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居和北京四合院的庭院空间比较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12-20 11:10:17  来源:《福建建筑》  作者:黄振炜
核心提示:传统民居中的庭院空间,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丰富的行为心理需求和空间价值。本文以北京四合院和苏州民居为例,探讨传统民居中庭院空间的比较,并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传统民居中的庭院空间,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丰富的行为心理需求和空间价值。本文以北京四合院和苏州民居为例,探讨传统民居中庭院空间的比较,并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传统建筑中的庭院空间在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其中包括对庭院空间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功能特点等方面的探讨。然而,目前对于庭院空间的行为心理需求和空间价值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尤其是对于北京四合院和苏州民居这两种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比较研究还较少。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二者庭院空间的比较,分别从其舒适性,私密性、安全性,领域感,社会文化,美感需求五个方面进行解析,探讨庭院空间的行为心理需求和空间价值,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本文也将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舒适性的需求


  传统民居中的庭院,作为家庭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间,应先满足居住者的舒适性这一基本需求。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在舒适性方面,针对气候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是必要且重要的。因此各地区结合地域特点,发展出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庭院空间。


  北京四合院庭院空间的舒适性


  北京四季分明,冬季干燥寒冷,秋季凉爽舒适,夏季炎热,春季湿润多雨。在此自然环境下,人们抵御寒冷,是舒适性需求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因而,四合院采用了紧凑围合式布局,使得庭院面积通常较大,目的是为了引入更多太阳光线;同时,四周围合式建筑多为一层或两层,减少了建筑单体之间阴影面积,保证了光线能够引入室内;此外,还利用南北向布局增加日照时间,使人们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北京四合院中围护结构上的门窗,常为双层结构,以满足居住者对寒冷、采光及空气流通的舒适性需求。门窗刷成红褐色,将暖色调融入庭院空间,以满足人们对温暖的心理需求,让居住者在北方严寒中,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


北京四合院庭院鸟瞰图


  苏州民居庭院空间的舒适性


  苏州传统民居处于江南地区,气候温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且土沃物丰。在宜人的自然环境中,庭院空间很好地将厅井式和合院式进行融合,在阳光的引入和建筑阴影的运用之间取得了平衡。苏州地处江南,夏季炎热多雨,因此,建筑对于避暑降温的需求较高。建筑层数通常为二层,空间较为封闭,如此处理,既阻隔湿热的季节风,又避免夏季阳光的直射。天井处于阴影之下,常有清凉的穿堂风,加之高耸的山墙,更使庭院空间清爽舒适。


苏州民居师俭堂鸟瞰


  苏州民居庭院四周的围护结构,多为木窗和门槛的组合,平日常闭、拆卸方便,可使内外气流流通顺畅。长窗外观多为深色,在视觉心理上,冷色调无形之中会有“降温”作用。墙体涂刷为灰白色调,阳光经过墙体的漫反射与折射后,柔和了整个庭院空间,使人倍感舒适、亲切。所以,苏州民居庭院不仅在细节装饰上还是在空间布置上,都考虑到居住者的舒适性需求。


苏州民居中的天井、落地长窗


  庭院空间尺度比较


  通过上述两种传统民居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庭院空间尺度与地区纬度密切相关。随着地区纬度的增加,气候逐渐炎热,而庭院空间尺度大小呈现出与纬度的反比关系,这种情况与太阳直射角有关。我国北方地区冬天气候寒冷干燥,加之北方太阳直射角小,且日照时间短,亟需充沛的阳光。为获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四合院建筑通常采用较大的建筑间距,以满足建筑的日照需求。因而,四合院空间尺度相对较大。而苏州民居庭院空间融合了厅井式和合院式这两种形式,建筑之间的空间狭小,对于建筑阴影的利用和阳光的引入有着良好的均衡,较好地满足了居住者舒适性的需求。


私密性、安全性需求


  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在满足舒适性的前提下,还要满足其私密性、安全性。民居发展至今,形制已然成熟,其对安全感的需求较高,四周围合的庭院空间布局为居住者提供了较好的安全和隐私。


  北京四合院庭院空间的私密性、安全性


  北京四合院在私密性、安全性方面的设计相当巧妙:先是入口大门置于四合院东南角区域,进门后迎面设立照壁,以阻隔外部的视线,继而转入前院,方可进入中心庭院。折转的空间布局方式,确保了庭院空间的私密性、安全性。前院在中轴线上设置精心装饰的清式垂花门,不仅空间上增加界线与限制,而且增强其空间私密性。


