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文化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在古代神话传说中,龙被视为开天辟地的神灵,同盘古齐名。龙参与了伏羲与女娲的婚姻,孕育人类;帮助黄帝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协助大禹治理洪水,造福子孙万代。所以,华夏子民都享有龙的恩惠,都可称龙的传人。
一、龙在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
古生物学中,龙指生活在2.5亿到700万年前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全盛期,遍布海、陆、空。中生代末期,绝大部分爬行动物绝灭,现存的有龟、鳖、鳄等。
中国文化中的龙不是自然动物,是中国独有的人文动物。
《说文解字》描述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是一种神异的动物,是上古原始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龙是重要的宗教信仰,体现在丰富的神话中。
先秦文献对龙的记载可归纳为四种:
一是人龙合体,如伏羲、女娲、黄帝、神农都是龙身人面。
二是龙为人化身,如禹的父亲鲧死后三年不腐而化为黄龙。
三是龙有极大神力,如大禹治水时,应龙尾划地为禹指迎水路。
四是龙为神人驾御工具,如《山海经》所述启与祝融乘龙。
明显,龙作为中国原始社会崇拜对象,与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相关。那些领导人民作斗争的英雄,是人又是龙。龙作为超自然力量的象征,从人的具体形象抽象出来,具有神力,能载人乘云,也能潜入深渊,兴风作浪。随着社会发展,龙的形象和性格越来越复杂,在正史或民间文学中都有丰富的龙神话。
二、龙对封建统治者的象征意义
龙还是帝王的象征。在原始社会,龙是全社会的精神财富。奴隶社会初期,随着世袭制与奴隶阶级占有社会财富,龙变为最高统治者的祖先。这观念发展到封建社会,被帝王作为绝对权威的标记。
古代神话说黄帝铸造铜鼎时,龙从天降下,黄帝骑龙上天。这个故事说明百姓不愿领袖死去,说黄帝被龙迎上天。
在中国封建社会,似乎没有哪个帝王不说自己是龙。秦始皇称“千古一帝”为“祖先”。汉高祖刘邦为龙种,母梦与龙交,生“隆准而龙颜”。汉景帝梦见赤猪化龙,于是有汉武帝。晋有童谣“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指晋元帝。宋高祖小时上有“五色龙章”。唐太宗出世时,二龙戏于武功县池。
皇帝是龙,有“龙词”、“龙战”、“龙兴”、“龙潜”、“龙飞”、“龙体”、“龙颜”、“龙威”、“龙脉”、“龙种”、“龙行虎步”、“龙驭宾天”。“龙鳞”喻示皇帝威严,只可顺服,触犯龙颜大怒。李白说“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皇帝礼服上有象征皇权的龙纹。汉代龙袍有十二种,唐代加大团花,宋代“缠身龙”。明代一件可有192条龙,周围小龙,表达龙子龙孙。清代更精细。
故宫太和殿72根大柱,中有金龙宝座,两侧6根金龙大柱,东面三根龙头西望,西面三根龙头东望,藻井顶巨龙衔珠俯视,与宝座呼应。宝座屏风雕升龙、降龙、行龙、坐龙,金銮宝座万龙竞舞。
故宫体现“君权神授”思想。太和、保和、中和三殿是皇帝权力。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西六宫是皇帝政务与后妃居住地。天坛祈年殿、皇穹宇、北海、颐和园的建筑上,龙形象遍布。北海九龙壁九条不同姿态游龙,在惊涛骇浪中气势磅礴。
用艺术塑造龙形象,象征皇帝权威,是中国宫廷艺术的重要特点。皇宫金碧辉煌,有祥云瑞气,但龙与专制皇权结合,难以产生亲切感。
总之,中国龙文化的形成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龙在神话传说中是开天辟地的神,在原始社会是崇拜对象,象征超自然力量。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代表皇权与威严。龙的形象通过宫廷艺术遍布皇宫各个角落,彰显“君权神授”的思想,但也难以带来亲和感。龙文化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