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和《千金要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2-25 09:16:26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他自幼用功,二十岁时就精通诸子百家学说。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要他为朝廷效力,他都没有接受,而是专心致力于医术的钻研,替百姓解除疾病的痛苦。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他自幼用功,二十岁时就精通诸子百家学说。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要他为朝廷效力,他都没有接受,而是专心致力于医术的钻研,替百姓解除疾病的痛苦。


  关于学医,孙思邈说过:有些人,仅仅读了三年的医书就骄傲自满起来,以为自己有了治疗一切疾病的本领,等真正实践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懂得太少了。因此,必须勤奋学习,还要弄清楚医学的源流,绝对不能道听途说,否则就是害人害己。



  为了研究医学,孙思邈不仅对历代的医书、药方多加钻研,学习前人的经验,而且还四处采集单方,进行实验和总结。他治疗过很多麻风病病人。麻风病是一种很难治好的慢性传染病,为了找到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孙思邈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亲自照料病人,把每个病人的症状和医治过程中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这凸显了这位医学家的敬业精神。


  孙思邈在医药卫生上也有贡献。当时山区的人很容易患“大脖子病”,从现代医学上讲,这是甲状腺肿大,原因是人的食物中缺乏碘所致。孙思邈的时代当然不知道碘这种物质,但他经过研究,知道用海带、海藻等富含碘的食物来治疗这种病。此外,对于妇女和小孩子的疾病,孙思邈也十分重视。他说,如何把小孩子抚育好,是很重要的问题;妇女的病和男子的病不同,小孩子的病和成年人的病不同,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他甚至提出应该为小儿病和妇女病单立一科。后来,妇科、小儿科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证明了孙思邈的这一主张是完全正确的。



  孫思邈的重要著作是《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他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当更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此书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影响很大。它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书中对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他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


  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说:孙思邈论病的道理,不但根据《内经》,而且根据《内经》以后的医学家的学说。应用的方剂,除了古方以外,还有后来的方法。所用的药品,也并不完全根据《神农本草经》,而是同时采取杂方和单方中常用而有效的药品,所以一种病有几种治疗方法,也有用一个方法治疗几种病的。这是医学上的一个大变革,而孙思邈也成为我国医学史上一位富于创见的医学家。



  孙思邈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堪称典范,他的身上有着医学家可贵的品质,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医德”。


  第一,他秉持医术精湛的原则。孙思邈把学习医学理论和“五经”“三史”、精益求精地钻研医术、具有高超的业务本领,作为其医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又说: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若能俱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第二,他主张公平公正原则。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同道和患者,是孙思邈强调的医德。他要求从事医学的人要以平等之心、平和的态度处理与病人的关系,不可盛气凌人。对待患者,不可分亲疏贵贱,而要尽力救治。


  第三,他提出廉洁自律的原则。孙思邈对医者的行为规范有着严格的要求,认为他们必须廉洁自律,注意自身的修养。他对医者的衣着、语言、处方用药、出诊治病等做了高标准的规范,要求医者精神饱满、内省自律、庄重大方、待人宽容,更要考虑患者的心理感受。


 
标签: 孙思邈

本文标题: 中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和《千金要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14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