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宅——东阳民居古建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11-02 16:30:52  来源:东阳政协
核心提示:卢宅北枕东阳江,南揖横贯东西的东岘峰、西岘峰。地势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间低。东岘峰、西岘峰之间,有一极佳的对景山峦——三峰山,形似笔架,端严如画。

  东阳城东有座名门宅第——卢宅。卢宅厅堂宅第气势恢宏,厢房廊院依连,装饰雕刻华丽,反映了明清时期东阳的建筑技术和住宅装饰水平,是我国明清建筑珍贵的文化遗产。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营造技艺也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人合一藏风得水


  宋室南渡前后,卢氏辗转择居雅溪,与紫金许氏、何府何氏、东关陈氏一起生活在东岘峰北麓。数代之后,卢氏人丁兴旺,文采昭然,渐成浙中一带望族,而许氏、何氏、陈氏式微,雅溪遂成卢氏聚居之地。


  卢宅北枕东阳江,南揖横贯东西的东岘峰、西岘峰。地势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间低。东岘峰、西岘峰之间,有一极佳的对景山峦——三峰山,形似笔架,端严如画。由东岘峰往北派生出数条低矮山丘,在卢宅之东如巡检山、覆船山、黄腾山等,在卢宅之西与东城之间绵亘有高岗西山头。雅溪形似玉带,汇东岘峰、笔架山之水,分成东河、中河、西河,环村而流,在宅后汇聚,往西北曲折流入东阳江。村落中心大宗祠为地势低洼处,形似荷花心,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等三大宗支建筑则显荷叶之意。这样,卢宅北有东阳江拱卫,复有雅溪兜收,东、西分别有山丘护卫,近城而远市嚣,面山而得林峦之利,枕水而通舟楫之便,自然就成了卜居佳处。


三峰卢氏家志宅里图


  “三峰峙其南,两水环其北,前有蔬圃,后有甫田”,就是对卢宅肃雍堂建筑群风水环境的生动描述。整个建筑面山绕水,坐虚向实,道出了卢宅不同于东阳其他村落背山面水、前有照后有靠的传统模式,它以东、西岘峰为屏,遥对笔架山,有“云外插三峰,好安画石笔”之说,被卢氏家族视为文脉所在。甬道三转二折,入口设照壁,中段正对“天门”水口。左右雅溪中、西河环抱,在溪上建构多座石桥,以增加锁钥气氛,溪水汇至宅后,辟月塘滞流,并用人工筑沙山一座,避免宅后失之空旷。古人视水为财源和吉利的象征,“以荫地脉养真气”,要求进口开敞,出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泻无收。月塘不在宅前而在宅后,说是“水口收藏积万金”的蓄财之库。泄口建一跌坡,溪流弯曲不至于直去无收,其上建石桥一座,形同关锁。其后又建文昌阁“坐镇”,彻底扼住关口,以固一方之元气,借助山水形胜发族致富的古代风水学理论得到了极好的诠释。


  诗礼传家肃雍和鸣


  卢格在《肃雍堂记》中写道:“肃,肃敬也,礼之所以立也;雍,雍和也,乐之所由生也。”体现了卢氏家族欲以肃敬雍和的态度来扬礼乐、敦教化。卢宅宗祠公常富有,除将公常土地租谷收入安排一年四季的祭祖开支、赈饥、疏浚河道外,拿出大部分扶掖子孙读书。各房派另置有大量的养贤田,以地租收入资助读书,鼓励后学上进,选送可造之才到新泉精舍、石台精舍等当时国内有名的书院深造。卢氏族人卢格和卢尧俞辞官归田后,分别退隐于荷亭书院和日休亭,却并不采取悠游天下、吟赏风月的生活方式,而是著书立说,以钻研理学、传播理学为己任。


  明清两代,雅溪卢氏涌现了大量优秀人才。自明永乐辛丑卢睿登进士第始,雅溪卢氏中进士8人、举人29人、贡生100余人,置身仕宦及荐举恩封200余人,其中不乏威镇一方的封疆大吏,名垂青史的文人名士。卢睿总督三边,治理大同、宁夏等地区勋绩卓著;卢洪春有“忠直名臣”之称,追赠太仆寺少卿,事迹均载《明史》;卢仲佃官至广西右布政使;卢洪珪官至福建右布政使;卢仲佃的第三子卢洪秋,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幕僚,善骑射,熟韬略,能用兵,屡胜倭寇,以功升神枢八营参将。


