的用油量不得少于350克。涂刷2?3遍即可。钻生油冬季一周可干,夏季也得5-6天才能干燥。


  干透后可上腻子,腻子由血料、光油和土粉子配成,并加水少许,以便打磨。腻子干透后,打磨光滑,扫净粉尘,再进行下道工序。至此,一麻五灰操作即告完成。


  (8)上色油:是将所需要的颜料用光油进行调配,涂刷两遍,干燥后上色油。如要贴金,即可进行。


  这样,就基本完成了地仗活的全部工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将传统技术与流行趋势相结合,让传统的记忆和文化得以传承下去!这不仅是我们继往开来、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也是我们对历史和前辈智慧的致敬与铭记。让我们共同努力,将传统的艺术、智慧和精神传承给后代,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永恒的光芒!


 
标签: 传统工艺彩绘

本文标题: 一麻五灰:传统彩绘工艺步骤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81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