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营造技艺——清式彩画作赏析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5-28 09:11:32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木构表面施油漆彩画,既遮风挡雨,避免遭木材虫蚁蛀蚀,保护木材;又起了装饰作用。常出现在梁、枋。另外在柱头,斗拱,檩条,垫板,天花,椽头等部位也可以使用。

  木构表面施油漆彩画,既遮风挡雨,避免遭木材虫蚁蛀蚀,保护木材;又起了装饰作用。常出现在梁、枋。另外在柱头,斗拱,檩条,垫板,天花,椽头等部位也可以使用。


  梁、枋上的彩画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部分:①箍头、②藻头、③枋心;


  清代,彩画发展已高度成熟,官式彩绘可分为五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宝珠吉祥草彩画、海墁彩画。


  1、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主要线条及龙、宝珠等用沥粉贴金,主要以青、绿、红底色相间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



  1)龙和玺构图特征:


  枋心:每根梁、枋中间1/3叫做枋心;彩画作行龙。


  箍头:每根梁、枋端部略为正方形的部位叫做箍头;用有坐龙的盒子或西番莲图案;


  藻头:除枋心,箍头以外,剩余的区域叫做藻头;


  由额垫板都用红色打底;大额枋作齿形衍眼和降龙;小额枋作齿形衍眼和升龙;平板枋:若用兰色,则绘制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制工王云;梁作齿形衍眼和双龙(升龙与降龙);随梁枋作齿形衍眼和双龙(升龙与降龙)。


  注:


  坐龙


  坐龙的姿势为头部正面朝向,颏下常有一个火球,四爪以不同的形态伸向四个方向,龙身向上蜷曲后向下作弧形弯曲,姿态端正。


  行龙


  行龙的姿势为缓缓行走状,整条龙为水平状态的正侧面。行龙常常作双双相对的装饰,构成双龙戏珠的画面,若以单相出现时,龙的头部则常为回头状,使画面更显生动。


  升龙


  升龙的头部在上方,呈升起的动势。龙头往左上方飞升,称“左侧升龙”,龙头往右上方飞升,称“右侧升龙”。


  降龙


  降龙的头部在下方,呈下降的动势。倘若龙头往左下方下降,称“左侧降龙”,龙头往右下方下降,称“右侧降龙”。


  工王云


  一种类似汉字“工”、“王”的云形图案画法,多用沥粉贴金。


  2)按细部主体纹饰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级:


  (1)龙和玺(一等):


  整组图案用各种姿态的龙为主要内容。枋心是二龙戏珠,找头中青地画升龙,绿地画降龙。盒子中画坐龙。如果找头较长,可画双龙。除龙之外,再衬以云气、火焰等图案,具有强烈的神威气氛。


  用于皇帝登基、理政、居住的殿宇,重要坛庙。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



  (2)龙凤和玺(二等):


  其级别低于金龙和玺,枋心、找头、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龙凤二种图案组成。一般是青地画龙,绿地画凤。图案中亦有双龙或双凤。龙凤和玺中有“龙凤呈祥”、“双凤昭富”等名称。


  用于帝后寝宫及祭天坛庙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


  (3)龙凤枋心西蕃莲灵芝藻头和玺(二等):


  用于帝后寝宫及祭天坛庙。


  (4)凤和玺(二等):


  用于皇后寝宫及祭祀、神坛的主要庙宇。


  (5)龙草和玺(三等):


  其级别低于龙凤和玺,主要由龙和大草构图组成。绿地画龙,红地画草。大草图案配以“法轮”,又称“法轮吉祥草”,简称“轱辘草”。


  用于皇宫的重要宫门及主轴线上的配殿、主要寺庙殿堂。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6)梵纹龙和玺(三等):


  用于藏传佛教庙宇的主要建筑。


  2、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应用范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处。


  主要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的旋子。箍头内仍然使用盒子,大多不绘龙,而以西番莲、牡丹、几何图形为主。枋心绘锦纹、花卉等。


  旋子以一整二破为基础;梁枋长时可在旋子间加一行或两行花瓣,称为加一路或加二路;梁枋短则用旋子相套叠,称为“勾丝绕”;略短于一整二破的叫做“喜相逢”;


  此外,旋子彩画按照用金多少、图案内容和颜色的层次,又可以分为:金琢磨石碾玉、烟琢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雄黄玉。


