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持续开展中,配套展览将定期推出科普推文,每篇以一件文物为重点,导览“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今天与我们一起走进战国曾侯乙彩绘漆瑟。
中国古代漆器的制作和使用历史悠久,从距今八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至今未曾间断。战国时期是古代漆器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阶段,生产关系的变革、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思想文化的活跃为这一时期漆器的繁荣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空间,同时漆器造型灵活、色彩绚丽、轻便耐用的优点,也满足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用品追求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更高需求。
1978年发掘的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楚国附庸国曾国的国君墓葬,其中出土的大量漆器是迄今所见战国墓葬漆器中保存最好的。这受南方地下水位高、楚地墓葬埋藏深且封闭性好,以及高等级贵族漆器制作精良等因素共同影响。曾侯乙墓漆器种类齐全、制作讲究、纹饰精美,侧面再现了当时祭祀、饮食、起居、出行、娱乐、丧葬等社会生活及文化面貌。
西周推行礼乐治国,诸侯重视礼仪音乐,认为动听的音律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繁荣昌盛,多数王侯将相本人就相当精通音律。
瑟是古老的弦乐器。古人将礼乐视作一家,据礼制汇编《仪礼》记载,瑟在乡射、乡饮酒礼中均有运用,是雅乐中的主要乐器。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礼崩乐坏的现象日益严重,瑟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政治作用,为诸侯国内宫廷女乐和民间乐舞所用。此外,瑟与士阶层也有着紧密联系,“士无故不彻琴瑟”,在六艺教育中,礼乐文化尤为重要,瑟作为礼乐并重之器,更是士阶层的必学课目。
战国曾侯乙彩绘漆瑟-2024-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彩漆瑟就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通长167.3厘米,宽38.5-42.2厘米,属于大瑟。其主体用榉木整木雕成,首尾均有25个弦眼,瑟身存25个弦柱痕,原张施二十五弦。瑟体以朱漆为底,以黑、黄漆彩绘凤鸟纹、云雷纹等,尾端有龙蛇形象的浮雕,属于典型的楚地纹饰风格,展现着楚人瑰丽的想象与精湛的制作技艺。
曾国漆器构思灵巧,做工精细,作风飘逸,纹饰华丽,美观与实用兼具,充分展示了曾国高超的工艺水准、富有个性的审美造诣,体现出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曾侯乙墓漆器是长江文明殿堂的璀璨明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宝。
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
2023年12月27日(周三)-2024年5月5日(周日)
展出地址:
良渚博物院临展厅
本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