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千家今夜好,张灯结彩闹元宵,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我们迎来元宵节,元宵又称上元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古代人的浪漫,不愿空羡天上星光熠熠,中国人把星河搬到人间,长街花灯明如月,万里烟火耀比星,灯月交辉,映照出人间繁华,而穿过花市灯如昼的街头巷尾,有情人于万千人海中,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匆匆一瞥,便胜却人间无数。
对于古人来说,元宵节可是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那么,古代各朝人民都是怎么花式过元宵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汉代
传闻中的元宵节
汉代正是道教盛行的时候,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下元”,合称“三元”,故而元宵节也叫上元节。
《史记·乐书》云:
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
这是一段对汉代祭祀风俗的描述,从黄昏开始,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太一神,并让童男童女们一起唱歌,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
东汉时期,汉明帝刘庄下旨每年正月十五在宫殿和寺院中燃灯,表示对神的敬畏,由此,“燃灯”成为每年十五的传统。
左:汉彩绘雁鱼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右:汉蟠螭纹灯故宫博物院藏
魏晋南北朝
元宵的偷窃大冒险
元宵节曾有过一个很怪的习俗,那就是人们把偷窃当作游戏,可以互相随意偷窃而不受惩罚。这种“大冒险”最早见于《魏书》的记载,“四年春正月禁十五日相偷戏”。
南北朝时期,契丹族在正月十三、十四、十五日三天连续“放偷”,不追究偷窃的后果,女真族则在正月十六日进行偷窃大冒险活动。
明 文伯仁 偷桃图册页台北故宫博物藏
元宵相偷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金元时期,元宵三日放偷。直到清朝初期也仍有“六街灯月影鳞鳞,踏遍长桥摸锁频,略遣金吾弛夜禁,九门犹有放偷人”的诗句。
真人实景偷菜小游戏早在清朝就流行过一回,当时叫“偷青”。《沙川抚民厅志》曾提到清道光十六年时,女子出门观灯时也顺便偷菜,美名其曰帮主人家除虫。
南宋 徐古岩 寒菜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隋朝
盛大的假面派对之夜
隋朝元宵节的热闹程度是空前的,排场极大。《隋书·音乐志》称“绵亘八里,列为戏场”。
《隋书·柳彧传》记载:
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可见在隋朝初期,元宵节已然演变成一个盛大的假面派对。元宵节佩戴兽面的风俗多半带着些祭祀色彩,而隋朝的元宵大派对上,人们戴的面具相当精致,再配上隆重的服饰,节日的氛围感瞬间拉满,正是诗人薛道衡所写的“假面饰金银,盛服摇珠玉”。
清 佚名 升平乐事图册(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隋朝元宵夜流行的派对游戏则是角抵。所谓角抵,是一种类似摔跤、相扑的两两较力活动。
唐朝
人山人海的华丽灯会
唐代元宵节前后三日有放花灯的习俗,据《雍洛灵异小录》记载,因上元节人太多,甚至有人被挤的悬空,脚不沾地的往前走了十几步。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画面
唐代元宵节的灯有多华丽呢?
史料记载——
唐睿宗的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唐玄宗的灯楼“高百五十尺,垂以珠玉,微风一动,铿然成声”
韩国夫人的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朋夺月也”。
宋朝
逛灯市不如谈恋爱
如果说唐朝的灯是华丽宏大的,那么宋朝的灯则以场景感取胜。宋代的灯景是有剧情的,而当时最为精美的灯景莫过于汴京城的缚山棚了。
据《梦梁录》记载
元宵时,宋人将彩灯架成山状,又在灯上描画神话故事,灯山的左右用五色彩结成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的模样,各跨狮子、白象,当菩萨的手摇动时,又有瀑布从他们的指尖倾泻而下。
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册(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灯市更是热闹非凡,灯市上,有各色花灯烟火、歌舞节目、杂技演出,可以猜灯谜、放鞭炮、打太平鼓、跳狮子舞、扭秧歌、坐花船、踩高跷……
当然,除了灯市,元宵节可是一个邂逅爱情的好日子。辛弃疾在《青玉案》里写:“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明清
放长假、猜灯谜、走百病
明朝元宵节的假期长得让人羡慕。
据《万历野获编》记载,从上元节正月十一日放到二十日,一共十天。
清 佚名 升平乐事图册(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元宵节的习俗大体上与宋朝一致,可观灯、猜灯谜、看表演、太平鼓、观烟火……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习俗叫“走百病”,女孩子们会在元宵这日相约出行,在一年的初始出门走走,强身健体,有祈福祛病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