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家的年夜饭都吃什么?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2-02 11:13:33  来源:军武次位面
核心提示:俗话说,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年夜饭又叫“合家欢”,是咱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家庭宴会,自古以来就承载着阖家团圆的浓郁亲情。早在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中,就有全家人在除夕一起吃团圆饭的记载。

  俗话说,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年夜饭又叫“合家欢”,是咱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家庭宴会,自古以来就承载着阖家团圆的浓郁亲情。早在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中,就有全家人在除夕一起吃团圆饭的记载。


  以前的生活比不上咱们现在,普通百姓过年的时候能吃点平时吃不到的、吃不起的东西就已经很满足了,那么,古代的君王们作为“富有四海”的天子,似乎没什么是他们没吃过,没见过的东西了,他们过年又吃点什么呢?


  商周时期的铜鼎煮肉


  君王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衣食住行各方面那肯定不能跟咱们老百姓一样随便。咱们大家都知道,皇帝家做饭的地方叫“御膳房”,皇帝吃的饭叫“御膳”,根据郑注的《周礼》记载:“膳之言善者也,今时美物曰珍膳。”,翻译过来就是好东西才能叫“膳”,周代虽然还没有“御膳房”的称呼,但是给周天子吃的东西也算得上是当时最好的了。


▲郑注的《周礼》


  周代过年跟咱们今天不一样,他们是以阴历十一月一号为新年第一天,因此他们的年夜饭是在阴历十月的最后一天吃的。


  由于周代可食用的蔬菜种类并不是很多,所以那个时候的“御膳”主要是以肉食为主的。《周礼·天官》中就记载八种当时规格最高的美食,名曰“八珍”,其主要的原材料就是猪牛羊麋鹿马狗狼等动物,这些食材的烹饪方式,也就是简单洗一洗、搓一搓,然后扔到锅里煮。


  白水煮肉吃着肯定不过瘾,于是商周贵族又发明了一种叫蚳醢(读如chíhǎi)的蘸酱调味料,这种酱料可不得了,是由专门的人搜集的蚂蚁卵制作而成的,但是就是这种蚂蚁卵酱料,君王和贵族也只能过节的时候才有机会吃上一口,非常珍贵。


  秦汉时期的山珍海味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使用秦历,把阴历十月一日定为新年第一天,汉朝初期沿用秦历,这个时候人们的年夜饭就改成了阴历九月的最后一天吃。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才把新年第一天从十月一日改为春季的一月一日。


  秦汉时期的生产力比周代的进步就不知一星半点了,宫廷中的御膳也增加了很多新品种,比如汤饼和豆腐,都是在那个时期被发明出来的。周代流传下来的“八珍”也做了升级,从猪牛羊变成了熊掌,猩唇,驼峰,猴脑,燕窝等等更珍贵的食材。


  饺子,据说就是东汉年间被发明出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就把羊肉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混在一起,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下锅煮熟,名曰“祛寒娇耳汤”,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冻伤也治好了。以后,人们学着做,流传了下来。


  饺子在古代叫什么的都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月牙馄饨”“角子,到了清代,才正式被称为“饺子”。不过,想到饺子刚发明的时候是给穷人治病用的,那么应该不会出现在皇帝的年夜饭里。


  隋唐时期的乳类和油炸


  到了隋唐时期,社会生产力更加进步,人们在吃上花费的心思就更多了,据说唐代的御膳光是负责主食的就有十六人,连摘菜淘米也有专人负责。做一顿主膳甚至要用到八百多名全国各地请来的大厨。


  那么唐代的年夜饭又能吃到点啥呢?


  在唐代比较重要的宴会上,能吃到的菜主要是乳类和油炸类食物。比如唐代有一道叫“仙人脔”的菜,就是一种用乳汁煨炖的鸡块;还有一道叫“巨胜奴”的菜,跟咱们今天的油炸麻圆差不多。


▲图为唐代聚会盛况


  而且,唐代的酿酒技术也很发达,当时就已经四川的剑南道就已经酿造出剑南春,所以唐代皇室的年夜饭,很有可能是一杯剑南春配一口油炸麻圆。


  如此会吃的唐代,在吃上的花销自然也是不少。贞元年间,大臣裴延龄就对唐德宗说:“这天下三分之一的税收,都进了您家的厨房了。”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吃得这么奢侈,到了唐朝末年,皇帝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唐朝的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可怜到想喝豆麦粥只能自己推着磨磨豆子了,连吃口肉都成了奢侈,就别提能喝上剑南春了。


  明清时期的各种各样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要饭出身,当了皇帝之后生活也很节俭,据说朱元璋平时吃饭的标准就是四菜一汤,连马皇后过生日,也是如此。这么一想,除夕晚上的朱元璋一家的年夜饭也不会有什么过于珍贵的食材。


  清代有一本叫《拜经楼诗话》的书,里面就讲述了一个关于朱元璋吃豆腐的故事,据说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了教育子孙艰苦朴素,规定皇宫里吃饭每顿都要吃豆腐。朱元璋倒是顿顿都吃,但是到了他的子孙的那里,每顿吃的豆腐就不是豆子做的了,而是用鸟的脑髓。


  到了清朝之后,皇帝每年过年都有举办大型年夜饭party的传统,年夜饭上满洲甜食成了必不可少的项目,比如咱们现在吃的“萨其马”就来源于满族,根据《燕京岁时记》的记载:“萨其马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状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


▲图为满洲甜食


  另外,清代皇家还专门爱吃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比如慈禧老佛爷过年过节必吃的一道名为“看灯鸡”的菜,就是把小鸡先煮熟后再过油炸一遍。


  吃不完的剩饭都去哪了?


