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陶楼的造物观念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11-28 09:38:37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陶楼是汉代人根据现实中的楼进行摹仿再造,或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而创造出来的,在陶楼的制作中,一方面要表现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原则,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器物制造时的“物”的属性来进行塑造。

  陶楼是汉代人根据现实中的楼进行摹仿再造,或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而创造出来的,在陶楼的制作中,一方面要表现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原则,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器物制造时的“物”的属性来进行塑造。陶楼的制造是为丧葬礼仪服务的,但作为一个人的创造物却是包含一种汉代人的造物观念,因此,在美术史家的眼中,陶楼是一件艺术作品,陶楼具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全部品格。


  一、陶楼的造物观念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陶楼是汉代人们对死后世界的礼仪设计模式的表现。死的世界需要现世的支撑,设计了一个死后的神秘世界,创造了虚拟的宇宙与时空。陶楼制造的目的是表现和死后世界息息相关的一般性“角色”,不同功能的楼强化了这种象征性,这些角色的选择展现出为墓主人建造的一个具体而微的死后世界。



  (一)“事死如事生”的造物观念


  汉代陶楼的制作,可以看作是对现实存在的楼阁的摹仿。从美术造型上看,汉代的陶楼又是对汉代楼阁观念的摹仿与再造,陶楼是现实楼的模仿,但不是真实的楼。真实的楼可以住人,模仿的陶楼只具有观念意义,不能住人,但是在想象的世界是可以发挥作用。人们的信仰规定着陶楼设计与制造的理念。


  汉代对死亡的信仰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汉代人希望尽可能地益寿延年。其次,汉代人的观念中有一个理想的世界或天堂,这是一个仙或不朽者的世界。他们渴望将死者的灵魂导入另外一个世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深层的观念,汉代人认为需要尽可能地为另一个世界的灵魂提供保障。


  汉代人普遍认为死后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理想生活的模仿与再造。这种从“死之必然”向“生之渴望”的反转或观念层面的“事死如事生”,直接导致了汉代墓葬空间的“宅第化”。这个空间特征昭示了生死两界的混成特性,并将对死的一切忧惧和哀感,最终转化为对生的肯定和证明。



  (二)“仙人好楼居”的造物思想


  陶楼的制作是汉代人理想观念的再造。实际上是汉代人根据神仙信仰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信仰观念上,汉代人认为,人死了以后有的可以升入神仙世界,神仙在天上,或者高大的楼上可以与神仙相沟通。以此看来,汉墓中陈列陶楼,具有通神升仙的功能,为表达这一观念,使其制造陶楼时,更加上了理想的内容。因此,陶楼的制作除了高度上的夸张以及构件上多有诸如瑞兽、凤鸟的装饰,其上还多彩绘或模塑羽人、龙、虎、凤鸟、云气、力士擎柱等仙界题材。


  汉代神仙思想的世俗化推动成仙方式的多样化。武帝好求仙,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楼居”于是,武帝在长安建蜚廉桂观、甘泉建益延寿观,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仙人好楼居”的思想推动高台楼阁在汉代普遍流行开来。


  楼最早的建造年代不好确定,但秦造阿房宫与汉代造未央宫、长乐宫则是有文献记载的。班固《西都赋》曰:“乃有昆明灵沼,黑水玄阯,周以金堤,树以柳杞。豫章珍馆,揭焉中峙。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与濛汜……”即是指皇家园林昆明池中及周围建有昆明观等楼阁建筑,池内置有牛郎、织女、鲸鱼等石雕。另太液池内建有瀛洲、蓬莱、方丈等仙山,池边有石鱼、神龟等雕塑。这些园林建筑中的阙观、楼阁用以模拟天界、仙境,以满足帝王对上天的崇拜和向往以及求仙的欲望。



  (三)“微缩型”的造物理念


  汉代陶楼以一种微型的建筑形式,占据着一定的三维空间,并在它所处的墓葬空间内有其所指的意义。汉代墓葬建筑象征了从生到死的转换,并为使用绘画和器物进行同样的转换提供了具体的场所。汉代墓葬建筑的微缩性决定了随葬器物与绘画的微缩特征。从微缩的宫殿到微缩的民居,汉代墓葬用微型的空间构建一个超越生死的意义空间。


  以西汉诸侯王墓河北满城汉墓为例,它将现实生活的宫殿或住宅搬入地下,成为死后的“地下宫殿”。微缩的宫殿或住宅和“貌而不用”的明器折射了汉代人生与死的观念。《荀子·礼论》曰:“凡礼,事生,饰歡也;送死,饰哀也;祭祀,饰敬业;师旅,饰威也……”


  汉代的宇宙观认为天、地、人是一个彼此相连和谐的整体,他们彼此相通、感应,通过气、阴阳五行、四时、八方等要素,彼此间发生神秘但又必然的联系和感应,因此,生死两界是可以联系的,微缩的明器藏于墓葬内是沟通生、死,表现“事死如事生”丧葬思想的媒介。


 
标签: 陶楼

本文标题: 汉代陶楼的造物观念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94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