  北京四合院庭院空间层次分明地依序布置,区域划分十分清晰。倒座作为对外的待客厅、书塾等功能使用,属于开放空间,具有公共属性;中心庭院是家庭成员重要的日常生活区域,属于半公共空间;仆人等所属的空间多布置于后罩房,空间私密性较强。


北京四合院平面图


  苏州民居庭院空间的私密性、安全性


  自古以来,苏州都是重要的手工业产地。其依靠便捷的水运交通,使商业贸易发达,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此背景下,苏州民居的庭院空间,自然会有意营造文化氛围。文人庭院作为当时造园的主流,对庭院空间中的历史文化氛围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庭院空间不仅反映了建筑围墙的私密性与安全性,而且更注重营造庭院空间的人文氛围和山水意境。


  苏州民居的庭院多为中轴对称式的布局形制,门厅、轿厅、客厅、女厅依次串联,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私密性逐层递进。中心庭院位于轿厅、客厅之间,是重要的公共交往空间。其中,轿厅作为正厅的过渡空间,自然承接了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对整个民居庭院空间的私密性、安全性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余下的空间布局,则为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私密空间和半公共空间。


  苏州民居通过围绕女厅设置封火山墙,围合成高耸狭长的私密空间。其对外部空间的设计,也十分独特,如常在巷道南部大门处设置照壁,以隔绝外部的视线,对庭院起到空间分割和造景的作用,兼具私密性、安全性。


  私密性、安全性的空间比较


  北京四合院常通过多种空间的布局转换,加强庭院空间的私密性、安全性。建筑之间设立了多道屏障来阻隔视线,而倒座这一公共空间,则起到内外空间转承的作用。苏州民居庭院空间四周筑起狭长的封火山墙,大门附近的轿厅作为过渡空间,保证了居住者庭院空间私密性。


  两者入口附近的庭院空间的比较:北京四合院的与外部相接的倒座空间可以提供多功能需求,如会客交往等公共活动,而苏州民居的轿厅空间功能相对简单。在照壁上的设置,在北京四合院中通常为内照壁,而苏州民居多数情况下为外照壁,这就使得两者的庭院空间,在私密性的强弱上有所不同。


领域感的需求


  明确的边界和清晰的对象两个方面,决定了领域的界定。中国古来就重视礼教,“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文化等思想早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反映到传统民居中,则是封闭的山墙以及根据地位、身份划分的居住空间,体现了人们的领域感需求。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领域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在区域或活动范围内具有一定控制权或所有权,并能够排除外来干扰或侵犯。


  北京四合院庭院空间中的领域感


  北京作为清朝的政治中心,封建的统治达到了顶峰,社会等级制度十分森严,因而,产生了许多严格的官式建筑规范。在此封建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意识形态,使人们心理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庭院空间布局呈现出中轴对称,而布局设施完整、装饰讲究。在此情况影响下,庭院空间中的领域界线划分清晰,建筑平面通常是以一家之主作为核心进行布局构图,所有房间围绕着正房,且在开间面宽、纵深、层高、外饰等均低于正房,体现了庭院空间的两种大小的尺度。

庭院空间


  苏州民居庭院空间的领域感


  苏州位于江南,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当地农业和商贸等方面较发达,人口众多,因而对庭院空间的形态也产生了影响。苏州民居建筑层数多为二层,四周设有封火山墙,庭院空间的领域感较为强烈,领域空间边界划分明确,适应封建家庭的礼制需求。层层门房,前堂后寝,家眷居女厅,体现出尊卑等级,如图6所示。


  领域感的空间比较


  北京四合院庭建筑多为一层建筑,体量较小,庭院空间围合感强,且无封火山墙,空间封闭内向、中轴对称、纵向延伸,在满足生活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满足着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感等心理需求;苏州民居庭院空间的围合建筑层数多为二层,配有封闭狭长的山墙,庭院空间融合式布局、开放外向、横向展开,在满足生活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满足着自然美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二者在庭院空间的边界划分方式、领域大小和场所氛围都略有不同,体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但都基本满足古时居住者的领域感需求,且等级规矩明确。


社会文化需求


  传统民居庭院空间中的社会文化,在空间布局、建筑形式、装饰风格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特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维护长幼秩序、重视家族和谐等价值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和谐、平衡的理念,以及对于私密性、领域感、家族观念的重视。


  北京四合院庭院空间中的社会文化


  北京四合院庭院空间不仅是居民日常生活之所,也展现了居住者的社会地位、家族传统、礼仪习俗和文化修养。在这里,各个房舍和庭院都有其固定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功能,反映了居民对家庭秩序、社会规范和宗教信仰的认同。此外,“三雕”(砖雕、木雕、石雕)等装饰艺术以及书法、绘画、诗词等文人雅事,也随处可见,彰显了居民对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尊崇。而门神、对联、灯笼、石狮子等物件,则寄托了居民对吉祥平安、幸福美满的祝愿。四合院庭院空间还是传统节日和习俗活动的重要舞台,如贴春联挂灯笼过年、挂菖蒲艾叶过端午节,以及赏月吃月饼过中秋节等,体现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