  清代皇帝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过年吃剩饭,这本来是为了提醒统治者要艰苦朴素,不要铺张浪费的。根据晚清一些伺候过皇帝的太监们回忆,一些皇帝没有动过筷子的菜,如果还没有变味的话,御膳房的人是会把这些菜重新加热,下次继续端上皇帝的餐桌的。


  这个传统也被保留到了今天,试问,谁没吃过大年三十晚上的剩饭呢?


  但是,清代那时候又没有冰箱,保温保鲜技术也有限,那么多剩饭肯定不能让皇帝一个人都吃了,那么那些吃不完的剩饭怎么处理呢?


  对于吃不完的剩饭,一种方法是作为恩典,赏赐给妃子、皇子、大臣们吃,皇帝赐膳在封建社会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行为。大家放心,赏赐出去的菜绝对不是皇帝自己吃剩的,也是那些没动过筷子的。


  另一种方法是流向民间。根据野史记载,清朝晚期的一些宫女太监会把皇上没吃的御膳高价倒卖到皇宫外面的一些酒楼或者饭馆中,这些酒楼饭店就打着皇宫御膳房菜品的名号来招揽顾客。


  皇帝吃饭真的“食不过三”吗?


  说起皇帝吃饭,大家都会想到一个词,叫“食不过三”,任何一道菜,甭管多好吃,最多只能吃三口。


  这些说法在清宫电视剧里经常出现,比如《甄嬛传》里面,就有皇后劝皇上说:“老祖宗的规矩,食不过三”的情节。


  至于为什么有这种规矩,各种剧里的解释是保持皇家的神秘性,避免外人知道皇帝的喜好,以此来毒害皇帝。这个理由听起来还是挺充分的哈,那么是不是皇帝真的吃东西就只能吃三口呢?


  就拿清朝来说吧,在《清史稿》和历代皇帝的实录中都找不到任何的关于所谓“食不过三”的说法,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清代,皇帝喜欢吃什么菜根本就不算是秘密。皇帝爱吃什么在清朝的各种相关典籍当中,都是有具体记载的。比如说,在内务府的《膳底档》上就写了,乾隆皇帝爱吃鸭子;慈禧太后喜欢吃乳制品跟燕窝等等。


▲图为《膳底档》


  因此,用“食不过三”来防止外人知道皇帝饮食的喜好,大可不必。


  其次,想下毒毒死皇帝,也不太可能。在古代,由于当时的提炼技术有限,根本就没有电视剧里说的“无色无味”的毒药,下了毒的菜很容易就会被发现。


  而且从宋代开始,宫廷之中的膳房就已经有了一套严格的“安全措施”,比如不同的菜由不同的人来做,一切做菜的流程都要详细记录等等。


  到了清代就更加严格,御膳房里的哪位厨师做哪几道菜全都是提前规定好了的,并且配菜、切菜、炒菜也都由不同的人专门负责。御厨整个的做菜过程,旁边都站着一个太监全程观看并实时记录,想做手脚比登天还难。


▲图为御膳房


  这还不算完,菜做好了之后,还得经过一系列的测毒防毒手续,比如御膳房有专门用来检测菜肴里有没有毒的银牌;还有尝膳太监替皇上先吃试毒等等。


  那么“食不过三”的说法又是哪来的呢?可能是因为御膳并没有咱们想象的那么好吃。


  打从宋朝开始,就有皇帝们不爱吃宫里的御膳,打发人去宫外“叫外卖”的记载。据《武林旧事》记载,宋高宗和宋孝宗当太上皇时,都喜欢换上便装去西湖游玩,饿了就在船上叫外卖吃。临安小贩知道他们这个癖好,也驾起小船,跟在御舟后面高声叫卖。其中有个叫宋五嫂的小贩,鱼汤做得好,宋高宗游湖时点了她的鱼汤,使她名声大振、生意火爆,成了小吃界的富婆。


  到了明朝,出现了一句顺口溜,叫“光禄寺的茶汤、武备库的刀枪、太医院的药方、翰林院的文章”,现在这句俗语被用来比喻那些有名无实的东西。这里面的光禄寺,就是专门负责朝会、宴会的机构。


  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宫廷御膳应该餐饮界的天花板了,怎么体验感这么差劲呢?


  这是因为,皇帝吃饭的规矩实在是太多了,用什么食材、放多少调料、怎么做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清代的宫廷御膳主要是鲁菜和满洲菜,烹饪方法也是以炖、煮为主。


  而且菜做好了之后,还有走一系列的流程才能端到皇帝面前,等到皇上拿起筷子往嘴里送的时候,热菜也早就变成凉菜了。末代皇帝溥仪就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自己在宫里除了火锅之外就从来就没吃过一口热乎菜,再好吃的菜凉了,味道也就天差地别了。


▲图为慈禧吃火锅


  因此,清朝皇帝在用膳的时候,会经常出现一道菜随便尝两口就不吃了的现象,这可能就是“食不过三”这种说法的来源吧。


  虽然没有“食不过三”的规矩,但是清代皇帝还有一个别的习惯,那就是“食不过饱”。清代皇室从皇子时期开始,就有吃饭不过饱、穿衣不过暖的规矩,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就一直保持着每天两顿正餐两次小食,正餐七分饱,夜间不用膳,这些都是非常符合现代健康饮食的习惯,乾隆帝也活到了八十九岁的高龄。


  到了民间,各地的年夜饭也是各有特色。在北方人的新年里,“饺子”绝对是春节的必备食物,而中国南方地区也有年夜饭吃馄饨、长面、汤圆的传统。


  不过,无论南北方,有两样菜是不可少的,一是有条头尾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南方俗称圆子,象征着团团圆圆,都象征着中国人对于新年的美好愿望。


  无论相隔多远,工作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家中,跟家人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本文标题: 古代皇帝家的年夜饭都吃什么?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10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