  卢氏学者著述颇丰,见于《雅溪卢氏家乘》和《卢氏三峰家志》的就有百余种之多,内容涉及经史、天文、地理、医药等方面。卢格被誉之为“理学名臣”,其著述《荷亭辨论》收录在《四库全书》。卢和继承发扬朱丹溪医学理论,编著《丹溪纂要》《食物本草》《儒门本草》。


  宅第恢宏庭院深深


  卢宅各宗支以房派为脉络形成聚落,有明显的分区。卢宅街横贯村落东西,自县城东门外护城河上的叱驭桥往东,直至村落东大门还珠亭,东西达3华里。卢宅街南侧以复荆堂宗支聚落为主;卢宅街北侧、雅溪中河与西河环抱区域以肃雍堂宗支聚落为主;雅溪中河与雅溪东河之间区域大部分为树德堂宗支聚落。


  卢氏大宗祠(介祉堂),作为尊祖、敬宗、收族的象征,为卢氏家族最重要的祭祀场所,在整个村落布局中受到特别的重视,位于村落中心位置。西部山丘建有祭祀卢懋鼎的烈愍祠以及锡祉堂。此外,居宅之四周分布着土地殿、铜佛殿、白塔庵、大士阁、关王阁、关帝阁、雅兆殿、文林阁、胡公庙等多处祭祀场所。


  在雅溪中、西河环抱区域内,分布着多条南北向的轴线,肃雍堂主轴是主体建筑,前后九进,其东侧与之平行的,前有前后四进的世德堂(《三峰家志?宅里图》称世经堂)轴线、大夫第东吟堂轴线,中有前后二进的大雅堂轴线,后有三进的爱日堂。西侧与之平行的,前有世进士第忠孝堂轴线、方伯第太和堂轴线,中为前分的上中下台门、福禄寿三堂、世德堂,后有大夫第前后五进的五台堂轴线,以及靠北与五台堂平行的后分(即四进的龙尾厅毓台堂轴线)、三进的翰林第韡和堂轴线。南面临街的有东西荷亭书院、柱史第茂槐堂、方伯第冰玉堂、五云堂及瑶林堂,以及还珠祧庙。肃雍堂宗支宅院主次分明,条理井然,院落与院落之间有廊庑相通或过道相接。在这里,一条轴线代表一个分支,一座院落代表一个家庭,在卢氏大宗祠废毁后,肃雍堂成为整个宗支的公共祠堂,同宗聚居的家族形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卢宅局部


  为了便于族人游憩,陶冶性情,雅溪周围分布着众多园林、亭台楼阁。日涉园位于卢宅街北、太和堂南;金谷园借晋代豪族石崇故园之名,原址在卢宅街南偏西处;应峰园在卢宅街南偏东,以正对东岘峰而得名。其余诸园也均散布在宅院四周,面积均不大,以雅溪西河之北的蔗园最为著名。园林之外,雅溪卢氏还筑有一些独立的亭阁,著名者有还珠亭和日休亭。还珠亭是纪念元代卢氏族人卢岘民拾珠还珠的凉亭,为村落东大门。日休亭在东驮塘北岸,曾是明代卢氏族人卢尧俞(字惟钦)的读书处。


  书院与藏书楼在雅溪卢氏居地中占重要的地位。卢宅街北、肃雍堂轴线甬道两侧的东、西荷亭书院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书院。此外,为了取得幽雅和僻静的环境,在东驮塘边、附近山丘、东岘峰山腰处,分别建有雅溪书院、豸山书院、岘峰书院、蓬门读书处、万卷楼、太乙楼等书院和藏书楼。


  卢宅,街巷纵横,里弄交错,多为南北、东西走向,许多街巷与桥梁直接相连,成为沟通宅院内外的主要通道。明清两代,雅溪卢氏建有25座牌坊,用以褒扬忠孝节义、标榜功名,主要集中于卢宅街、肃雍堂甬道,既丰富了卢宅宅居的空间序列,又显示了家族的气势与威严。


