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建筑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元素,它所体现的是古人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智慧,体现的也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因此,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便是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下面我们就通过建筑的几个主要方面来了解古代的建筑智慧以及它们对现当代中外建筑风格的一些具体影响。
一、房屋的“顶上风光”,更是灵魂的脊梁
屋脊是古代建筑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仅是房屋的脊梁,在结构支撑和稳定性上作用显著,它还起着一种装饰房屋的作用,表现着古人内在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智慧。
1、屋脊上的飞鸟走兽是图腾文化的代表
在屋脊的最两端,古人往往会尝试雕刻上某一种图腾形象,它可能是神兽也可能是仙人。例如,在殷商时期,古代的建筑屋脊的最两端雕刻的是玄鸟,因为在当时,人们将玄鸟作为神兽。这种具有图腾文化性质的屋脊建设理念贯穿封建王朝始末。当然,不同朝代的代表性图腾不同,猛虎,朱雀,大鱼,这都是在屋脊两端所出现过的神兽。不同的神兽也有不同的寓意,例如鸟类之王朱雀,便意味着一种歌功颂德的形象,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和人民的幸福。这种在屋脊的两端雕刻图腾的方式成为古代建筑表现内在精神文化的一种重要理念,它所反映的是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气韵的结合。
2、屋脊的图腾文化反映的是封建等级观念
《大清会典》记载九走兽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
在古代,屋脊的建设也呈现出多元化,因为古人讲究尊卑有序,屋脊也成为区分社会地位和封建等级的一个标志。屋脊建设的大小规模以及建筑材料的应用和屋脊两端图腾类型的选择,都成为屋脊之间形成区分的鲜明特征,这也使得屋脊和建筑文化更加丰富和多元。在清朝,最高规格的屋脊建筑采用9走兽的建筑形式,屋脊两端,走兽的最前方是仙人,然后神兽依次向后排列。紫禁城的太和殿便采用的是这样最高规格的走兽配置,它所彰显的是一种皇权的威严和至高无上性。不同的走兽也有不同的名字身份和象征寓意。
3、屋脊的外在的审美效果——动静结合
屋脊不仅仅是等级地位和封建伦理的表现,古人在建设屋脊时同样注重他的审美文化,屋脊的主要装饰物大部都分布在房屋顶部框架的边缘线轮廓上,而不同走兽的排列方式以及走兽的姿态和形状,也要经过详细的考量,从而使得多个走兽排列在一起会有更强的整体感,视觉上更有气势,更加美观,而并非是一种只注重伦理观念的杂乱无章或者混乱无序。走兽的形态富于变化,姿势各不相同,不同的姿势恰恰将动静反映得淋漓尽致,这也体现出屋脊的外在审美也讲求动静的结合和统一。因此,古人也在屋脊上大下功夫,注重它的外在审美气质和内在封建等级,从而构成内在与外在的高度统一。
二、巧妙取材,精妙构建的技术智慧
1、为何木质结构占据主导?
中国古代的建筑往往以木质结构为主,因为木材的原料更广泛,相比于石材,建筑木材建筑更加灵活,因为木材便于雕刻,想要在木材上构建复杂的图案或者对木材进行加工,都十分方便,而石材的加工受制于技术条件。因此,木制结构建筑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都占据了主导。
2、框架式结构的精妙之处
建筑所采用的多种结构中,最主要的自然是框架式结构,因为框架式结构的建筑工程量和稳定性都十分可观。框架式是以木材建造一个完整的框架,构成建筑的主体,构成框架最主要的部分是房梁和木柱(顶梁柱),房屋顶部的房檐和屋顶的整体压力通过房屋顶部的横梁框架传导到逐个独立的顶梁柱之上,从而将房屋顶部的压力合理的分散到每一个顶梁柱,并非将压力都汇聚于一点。这种框架之下,墙壁不承受压力,墙壁所起的作用是单独将房间隔开,墙壁的建设与拆除可以根据需要完成。在墙壁上开凿门窗也可以随心所欲,因为它不起到承重的作用。
3、压力自上到下的传导装置——斗拱
唐代与清代典型斗拱的各个零部件解析图
框架式结构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连接顶梁柱与房屋横梁的核心零部件,由矩形的斗、升拱、撬拼凑组成,它能够将房屋坡面上的压力由上层不断地传导到下层。它将屋顶屋檐所形成的顶部压力,巧妙地传导到顶梁柱上,或者先传导到额枋,再由额枋传导至顶梁柱,将顶部压力分散化解,顺利的向下传导。斗拱作为衔接,恰恰体现的是古人建筑的技术性智慧。在外观形态上,斗拱也具有装饰性作用。因为斗拱的建造工序复杂,外观上看非常的精妙绝伦,让我们能直接感受到它出自于能工巧匠之手。在古代斗拱的复杂程度往往也成为房屋精妙度的表现更代表房屋建筑的高贵和绝妙。
4、榫卯结合的衔接技术,为何备受赞叹?
斗拱之间不同零部件的连接采用的是榫卯结合的连接方式,这样的衔接方式体现着古人的建筑智慧。榫卯结合是指两个木质零件为了更加紧密稳定的结合,在连接部分,分别被开凿和加工成凸凹形状,突出的部分叫做榫,凹进的部分叫做眼。简单来讲,榫卯结合更像是一种凸凹结合的连接形式,它使得两个木质零部件的连接呈现出咬合的衔接形式,保证了结合的紧密与协调。
5、榫卯结合的抗震性和实用性
当遇到地震或其他地质灾害时,榫卯的结构可以更加稳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它会跟随大地的晃动而晃动,但不会轻易的散架,它具有一定的韧性,它可以将来自于地表的地震能量不断的分散化解,使得房屋能够承受更大的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抗震效果。因此榫卯结合作为传导压力的关键节点,它是斗拱结构的灵魂,而斗拱结构又是整体房屋压力传导的衔接。
仅仅从这个具体而细节化的斗拱技术角度,我们便能想象到古人在设计建筑时所穷尽的智慧,他们不断实践探索到了这种以榫卯结合为主要衔接方式,以斗拱为例的传导途径的框架式结构建筑使得建筑既保证了美观又有足够的平衡,达到一种墙倒屋不塌的奇妙效果。现今的梁柱框架结构就是承袭了古代的榫卯结合智慧,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延伸和发展,成为现代的建筑结构的重要参考。
三、如何对待这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是内外兼修,并且注重艺术形式和建筑结构的高度统一。房屋屋脊两端所呈现的图腾形象是中国古人以建筑来表达传统内在气韵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方式,框架式结构中所孕育的斗拱和榫卯结合技术又充分反映了古代的建筑技术的精妙。享誉整个欧洲并且为欧洲古典主义建筑提供了借鉴并注入了新元素的法国蓝白瓷宫,也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影响世界的重要代表,更成为在欧洲独树一帜的艺术产物。
因此,中国传统的古代建筑文化从建筑结构,外在审美以及内在灵魂上向世界展现出传统中国文化的美轮美奂。当代的我们,更应该深入的去了解这种文化,并且竭尽所能的去保护它,传承它,使得以建筑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永葆长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当今的时代的艺术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