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中,“龙”威武刚健、神通广大、变幻莫测,寄寓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太平安康的美好愿望,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也是维系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纵观世界文明,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传承的是生生不息的精神。
龙,代表的是一种创新精神。从最早创造出“龙形”的伏羲说起,他刻画符号替代结绳记事,发明网罟(音同古)用于渔猎,还创造武器“木兵干戈”等。再观各个历史时期龙的形态,从无角到有角,从无翼到有翼,从无足到有足,其本身也不断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以旺盛的创造力推动着思想、器物、制度、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进步,对世界发展产生着深厚的影响。
迎接2024年,创新依然是破解时代命题的关键词。行进中的中国,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龙,代表的是一种包容精神。龙图腾是东夷部落首领太昊伏羲氏在实现了华夏九大部落第一次结盟后,取走兽、飞禽、水中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优长,创造出的一个体现华夏九州大融合的新图腾。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迎接2024年,包容凝聚、团结奋斗依然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我们就要靠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
龙,代表的是一种独立精神。从引领中国航天人走上独立自主技术创新之路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到颠覆“中国二十年也搞不出来原子弹”论调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从“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最美奋斗者”王进喜到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中华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
迎接2024年,独立自主依然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依然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102年的党史,74年的新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
龙,代表的是一种进取精神。中国龙既能腾飞在天,又能遨游于水,可谓无坚不摧、无所不能。从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的神话传说,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荀子“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的志向理念,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惧艰辛、迎难而上、奋发进取、勇于追梦的价值认同。
迎接2024年,环顾国内,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放眼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是要进取有为,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
龙,代表的是一种和合精神。龙的形象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元素,从而更为完美。比如,唐宋时期龙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狮子的形象,头圆而丰满,脑后披鬣,鼻子也近似狮鼻,增加了龙的权威感。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基因。中国的先人早就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
迎接2024年,守护和平的中国强音依然铿锵有力。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重大挑战,我们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坚决反对逆全球化、泛安全化,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在2024年这个崭新的坐标点上,回溯往昔龙年,2000年,我们欢欣鼓舞走进新世纪;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展望前路,下一个龙年,2036年,将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后的第一年;下下个龙年,2048年,正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前夕。21世纪的中国,几乎每一个龙年,都预示着一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