  规整严谨意蕴生辉


  卢宅建筑大多毁于战乱、水灾火患,还有“文化大革命”和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毁损。出于1989年“7·23”洪灾后重建家园的需要,以及当时条件的限制,卢宅的部分古建筑异地搬迁。


  集中于雅溪中、西河环抱范围内进行保护,现仍保存着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如肃雍堂、世雍堂、树德堂、嘉会堂、世德堂、存义堂、忠孝堂、荷亭书院等,从明景泰、弘治、正德、万历、清康熙、乾隆、道光、咸丰乃至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厅堂建筑30余处,占地面积20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40平方米,可一窥卢宅乃至东阳地方建筑文化的特征。


  肃雍堂是主体建筑,前后九进,纵深320米,东侧与之平行的,前有前后四进的世德堂轴线、前后三进的树德堂轴线、大夫第东吟堂,中有前后两进的善庆堂、惇叙堂,后有前后三进的爱日堂;西侧与之平行的,前有前后二进存义堂,世进士第忠孝堂及铁门里,中为前分的上台门慎修堂。南面临街,有东、西荷亭书院,柱史第茂槐堂,方伯第冰玉堂。厅堂宅第院落重重,规模宏大,建筑用材粗壮,雕饰华丽,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及彩绘艺术于一体,尤以木雕艺术最为精湛,建筑的梁枋、斗拱、雀替、门窗槅扇,均精雕细刻。在表现方法上,或简练粗放、浑厚拙朴,或细腻精致、玲珑剔透,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等图案构成了一个象征主义的世界,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世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肃雍堂轴线


  肃雍堂卢圭一房肃雍堂宗支组群主轴线,因其核心厅堂肃雍堂而得名。肃雍堂轴线是现存国内民居建筑保存最完整、纵深最长的一条建筑轴线,纵深320米,115间房屋,占地6470多平方米。在中轴线上,甬道三转二折,依次建有捷报门、国光门、肃雍堂、肃雍后堂、乐寿堂、世雍门楼、世雍堂、世雍中堂、世雍后楼,院落达九进之多。“北屋为尊,两厢为次,倒座为宾,杂屋为附”,规定了房屋内部的布局,肃雍堂轴线按前堂后寝的格局,前四进建筑为肃雍堂房派聚议、吉庆、迎宾、祭祀的场所,后五进建筑为家眷的生活起居之用,典型地显示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聚居社会结构,体现了内外、主仆、上下、宾主有别的儒家封建伦理道德,以及对称平衡为和谐的审美理想。


  雅溪卢氏十四世孙卢溶(1412—1490),字孟涵,号三峰,于景泰丙子(1456)至天顺壬午(1462)建造了肃雍堂前四进。


  从卢宅大街南侧五开间的大照壁开始,跨街以后,八字墙分列两旁,石狮对峙。长120米,宽约十米呈“┗┓”形甬道三转二折,卵石墁地,两侧磨砖墙围护。进口段隔10余米骑路矗立着“风纪世家”“大方伯一一祖孙父子兄弟科甲”“旌表贞节之门”3座石坊、“大夫第”砖坊,旁侧还有“旌节”坊,高大巍峨,气宇轩昂。


  大照壁,位于卢宅老街中段南侧,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又称雁翅照壁,与大夫第门坊相望。照壁青石栏杆封口,栏杆望柱称将军柱,内砌一对翰林台,因清朝康熙年广西桂林副将卢玉祥、嘉庆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卢炳涛而得名。照壁施重翘单昂护壁棋,额枋砖雕双狮戏球、鲤鱼跳龙门、双凤呈祥、鹤鹿同春、荷花白鹭等图案。


  甬道尽端,沿着南北向纵轴,布置着前后九进院落。卢格《荷亭文集》卷三《肃雍堂记》云:“前建大门三间,次建照厅七间,中建正厅三间插二间,穿堂三间,后建正堂三间插二间,正楼基而未楹,左厢楼五间,平屋十间,右厢亦如之。缭以周垣,甃以砖石。……三峰峙其南,两水环其北。前有蔬圃,后有甫田。其规制亦宏矣。”肃雍堂轴线前四进,平面布局与始建时基本相符。第五进,当时基而未楹,过了两代,卢尧选续建了第五进乐寿堂(即正楼),再过了三代,约清康熙年间增建了后四进世雍门楼、世雍堂、世雍中堂、世雍后堂,辅以两侧厢楼。


