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的年夜饭都有哪些特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2-08 09:27:49  来源:酒食评论  作者:李虓
核心提示:春节,传统历法新年的开端,是中国第一大节,而除夕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阴阳交合的一餐饭,尤为重要,如孟浩然所言“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年夜饭的地位不言而喻。

  春节,传统历法新年的开端,是中国第一大节,而除夕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阴阳交合的一餐饭,尤为重要,如孟浩然所言“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年夜饭的地位不言而喻。


  正因为这种重视程度,牛羊鱼蟹、鲜蔬果品等高贵的食材原料,爆熘煎炸、焖烩焗扒等绝佳的烹饪手法,国人毫不吝惜,全部应用于年夜饭上,单单年夜饭的上的菜肴,像是东北的锅包肉、北京的脆皮烤鸭、广东的叉烧肉、湖南的剁椒鱼头、安徽的炖羊肉如此等等,可以编一部很厚的菜谱,呈现多滋多彩的“中国年夜饭地理”。


传统年夜饭习俗


  然而,从古至今,最初的年夜饭并不是如此“奢靡”,就像“过年”并非代表着“欢聚”,民以食为天,这一桌年夜饭流传下来,每一种味道,都标记了一个时代。


  1、汉前:椒柏酒,熬饥寒,过了除夕爆竹燃


  对于古人而言,尤其是唐宋以前,“年”的确并不是一个好时节,民间把“年”叫做“年关”,而过年就是要与可怕的“年兽”做抗争。


  因为古代的生存条件不优越,一到冬天,尤其是深冬时刻,就会面临着两大头号难题——饥和寒,并随时有疾病发生。西伯利亚寒流的来袭,漫长的冬季,万物沉寂,了无生机,无论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日子都不好过,而作为象征着时光流转的除夕之夜,则让这种畏惧放大到极点。


寒冷是古人生存的首要大敌


  但只要熬过了年关,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到来,大地回暖值得期待,人们活下去的可能性也会变大,敲锣打鼓、燃放爆竹,不在话下。而为了度过这一时节,并与疾病、寒冷抗衡,上古人们发明了椒柏酒,《汉书·平帝纪》云:“腊日上椒酒”,汉崔寔《四民月令》也记载:“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觞举寿”。虽然有椒柏酒喝,但这个时候人们过年不同今日,不可大吃大喝,更应该节省食物。


  这一情况的好转,大概在汉代以后。得益于曹魏时期推行的给客制、民屯制、租调制,一部分人群已经率先富足起来,至于南北朝,年夜饭已经有了庆祝的影子,如南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写道:“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在这一天,大家不仅聚会畅饮,还会故意留出饭食,扔到大街上,说明此时人们的食物已经非常富足了。


  2、唐宋:屠苏樽,五辛盘,歌舞升平夜不眠


  随着隋唐结束了东汉以来战乱纷争的局面,大一统王朝的到来,百姓安居乐业,年夜饭也更加丰盛,并逐渐与礼法挂钩。


  唐代时候,根据礼节,年夜饭是一道道呈现的。头一道为屠苏酒,第二道是五辛盘,再往后是胶牙饧等,一直到“汤中牢丸”(类似饺子和汤圆的融合体)而结束。在宴席菜单中能够看出,虽然国富民强,但人们对于“年”的古老意象,还留有“恐惧”的阴影,前两道菜,均与驱害防病有很大关系。


  屠苏酒在唐宋甚为流行,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以及晏殊的“屠苏酒绿炉烟动,共献宜城万寿杯”都表明了屠苏酒的重要意义,其使用大黄、白术、桔梗、蜀椒等原料泡制而来,与椒柏酒异曲同工,“元旦饮之,辟疫病一切不正之气”(陈延之《小品方》语)。


  五辛盘,也叫作春盘,周处《风土记》记载:“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这一盘的食材均有生辛生辣的特征,具有强身健体之效。


五辛盘


  作为浪漫主义的两大朝代,唐与宋带给年夜饭的升华之笔,还在于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即夜夜歌声,歌舞升平。比如,唐代周弘亮写道“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卢照邻诗云:“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风邻”,呈现出一派大唐风貌。


  3、明清:煮饺子,蒸年糕,大排宴宴满汉全


  虽然唐宋时期的年夜饭,已经基本具有了除夕宴饮欢乐的样子,但与现代更为近似的,要从明清开始,一方面,饺子和年糕这两道“重头戏”正式在年夜饭上做到C位;另一方面,年夜饭还是讲求气场、排场。


  无论南北,饺子都是过年必吃之物,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历史上,饺子有很多称法,如“哈钝”、“扁食”、“角子”、“水点心”和“饽饽”等。据史料记载,饺子一般认为起源于宋代,如《东京梦华录》上说:“汴京市食有水晶角子、煎角子和官府食用的双下驼峰角子”。


  然而,饺子真正与年相结合,是在明清两代。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暑杂记》:“元旦拜年……作匾食”。而明代刘若愚在《酌中志》同样记载,“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此外,还提出吃饺子的食趣,“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与现在已经相当近似了。


  如论食材品类,年糕的历史或比饺子还要久远许多,早在汉朝就有多种叫法,“稻饼”、“饵”、“糍”等。食谱《食次》也载有“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林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粱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很像年糕的做法。但年糕与年深度关联,仍在于明代,如明朝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


  到了清代,满人入关,对于饮食文化的影响首当其冲,而最大的矛盾焦点,就是皇宫里的这一席年夜饭,代表了满与汉的公平态度,由此才出现了大排宴宴的满汉全席。


清代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在康熙之前,清宫元旦的筵席都要分满桌和汉桌两种,传统汉族重视过年的仪式感,但却并不铺张;游牧渔猎出身的满族不重视节令仪式,饮食里却有大量的肉食和高热量的乳制品,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由于此,康熙皇帝在二十三年下令,元旦一律取消满桌,理由就是流程繁琐、耗费太大。


  但即便如此,皇帝的年夜饭必不可少马虎,比如清宫的膳食档案中,记载了乾隆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数额为: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雞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可谓豪华至极。


  4、现代:风物足,年三十,春节联欢醉团圆


  至于现代,年夜饭也是最能反映时代民生的风向标。建国以来,国人明显经历了从物质匮乏到食材充足的过程,据纪实报道,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大多数的国人家庭年夜饭菜品很单一,主要以吃饱为主。而改革开放为分水岭,尤其是1988年国家“菜篮子工程”的建设以后,迎来了翻天地覆的扭转,商品不断丰富,鸡鸭鱼肉开始普及起来;到了20世纪以后,不仅菜品更加丰盛,而且很多家庭开始选择外出就餐年夜饭,各大酒店和酒楼,推出了各种寓意和主题的年夜饭。


过年下馆子,成为一种风俗。


  而从过年娱乐角度来说,1983年首次创办的,年年除夕夜呈现于亿万观众面前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绝对是一个时代性的文化事件和国民回忆。


  表层意义来说,春晚作为一场大众的狂欢,唱歌跳舞、相声小品、杂技魔术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从深层意义来说,春晚已经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载体,春晚不仅在央视的综合频道播出,更在中文国际频道、英语频道和法语西班牙语频道等多个频道并机呈现,并实现央视国际网站的同步直播,这广泛地团结了全球的华人。


  民以食为天,一年到头最重要的这一餐年夜饭,则是反映时代变迁的生活缩影,无论是椒柏酒、屠苏酒,还是年三十,无论五辛盘、饺子,还是年糕,都是一个个时代的年节象征,每一种味道,都标记了一个时代。


 
标签: 春节

本文标题: 每个朝代的年夜饭都有哪些特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11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