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建筑的艺术特点与风格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5-17 09:55:02  来源:《居舍》  作者:戴思雨
核心提示:在建筑上宋代颁布了《营造法式》,对于生产技术和制作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本文将从三个大的部分来阐述宋代建筑的装饰特点。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北宋的经济、农业、商业和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宋代废除了里坊制度,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出,城市不再是一个被包裹的状态,而是真正的自由与开放,这必然会给宋代的发展带来积极地影响,瓦舍和酒楼的出现说明了宋代的经济繁荣、社会自由。另外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问世于宋代,指南针的发明直接影响了宋代的航海技术,更好地促进了中外交流。


  这一时期的建筑业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各地已经不再兴建巨大体量的建筑,而是在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增加了空间层次从而可以更好地衬托主体建筑。宋人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当时的设计审美产生了一定的转变,追求简洁又在细节上加以重视,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宋代的手工业产品设计甚至超过了唐代的规模。在建筑上宋代颁布了《营造法式》,对于生产技术和制作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本文将从三个大的部分来阐述宋代建筑的装饰特点。按照建筑的三段式,屋顶、屋身和台基来分别展开介绍。



  屋顶部分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他可以遮风避雨,不同样式的屋顶有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与屋身和台基形成一个优美的建筑立面。屋顶在等级、形式上都有十分详细的规定。一般来说屋顶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单坡和攒尖等。宋代的建筑在造型上有很大的变化,屋顶的坡度也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宋代工匠大胆采用减柱造,形成了“飞檐反宇”的效果。在南宋以前,屋顶檐角呈平直的状态,到了南宋以后,檐角越翘越高,形成“飞檐”,同时审美趣味的增加也使宋代建筑更加注重细节方面的塑造,比如琉璃的作用被充分发挥,宋以前的建筑中很少有使用琉璃瓦的,一直到南宋时期,建筑中越来越多的使用琉璃瓦,不仅仅起到了装饰美观的效果,在功能上还可以增加屋顶的防水性能。另外将琉璃脊饰放置于瓦片的衔接之处还可以防止雨水浸透屋子内部的木质结构,相关记载均在宋李诫《营造法式》中出现。


  瓦当的装饰特点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瓦片底端下垂的部分,作为一个特殊的建筑构件既可以挡住屋顶上端的瓦片不会下滑,还可以遮盖两个瓦片之间的缝隙,起着保护木质构件和美化屋顶的作用。在宋代早期瓦当还是基本继承了隋唐时期的特点,大多数采用莲花纹,宋代的莲花纹由早期的双瓣凸起逐渐演变成了低平且单瓣的状态。除了莲花纹以外,兽面纹作为另一重要的纹饰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宋代早期的兽面纹瓦当鬣髦很多,纹理也比较复杂,装饰性极强。


  正脊与鸱尾的装饰特点


  北宋的大型建筑多以歇山顶为主,(宋代称九脊殿),在礼制的影响之下北宋的建筑等级十分严格,正脊和鸱尾的形制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之前的鸱尾相比,北宋时期的造型更为丰富,除了刻画鱼鳍之外,在身上还布满了鱼鳞,其他细节部分也刻画得十分精细。另外鸱尾的形象从北宋开始逐渐向龙的形状转变。通过对宋徽宗赵佶所作《瑞鹤图》的研究就可发现,鸱尾的头部形状与龙头相似,上翘的身体上刻有精美的鳞片,与龙的造型已经十分接近,和宋李诫《营造法式》中对于鸱尾的描述基本一致。



  走兽与嫔伽的装饰特点


  在隋唐之前走兽还没有出现,直至北宋时期才增加了新的建筑构件——走兽和嫔伽。嫔伽位于蹲兽前方,来源于佛教用语迦陵频伽的梵文音译,这与宋代君王信仰佛教,希望的自己长生不老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在宋李诫《营造法式》中就有很多对于嫔伽的记载,这也更加说明在宋朝嫔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屋檐之上,同时它的出现也为以后各朝代提供了很好的典范,在建筑构件的规格和做法上都提供了很大的参考,到了清朝嫔伽的名字也转变成了仙人。


