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深的乡愁,大抵是在博物馆里。
如果没有西周祭器何尊,我们不会看到:
早在3000年前,祖先就给我们脚下这片神州土地,写上了:宅兹中国。
图源:《何以中国》
如果没有秦人兵马俑,我们或许永远读不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如果说三体的前世记忆在出生时早已印在大脑上,人类的记忆、身份的坐标、我们曾以怎样的眼光看待世界,都有博物馆替我们记住。
图源:《东方帝王谷》
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李德庚所说,文物是时空中发光的“碎片”,经由它们拼凑出的幻境乌托邦,可以带我们“?出现实的重力场,?到时间流之外,去获得?常?活之外的另?种体验。”
从文物中,我们也能找到当下和未来的答案。
当我们谈论生活的意义,半坡人会告诉你,生活意义的全部,不过是用石器磨一根骨针,想出在骨针上刻个针鼻。
图源:《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
“神鸟一觉醒来,时间已经飞行了三千年,太阳还是颗太阳”,当古蜀人在0.02厘米厚的黄金里记录着对宇宙的印象,人于其中虽如微尘,对未知世界的探寻,却有不朽的功绩。
当你知晓春秋盟书、夏代陶器、商周青铜、唐代三彩……这些一画一刻、一器一物背后动人的故事,你才会明白,为什么世界文明这么多,却唯有中国仍然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