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古建筑成为小吃一条街!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7-04 11:26:37  来源:弘博网
核心提示:被梁思成誉为“城市规划的无比杰作”的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近日启动整理与复兴计划。
  被梁思成誉为“城市规划的无比杰作”的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近日启动整理与复兴计划。


  鼓楼西大街为东南至西北走向的斜街,全长约1.7公里,是什刹海地区重要的北门户。据史料记载,鼓楼西大街是元代刘秉忠奉忽必烈之命规划元大都时,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理想要求设计出来的,是北京城内唯一一条人为规划的斜街,几百年来基本形态保存较好。

  西城区副区长徐利表示,此次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将遵循城市建设、街区治理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从“空间形态、环境生态、经济业态、文化活态”四个层面入手,探索北京旧城街区治理的新模式,用2到3年的时间,实现历史街区的全面复兴。

  近年来,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治理与改造,成为各地市政规划中绕不开的话题。然而,全国各地的古文化街区改造与开放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大拆大建,文化遗产受伤

  当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谓压力重重,其间交织着保护与开发,经济利益与文化、社会效益等之间的多重矛盾。相关法规体系不完善,管理工作执行不力,维修和保护经费欠缺,保护观念落后,使得“一推了之”、“建设性破坏”、“修缮性破坏”等事件屡屡发生。保存尚好的老街区被完全推掉,取而代之的是新建、仿建“假古董”的事件比比皆是。资本的扩张、建设的压力、民生的诉求,各方博弈之中,受伤的永远是文化遗产。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

  2.千街一面,古建筑成为小吃街

  不少地方把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经济创收的手段,与旅游业开发过度结合,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经改造、租赁后,成了当地的小商品市场、风味小吃街、酒吧一条街。非地域特色类店铺多而杂,商品同质化现象明显,破坏了古建筑及周边环境原有的文化氛围与意境。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随处可见的臭豆腐烤鱿鱼串串香、震耳欲聋临街拉客的酒吧,与慕名而来失望而归的海量游客一起,构成各地古文化街“千街一面”的景象。




  3.安全隐患,不能承受之重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过度开发与改造,既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中国古建筑绝大多数都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历史久远,存在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疏散通道狭窄等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情况。餐饮的明火与液化气热源、酒吧客栈的高负荷电路、大量游客丢弃的烟头,对于饱经沧桑的历史建筑来说,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2014年1月11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事故。独克宗古城曾是中国保存的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然而,因为“如意客栈”经营者唐英使用取暖器不当引发的这场大火,却烧毁了房屋343栋,总受灾户数246户,还有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佛教文化艺术品被烧毁,大半个古城在大火中变为废墟。

火灾中的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

  面对种种不可抗拒的外力,历史文化街区该如何寻求保护?回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历程,这些公约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保留名胜古迹以及历史建筑。

  ——《雅典宪章》

  为社会公用之目的使用古迹永远有利于古迹的保护。因此,这种使用合乎需要,但决不能改变该建筑的布局或装饰。只有在此限度内才可考虑或允许因功能改变而需做的改动。

  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凡传统环境存在的地方必须予以保存,决不允许任何导致改变主体和颜色关系的新建、拆除或改动。

  ——《威尼斯宪章》第五、第六条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属于文化遗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合作予以保护。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一系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保护对象,经历了从单一的历史建筑物、名胜古迹向城市景观、文化线路的转变。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应做到强调真实性与注重完整性的统一。

  对策

  1.“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过程中,城市肌理不能丢失,传统格局不能改变,古建文物不能损毁,总之应在不改变历史文化景观的前提下,使得城市功能得到改善,居民生活获得提升。这就要求决策者摒弃“大拆大建”的思路,向“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转变。

  为了避免“一刀切”后果,北京南锣鼓巷地区以循序渐进的手段代替一次性改造,首先在整体范围推行保护措施,然后以点轴的形式进行小规模的整治和开发。

  在院落改造方面,摸索总结出“微循环”的方法。

  2004年引导社会投资改造院落44个,搬迁疏散住户390户

  2005年探索平房区“微循环”渐进式改造模式,通过街道政府赎买、租赁、置换等方式改造院落搬迁疏散住户270户

  2006年借助玉河风貌保护工程,搬迁疏散住户670户

  2007年按照“修缮、疏散、改善”原则进行院落改造试点,完成40多个院落的民居修缮工作

  2007—2010年利用微循环方式对南锣鼓巷26户居民房屋进行了产业空间置换,加强房屋修缮工作,修缮房屋465户、769间。

  南锣鼓巷“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整治模式,在尊重历史街区整体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系统自组织产生的修复能力,使得局部改造带来的变化在历史街区系统的接受范围之内,传统与现代在一定时间内渐渐融合,形成风貌与功能上和谐的统一体。

南锣鼓巷帽儿胡同

  2.新材料新方法,共筑“防火墙”

  历史文化街区所构成的传统聚落,与现代生活的安全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过度的商业开发,更使得古城古建的传统防火功能瓦解消失。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为饱经沧桑的古建筑构筑“防火墙”,是需要各界群策群力的问题。

  独克宗古城的灾后重建规划中,对古城的安全保障进行了理念和技术两方面的革新。新的规划划分了防火组团和防火分隔带,并采取措施提高防火组团边缘建筑的耐火等级。独克宗古城大部分原有建筑都是藏族同胞世代相传的传统民居“闪片房”,“劈杉为瓦”的闪片瓦十分易燃。为解决这一问题,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发了植物纤维瓦,以植物纤维和矿粉为主要成分,经特殊工艺压制而成,外观逼真且不易燃烧,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传统闪片瓦(上)和植物纤维瓦(下)

  清华规划院消防研究所的木结构阻燃处理技术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实验表明,利用高压浸渍技术可以将高分子防火材料注入木纤维内部,经过阻燃处理后的木材点燃时间会延长,能够争取更多火灾抢险救援的机会。

重建后的独克宗古城

  3.整合文化资源,向社区博物馆转变

  很多城市在开发历史文化街区时,容易陷入过度开发主街的误区,既割裂了街区整体文化体系,也有悖于街区整体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应借鉴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在深挖文化资源的同时,注重展现历史文化街区富有地方特色和集体记忆的文化空间,将古民居、各类文物的保护与传统手工艺、商业业态的传承相结合,打造原生态体验的人文环境。

  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保护街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是反映杭州清末民初城市平民居住、生产劳动和近代工业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杭州市政府在规划桥西历史保护区时,将工业遗产与传统手工业相结合,建设了三座国家级民俗博物馆,分别是由桥西土特产仓库改造而成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和坐落在通益公纱厂旧址的中国扇博物馆。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展示传统“张小泉”剪刀


中国伞博物馆内部展示

  这三座民俗博物馆于2009年9月落成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弥补了杭州在工业类国家级博物馆方面的空白。古色古香的里弄、饱经沧桑的工厂旧址、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传统手工艺的活态展示,使得拱宸桥桥西历史保护街区成为杭州市一张“活的”文化名片。

  结语

  历史街巷散发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成为当代城市文化资本的象征。合理的治理与改造,不仅能为城市带来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能让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如何在商业与文化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在利用旅游进行商业开发的同时,完整保留历史文化街区原真建筑格局和文化生态,不仅是决策者,也是每一位热爱文化遗产的公民都应思考的问题。在坚持遗产保护原则的前提下,鼓励保护方法、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创新,以“陪伴”的心态关注社区成长,才能实现发展和保护的良性循环。
 

本文标题: 别再让古建筑成为小吃一条街!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0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