肃雍堂梁架


  捷报门,肃雍堂的大门,三间五架分心造,明间重檐悬山顶。清道光五年(1825)遭雷击毁后重建。额悬“捷报”“解元”两匾。南京吏部尚书,也是卢溶次子卢格同榜状元王华撰的“衣冠奕叶范阳第,诗礼千秋涿郡宗”楹联,道出了雅溪卢氏源出河北范阳,文章报国,诗礼传家、科第绵延、门第兴旺的家世。边上两次间面北开门,为看护肃雍堂的仆人居住之地。


  国光门,也称照厅、仪门,肃雍堂第二进。七间,中央三间七架分心造,彻上露明,悬山顶,屋脊两端置龙头鱼尾吻兽。清同治年间重修了前后廊。往南看,三座山峰刚好映入捷报门的门框中,这三座山峰形似笔架,俗称笔架山,与捷报门后檐杭的笔锭如意雕刻相映。由于受当时风水的影响,卢溶在设计建造肃雍堂时,使肃雍堂座北朝南偏西三十五度,南峙笔架山。笔架山被视作雅溪卢氏家族的文脉,历来都非常重视保护,严禁前面有所遮挡。


  肃雍堂,即大厅,肃雍堂第三进,是卢宅古建筑群的精华部分。庭院天井19x22米见方,不仅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更重要的是富裕的卢溶要极力表现大厅宏伟的气魄。庭院的深度与大厅正脊高度成3:1,可以让人们在最理想的视距视角位置上来欣赏肃雍堂的外观。


  肃雍堂面阔三开间挟两个封闭式雪轩,通面阔24.9米。敞厅彻上露明造,用材硕大,梭柱月梁,施斗拱彩画。进深十檩,由两个悬山顶组成,前半部分五架抬梁,重檐悬山,厅内仰视又呈歇山造,转角施抹角梁。大小梁梁高与梁宽5:3,秀丽雅致。其斗拱层,别具一格,平身科挑金斗拱由明间四攒,次间、山面各三攒的一斗六升斗拱组成,讹角坐斗上,向内出单翘单上昂,上昂特长,呈弧形上伸,用一斗三升厢拱承金檩,端头下插一雕成莲蓬头的冲天销。山面三架梁也由三根上昂支撑装饰。后半部分进深六檩,明缝四架梁带后两单步,边缝三架梁前单步带后两单步,不用山柱。按明朝洪武皇帝颁布的建筑等级制度规定,庶民百姓,只能建造三开间的住宅,不得饰斗彩画。这就是整个肃雍堂漆以黑色的缘由。


肃雍堂内景


  肃雍堂大厅采用两个悬山顶相连接的“勾连搭”做法,避免了进深过长导致屋顶过高、用材量大的问题,造型灵活多变,并给人以美感。但天沟落水做法在多雨的江南很容易漏水,故在连接前后坡顶的檩木上挖槽放入U形截面的石槽,石槽间用桐油石灰黏结,上面再铺一层锡箔,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550多年来,没有出现漏水。


  肃雍堂木雕简洁明快,大梁梁底牡丹彩绘更是艺术珍品。枫棋雕饰成夔龙、牡丹、荷花状。


  穿堂,连接第三进肃雍堂和第四进同寿堂,左右天井回廊,使第三进和第四进呈工字形布局。三间四柱七架,方格平綦,金柱间安装36扇五抹头方格棂心槅扇门。


  同寿堂,即肃雍后堂,肃雍堂第四进,因卢溶夫妇同庚,故名同寿堂。五间七柱七檩草架楼屋,硬山顶。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遭火灾后重建,与始建时三间插二间形制已改。明间饰天花,为挂祖像摆花茶祭祀的场所。