  垂鱼的装饰特点


  宋《营造法式》中对垂鱼和惹草的介绍有如下:“造垂鱼、惹草之制:或用华瓣,或用云头造,垂鱼长三尺至一丈;惹草长三尺至七尺,其广厚皆取每尺之长积而为法。垂鱼版:每长一尺,则广六寸,厚二分五厘。惹草版:每长一尺,则广七寸,厚同垂鱼。”垂鱼即悬鱼,位于屋顶两端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因为早期悬鱼形状和鱼相似,并且悬挂于屋顶两端,由此而得名。悬鱼最早出现于唐代,只能用于官府和寺庙的建筑中,普通民居不允许使用,到了宋代,悬鱼开始变得兴盛起来。形状也开始变得多样化起来,由于由于悬鱼的特殊性,常年受到风雨的侵蚀,所以很容易损坏,目前保存下来的年代较古老的悬鱼最早在宋代。


  屋身部分


  屋身通常指人们居中的地方,包括门、窗、墙壁等。中国古代建筑自古就有墙倒屋不塌之说,因此柱子作为屋身部分的建筑构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屋身结构以柱子为主要构件,再在柱上架梁,梁上再架柱子,层层叠叠,承载着斗拱和屋顶的重量。而门作为建筑的出入口也属于屋身的重要部分。不论是官式建筑还是园林民居都有属于自己的门。窗户则起到了与外界沟通的作用,在园林中出现的窗户不仅仅是建筑构件,更是起到了极大的装饰和审美作用。


  栏杆的装饰特点


  栏杆作为防护、分割、围合等功能的建筑构件出现在台基之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既有实用功能又有重要审美功能的重要构件之一,同时它在古代园林中也经常是点睛之笔。早期栏杆的材料多为木质,石栏杆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多为仿木结构,而到了宋代,石栏杆已经开始被广泛使用。在宋朝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栏杆,即勾栏。原是指曲折的栏杆,实际作用是在瓦舍里设置的演出场所。有的瓦舍体量很大,有十几座勾栏。


  北宋时期的柱子造型多种多样主要有八角形、方形和圆形,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还是要数圆形。柱子一般情况下以石料为主,而且刻有大量花纹,其中北宋晋祠圣母殿前的龙缠柱就是北宋时期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盘龙柱。宋代柱础大体上采用仰覆莲花和覆盆等形式,装饰更加细致精美。而且在柱础上刻有大量的花草和动物的图形,其中以莲花和牡丹花的纹样最为常见。



  门窗的装饰特点


  宋元期间窗户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大量的使用格子门、格子窗,最大程度的增加室内采光。格子门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温度和季节进行重组,使空间组合更加多变和灵活,这种特殊的分割方式在宋代开始发展直至清代。宋李诫《营造法式》中记载了破子棂窗、版棂窗等样式,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窗户样式。棂条的造型丰富多样,增加的建筑的立面效果,也大大提升了室内通风与采光。


  台基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台基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须弥座和普通台基。台基虽然似乎看似被屋身和屋顶两部分所遮挡,但台基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用处就和现代建筑里的基础作用一样,都是为了承载建筑物,然后将建筑的整体荷载传递到土壤。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台基也一直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与影响,一般平民百姓居住的房屋只能是一层台基,在高度上也有所区别。而较为庞大的宫殿庙宇一般采用两层或者三层。不同时期台基的造型和材质也有所不同,直至宋代,台基的形制已经基本定型,和以前相比束腰部分明显增高而且有柱子进行间隔。


  通过对宋代建筑中的阶基研究发现,宋代的阶基一般为石条框架,而且在石条中间铺设虎皮石和条砖。一种阶基是将所有石块平砌,另一种是将石块一层层的叠涩,并在中间的位置束腰,最后再设置隔身版柱,这种被称为叠涩座。我国最早出现的须弥座是云冈北魏石窟,直至唐宋时期,在形式上才逐渐完善,且有莲花、卷草等作为装饰。“隔身版柱造”类的形式在宋代十分常见,即把束腰部分加高,并用蜀柱将其分割成几段。到了北宋时期的须弥座上的纹饰已经开始出现了各种雕饰花纹,在宋李诫《营造法式》中对于须弥座的设计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须弥座多采用卷草纹雕饰,并用回纹边对束腰位置进行装饰


  结语


  宋代的各个建筑构件在唐代的基础之上继续向前推进,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宋《营造法式》的颁布,建筑的设计更为规范化、标准化,并且更加省时省料。这部经典的建筑理论著作,不仅总结宋代以前的建筑技术方面的经验,还进行了不同工种的分门别类,编订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标准,从《营造法式》中足以可见宋代的建筑水平之高超。宋代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宝贵财富,成为我们研究和探索的对象,只有进行深入地了解,走进历史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


 

本文标题: 浅谈宋代建筑的艺术特点与风格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34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