  苏州民居庭院空间中的社会文化


  苏州民居庭院空间,是苏州园林艺术在民居建筑中的缩影,反映了苏州人追求自然美和诗情画意的生活理念。其中,有许多富含哲学思想和文人气息的元素,如假山水池、花木盆景、书画题词等,表达了居住者对天人合一、清雅闲适的境界。苏州民居庭院空间也是居住者生活和表达自我的场所,同时也是与外界联系交流的场所。苏州民居庭院空间中,各个房屋和庭院都有其灵活多变的功能和形式,反映了居住者对于家庭关系、社会变迁和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苏州民居庭院空间普遍采用“三雕”等装饰艺术,并且注重园林景观、水景音乐等细节设计,体现了居住者对于江南风情和雅致生活的向往。


  社会文化的空间比较


  北京四合院庭院空间中的社会文化,更偏重于对内部秩序和规范性的强调,而苏州民居庭院空间中的社会文化更偏重于对外部变化和灵活性的关注。北京四合院和苏州民居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经典的两种建筑类型,它们在空间上,体现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


  北京四合院的空间是一个封闭而完整的空间,它反映了北京作为帝都和政治中心的地位,以及北京人民对权威和秩序的尊重。苏州民居的空间是一个开放而生动的空间,它反映了苏州作为商贸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以及苏州人民对自由和创新的追求。


美感需求


  美感需求,是指人们对于空间的审美和情感的需求,它是一种主观的、个性化的、多元化的需求。北京四合院与苏州民居庭院空间在美感需求方面,体现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北京四合院的庭院空间,追求一种宏大、庄重、整齐的美感,反映了北方人民的豪放、威严、秩序的特点。而苏州民居的庭院空间,追求一种精致、灵动、多变的美感,反映了江南人民的细腻、优雅、趣味的特点。两种庭院空间都有其各自独特而又鲜明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北京四合院庭院空间的美学特征


  北京四合院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建筑形式上。北京四合院庭院空间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形式,一正两厢组合而成的院落,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这种四平八稳的均衡布局,恰恰体现了建筑的形式美。四合院以庭院为核心,以房屋为边界,形成了一个封闭而完整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既保证了私密性和安全性,又保持了通透性和采光性。四合院以正房为主体,以东西厢房为辅助,形成了一个对称而平衡的布局方式,这种方式既体现了尊卑关系和礼仪规范,又体现了整齐划一和谐协调。


  苏州民居庭院空间的美学特征


  苏州民居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园林艺术上。苏州民居以园林为灵魂,以画廊为连接,以花窗为装饰,以水为元素,以山石为骨架,以花木为点缀,形成了一个自然而生动的空间景观。这种景观既营造了幽静而舒适的氛围,又展示了多姿多彩而富有变化的风情。


  两种庭院空间在美感方面的异同


  两种庭院空间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它们在美感方面,有以下相同之处:①都遵循了风水学说的原理,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融合;②都采用了内向性的空间布局,形成了一种封闭而又开放的空间结构;③都运用了多种雕刻技艺,在各个部位展现出精湛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两种庭院空间在美感方面也有以下不同之处:①北京四合院更强调轴线性和序列性,呈现出一种规整而不单调、严谨而不死板的空间秩序;苏州民居更强调曲线性和变化性,呈现出一种曲折而不拥挤、随意而不失礼的空间韵律。②北京四合院更注重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门楼或牌匾来显示身份或品味;苏州民居更注重建筑与水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花卉或字画来表达情感或品格。③北京四合院以大小规模来区分主次关系,体现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意义;苏州民居以精巧细致来突显特色,体现了情趣与雅致的审美意义。


  庭院空间是传统民居的核心组成部分。传统民居经历生成、发展、变化、成熟、兴盛、没落这一长久的过程,逐步形成如今这种的形制。庭院空间是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其不但延续和反映出我国各地的人们独特的日常生活、生产习惯和历史文化,且空间围合要素、布置形式至今沿用。反思既有建成的建筑,吸取传统民居建筑的优点,增进人们对中国传统建筑中庭院空间这一独特形式的理解和欣赏。本文比较探讨了这两种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特点和价值,并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并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提供一些参考,以期更好地延续民居庭院空间的精髓。


 

本文标题: 苏州民居和北京四合院的庭院空间比较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00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