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涩——古建筑之神奇砖石砌法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2-29 11:34:34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

  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


  现在叠涩是一个建筑学术语,通常用于描述在砖石或混凝土结构中,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砖石或混凝土块来增强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这个术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在绘画或装饰中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图案纹理或色彩来创造出一种特定的效果。



  叠涩顶形式很多,有对角脊,多角形和圆形穹窿等,叠涩法主要用于早期的叠涩拱,砖塔出檐,须弥座的束腰,墀头墙的拔檐以及门窗洞口等,还用于砌筑砖建筑的室内天花藻井、塔顶等。这种砌砖法常见于砖塔、石塔、砖墓室等建筑物。


  在建筑学中叠涩,因将砖石或混凝土块以特定的方式堆叠或叠放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坚固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用于墙壁柱子拱门等建筑元素中,以增强其强度和稳定性。叠涩的原理是通过将砖石或混凝土块之间的接触面相互锁定,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牢固。这种结构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纹理或颜色来增强其视觉效果。



  叠涩砌筑方法最早的实例见于河南襄城茨沟汉墓墓顶。到了唐、宋、辽、金时期普遍采用叠涩墓室顶盖。从北魏到金代一直是用叠涩方法砌筑砖石塔檐口。砖塔的门窗上也有用叠涩尖拱的做法,例如五代末期的苏州虎丘塔、宋代开封祐国寺塔等。明代清真寺的窑殿中也仍沿用叠涩穹窿。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风景区的宝轮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故称仁寿建塔。为供奉舍利由尼姑道秀主持建筑,塔体为木塔。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宝轮寺塔(砖塔)。因其塔内回声类似蛤蟆的叫声,俗称“蛤蟆塔”。



  宝轮寺塔为13级叠涩密檐式砖塔,塔高26.5米,周长21.6米。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使得塔身外形呈抛物线状。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佛龛、窗洞,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宝轮寺塔外形作唐塔,内部结构承袭宋塔的建塔方法,融合了唐、宋密桥式塔和楼阁式塔的艺术特点和结构方法,具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


  2001年6月25日,宝轮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学者认为,叠涩穹隆是人类对扩大室内空间要求的反应。由此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以及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除叠涩外,还有很多古建营造技艺,是在历代相传以及实践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整理和继承。


 
标签: 古建筑

本文标题: 叠涩——古建筑之神奇砖石砌法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16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