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玉唯中国见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10-27 09:07:55  来源:文物说  作者:太平坊门生
核心提示:唯独中国玉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制作精美,数量多,用途广,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都起过其他艺术品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在世界煌煌瑰宝中也占据“一花独放”的地位,故古往今来,一直为世人瞩目,为中外鉴藏家青睐。

  迄今所知,世界上发现有玉器的国家和地区,除中国之外,主要有美洲、新西兰、日本、西伯利亚和南亚次大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玉器,有的虽早在新石器时期便已出现,但存续太短;有的虽有一些玉器发现,但出现较晚;更有的是时断时续。从总的情况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玉器,数量少,制作不甚精美,缺乏惊艳之处,故不为世界所了解和注意。


  唯独中国玉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制作精美,数量多,用途广,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都起过其他艺术品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在世界煌煌瑰宝中也占据“一花独放”的地位,故古往今来,一直为世人瞩目,为中外鉴藏家青睐。


  1、何为玉


  何为玉?难道有些温润剔透便是吗?这一问题仍无定论,但就其观点,概括地说,主要有三个:


  近一二百年来,在西方人对中国玉器作成分化验和翻译解读中产生“西来说”,即中国玉分为“软玉”和“硬玉”。


  当今国内珠宝界所持意见,称“凡可做工艺品的美石,均可纳入玉料之列”,此为“广义说”。


  中国考古和文博从业者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共识,认为玉是“石之美者”,并有若干“德”(即一定的条件)。此说被誉为“传统说”。


  “西来说”所检测的玉器多出自明清宫室,当时“软玉”(透闪石、阳起石,即和田玉、昆仑玉)已居十之八九,不能反映史前与千年历史中的用玉质料,而其中的“硬玉”,类似玻璃,在中国传统上一直被另称为“翡翠”,主产于缅北。所以它并不能定义“中国玉”,起码不能概括中国古玉。


  “广义说”者,表面看来是有条件的,但实际上是无条件的。因为任何一种石,都有美的内涵,只要匠师们能看料取材,因材施艺,都可制成某件精美艺术品,那么玉与石又有何区别?可见,此说亦不妥。


  “传统说”中的玉德,即定为玉的基本条件,早已有之,如管仲九德说、孔子十一德说、许慎五德说……现据原文并按现代科学测试和言词表示,共有五个:


  一、有一定的湿润晶莹和半透明质感。


  二、有一定硬度(莫氏4.5~6.5,不足者为石,超出者可视为宝石)。


  三、有一定比重(2.5~3)。


  四、崇尚纯色(白、青、黄、碧、墨之一)。


  五、天然形成。


  2、中国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在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文化遗址和辽宁省阜新市查海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真玉器,将使用琢磨真玉器的年代前推到八千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早期。从出土玉器可以看出,当时的先民已注意到选材,偏好淡绿、黄绿、乳白,已掌握了抛光、钻孔等技术,形制较为规整。考虑到兴隆洼–查海的玉器技术已相对成熟,以及玉器制作必然经历玉石并用的原始阶段,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只会更早,期待有新的考古发现可以佐证。


▲兴隆洼玉玦


  同一地区后起的红山文化(6500年~5000年前)承接二者,更加看重以玉器为载体的精神文化,出现“坛、庙、冢”三位一体的大规模宗教礼仪性建筑群和以“龙、凤、人”为主要题材的玉器群,反映“唯玉为葬”的葬俗、“以玉为礼”的礼制和“以玉通神”的信仰。而在技术方面,多采用线切割、片切割、钻孔技法,结合平雕、圆雕、镂雕工艺并打磨加工,成品更加精美。


▲红山文化玉龙


  同一时期,江淮地区的凌家滩文化也成就斐然。出土的玉器总量达到千件以上,不仅器类丰富、形制多样,在观念、工艺等方面也都体现出明显的超前性与先进性。它在常见的玉器器类(璜、环、镯、玦、璧、斧、钺、管珠等)之外,还创造出龟、龟形器、长方形刻纹版、人、鹰、龙、梳背、双连璧、圆角方形璧、丫形器、三角形刻纹片饰等新兴的稀少乃至孤品玉器,直接影响了环太湖地区略晚于它的良渚文化玉器系统的形成。


▲凌家滩文化玉双虎首璜


  浙江良渚文化(5300年~4300年前),不仅有“世界第一片丝绸”,有疑似原始文字的符号图案,有面积超过290万平方米的古城(“中华第一城”),它自身更是以堪称“玉器时代”的丰盛文物,达到史前玉文化的巅峰。仅在江苏、上海、浙江二省一市的考古发掘出土品就在一万件以上,境内外的公私收藏亦数目可观。良渚文化玉器种类繁多,粗分即有二十余种,且雕琢之精美堪称鬼斧神工,以浅浮雕和阴刻细纹完美结合,纤细的刻纹以丝米计(即0.1mm),让人叹为观止。具体上看,在玉琮、玉璧、玉钺背后,是一个神权、王权、军权结合的国家组织,是一个生产力进步、社会分工、等级分化的初生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良渚文化十二级玉琮


▲良渚文化玉管串


  新石器时代立下“以玉事神”的传统,夏商时期开创“以玉载礼”的新风尚,两周时期发“以玉比德”之先声,汉代贵族以殓尸玉冀不朽的妄想,魏晋清流食玉求仙的怪癖,隋唐多民族融合的风情,明清市民百姓借玉祈福的心愿……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实在是不能一一明说了。


  3、玉唯中国见


  玉和玉器在中国先后经历了宗教化、艺术化、政治化、哲学化、财富化、文学化等过程,构成了一种深嵌在中国人思维、生产、生活、信仰乃至文明建构活动中的文化符号系统,可以说,玉文化是中国大地上产生最早、最具有普遍认同的精神文化。


 

本文标题: 中国玉文化——玉唯中国见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86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