  (1)金琢磨石碾玉


  一切轮廓线条都用沥粉贴金,花心与菱地都点金,花瓣上的蓝绿色都退晕(二道)。枋心可用行龙,平板枋用工王云。


  (2)烟琢磨石碾玉


  基本同金琢磨石碾玉相同,但花瓣线条用墨线。


  (3)金线大点金


  轮廓线条用沥粉贴金,花心与菱地点金,但花瓣不起晕。箍头盒子内可用坐龙,枋心可用行龙、锦纹。平板枋用支花。


  (4)墨线大点金


  基本同金线大点金相同,但线条都用墨线。箍头盒子内用异兽。枋心可用夔龙、锦纹。平板枋用支花。



  (5)金线小点金


  仅线条与花心用金,花瓣不起晕。箍头盒子内用西番莲、牡丹等花卉。


  (6)墨线小点金


  基本同金线小点金相同,但线条都用墨线。


  (7)雅伍墨


  完全不用金,线条用墨,旋子用蓝、绿、白、黑四色,花瓣不起晕。


  (8)雄黄玉


  用雄黄打底做基本色调,旋花线条以三青和三绿勾勒,均做退晕处理,但一般情况不贴金,画面布局,图案描绘,表现了较大的灵活性。


  据记载,雄黄有防虫蛀的作用,历史上常用于神厨和神库建筑。


  3、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


  1)彩画特征:


  写实的笔法和画题,自然现象如云,冰纹;花卉如葡萄,莲花,梅,牡丹,芍药,桃子,佛手等,动物如仙人,仙鹤,蛤蟆,蝙蝠,鹿,蝶等;字如福、寿等。


  箍头:多用连珠,回纹,万字等。


  藻头:画由如意头演变而来的卡子(又分软硬两种)。


  枋心:称为包袱,常绘历史人物故事,山水风景,博古器物等,基本不用金。


  2)苏式彩画分类:


  苏式彩画按构图形式分为:枋心苏画、包袱苏画、海墁苏画三种。


  此外,根据建筑规模、等级与功能之分,并依工艺、用金量、退晕层次等不同,可将苏式彩画分为金琢墨苏画、金线苏画、黄(黑)线苏画、海墁苏画等不同种类。


  (1)枋心苏画


  枋心苏画的枋心部分大多画凤纹、西番莲等纹饰,藻头部分一般绘有铞地,锦地上绘有山水、花鸟等。


  (2)包袱苏画


  包袱苏画是将檩、垫板、枋三个构件的枋心连为一体,绘制一个大的半圆形装饰面,如同一个包袱,其因此得名。


  包袱的轮廓由云状弧线组成,包袱心内以传统中国画的手法绘制山水、花鸟、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


  (3)海墁苏画


  海墁苏画,是一种没有枋心和包袱的彩画,在梁枋的箍头或卡子之间通画一些简单的花纹。海墁苏画通常是青地儿和绿地儿,上面多画流云或折枝花,也有用红地儿的,这是通常花篮白色花纹。


  海墁苏画式较低等级的彩画,多用于建筑的次要部位。


  (4)金琢墨苏画


  金琢墨苏画用大量金箔衬地,退晕层次丰富,一般为7至9层,有的多达13层,是苏式彩画中最为华贵富丽的一种。



  (5)金线苏画


  金线苏画的箍头线、包袱线、聚锦线等主要线均用沥粉贴金,退晕为5到7层,是较为常见的苏式彩画。


  (6)黄(墨)线苏画


  黄(墨)线苏画,构图与金线苏画基本相同,区别事主要线条均用黄线或墨线,不贴金。烟云退晕不超过5层,箍头内多为单色退晕。


  4、宝珠吉祥草彩画


  宝珠吉祥草是以宝珠与吉祥草作为主题纹饰的一类彩画。其主要色调为朱红色,呈暖色调,给人以热烈、兴旺的强烈感受,明显有别于其他以青绿色为主色调的彩画。


  宝珠吉祥草彩画在梁檩枋大木构件的中心绘三颗宝珠,左右对称有吉祥草,构件端部设箍头和吉祥草。


  这种彩画原本流传于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在清代早期建筑中作为官式彩画使用,清代中期以后,被和玺彩画、旋子彩画等吸收融合。


北京故宫,午门宝珠吉祥草彩画


  彩画施工工序:


  (1)将构件表面打磨平整,用油灰(桐油加石灰)嵌缝,打底,再裹以麻丝(方向与木纹垂直),然后表面抹以油灰;


  (2)将绘制在纸上的图案蒙在构件欲施彩画的地方,以针戳孔,再以颜色粉拍出图案轮廓,谓之打谱;


  (3)将调好的沥粉放在挤粉器中,前面配以适当口径的细管,依粉线沥粉;


  (4)等沥粉干硬以后上色起晕,步骤是从上往下,先绿后蓝。


  (5)在沥粉线上涂胶,再刷以金胶油,贴上金箔;


  (6)勾墨线,白线轮廓;


  (7)在整个彩画上涂一层光油。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营造技艺——清式彩画作赏析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37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