  后影壁又名石库门,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明间石门框内安装拉门,将肃雍堂轴线按前堂后寝的格局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四进是祭祀、吉庆、娱乐、聚议的场所,后五进是家眷、仆人等生活起居空间,体现了内外有别、尊卑分明的宗法观念,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乐寿堂,肃雍堂第五进。1462年时,肃雍堂落成时,卢溶已建好基础,“正楼基而未楹”,过了两代,上林苑监良牧署署丞卢尧选续建乐寿堂。五间五柱七檩二层楼加前后廊腰檐,翼两庑,明间开敞作通道,次梢间作居室。


  世雍堂组群即肃雍堂轴线上的第六进至第九进建筑,续建于清康雍年间,以世雍堂为主体,由世雍门楼、世雍堂、世雍中堂、世雍后堂四个十三间头组成。后四进厅堂均面阔三间,小青瓦屋面,马头山墙,红白吉庆时公用。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厢楼各20间2弄,都作居室,楼层一圈走马廊,楼下青石墁地的厢廊将四进院落连成一体。


  世雍门楼,肃雍堂第六进,系世雍堂的门厅建筑。三间二层楼,明缝七檩前后单步用四柱,边缝分心用五柱,楼层草架构架。正立面重檐,平身科施一斗六升丁字科,明间四攒,次间三攒。明间前廊用磕头轩。后檐柱加挑檐。东西两侧各有三明二暗厢楼,七架五柱穿斗式结构。


  世雍堂,肃雍堂第七进,为后四进厅堂的主体建筑。三开间,彻上露明造,用材硕大,雕饰简练,明缝九檩前后双步用四柱,边缝分心用五柱,次间前后檐枋平身科施偷心造一斗六升出三跳象鼻昂丁字科三攒,明间后金柱内额施一斗六升斗拱四攒。前廊开洞门与厢廊贯通。东西厢楼各三明二暗,七架五柱,前廊有腰檐,穿斗式结构。


  世雍中堂,肃雍堂第八进,明缝七架四柱,重檐,前廊有腰檐,后檐加挑檐,楼层草架构架,前廊楼上楼下皆开洞门与厢楼相通。20世纪70年代被改建,今仅存两山墙,作遗址保护。东西厢楼两明三暗一弄,形制与世雍堂厢楼相同。


  世雍后堂,肃雍堂第九进。前廊改建于清代末年,2001年维修。三间,明间作堂屋,次间作居室。五柱七架二层楼加前廊腰檐。庭院鹅卵石墁地,前有磨砖院墙,中辟大门与世雍中堂相通。东西厢楼三明二暗一弄,形制与世雍堂厢楼相同。


  树德堂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毁于火灾,道光廿九年(1849)重建。原位于卢宅三村,卢宅街北,面南临街,前有一字塘,由五经科甲、映台二道砖坊,前厅、中堂、后楼及中堂两侧各三间厢楼组成。树德前厅东侧,建有滋德堂三间。1993年,树德堂前后三进易地迁入东吟堂、世德堂轴线之间保护。


  映台门坊,四柱三楼,中间辟大门,护壁拱明间四攒。五经科甲、映台两坊毁于卢三村修建大会堂之际,如今将原大宗祠门坊迁入作树德堂门坊,正面仿牌楼结构,三柱二间五楼,边楼下无柱,坊后用歇山造门罩。


  树德前厅,树德堂轴线第一进,三开间,中缝四柱九檩前后双步,边缝分心用五柱,用材本色。前檐牛腿毁于卢宅三村建大会堂之际,2001年维修复原。前后廊门额书“腾蛟”“起凤“含仁”“育德”。


树德堂内景


  树德堂,树德堂轴线第二进,三开间,中缝四柱九檩前后双步,后檐柱后加单步但无柱无檩,马头墙封护,总高10.6米,气势恢宏。牛腿雕饰双狮戏球,灵鹿衔芝等图案,两层琴枋,独秀一枝。脊檩彩画双龙戏珠、龙凤呈祥。东厢房隔扇门雕有八仙、太白醉酒、掷果潘安等故事。


  树德后堂,树德堂轴线第三进。三间二层楼,五柱七檩加前廊腰檐,明间作堂屋,次间为族人议事房间,前廊洞门额书有“桂馥”“兰芳”。楼上建有义仓,丰年积谷,青黄不接和荒年时赈济族人。


 
标签: 东阳民居

本文标题: 卢宅——东阳民居古建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88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