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饰,是最能体现女性美的饰品之一,自古以来在首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耳饰起源很早,从远古社会开始,耳饰与项饰、腕饰等就已成为原始先民美化生活的物品,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见证。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的起源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在长达数千年的变迁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进步,首饰的制作也有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首饰也被更多地赋予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意义。
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最初的时候首饰只表示“戴在头上的装饰品”。而随着首饰种类愈加繁多,首饰开始泛指耳环、项链、戒指、手镯等饰物。了解首饰的字面意义后,我们一起来走进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
耳坠的来历
耳珰是古人曾经用过的耳饰,其外形近似于现代的腰鼓。早在汉朝,就有了“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这样华美的词句。
传说,耳坠的来历与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有关。
貂蝉发现自己耳垂太小,苦思冥想后决定在耳垂上挂一件装饰物,就可以掩盖耳垂过小的缺陷。于是找银匠打了一对银耳坠佩戴,漂亮摇曳的耳坠,果然为貂蝉增添了姿色,其他人看到后纷纷效仿,从此戴耳坠的风俗就逐渐流传开了。
不同朝代的耳饰发展
在中国古代,耳饰是所有首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种类,它不仅起着装饰的作用,还是表示礼仪的一种方式。
中国古代耳饰造型丰富,其佩戴主要以妇女为主,个别男子也有佩戴。佩戴耳饰的方式通常有三种:穿挂于耳孔、以簧片夹住耳垂、以螺丝钉固定。
中国耳饰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就大量出土过质料不同、形状各异的耳饰,如中国浙江省河姆渡、中国江苏省常州圩墩、中国四川省巫山大溪、中国安徽省含山凌家滩等地就出土过耳玦,中国吉林省镇赉(lai)聚宝山等地出土过耳坠,中国辽宁省沈阳新乐出土过耳珰。
青铜时代
在遥远的青铜时代,中国女子饰品文化开始萌芽。商代时期,女子佩戴有各种精美的玉器和青铜器饰品。当时的饰品以耳环、项链、手镯等为主,形态各异,寓意丰富。这一时期的饰品体现了商代先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商代时期
上图的金耳环,出土自商代墓葬,耳环高3.4厘米,重6.8克。耳环在铸成型后,采用捶打工艺制作。
商代时期,女子佩戴有各种精美的玉器和青铜器饰品,这些饰品形态各异,寓意丰富。商代女子对饰品的热爱和追求表现得非常明显,她们用各种精美的玉器和青铜器饰品来装点自己。这些饰品主要以耳环、项链、手镯等为主,形态各异,有的形似龙凤,有的又如山水,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比如耳环寓意着女子美貌和品德,项链则象征着女子的地位和财富,手镯则代表着女子的家庭和幸福。这些饰品充分展示了商代先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表现了他们对美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女子饰品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汉代女子佩戴的饰品以珠串、耳环、项链、手镯为主,造型简洁,色彩丰富。汉代女子饰品的特点是端庄大方,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这一时期,女子们对于饰品的热爱和追求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装饰,而是开始更加注重饰品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汉代
汉代女子佩戴的饰品以珠串、耳环、项链和手镯为主,这些饰品多以金、银等贵重金属为材料制成,工艺精细,造型简洁而优雅。与秦代相比,汉代女子的耳环设计更为独特,有圆形、心形等不同形状,并多以珍珠、宝石等点缀。此外,汉代女子的项链设计也颇具特色,多以金、银等金属丝线编织而成,搭配各种吊坠,如玛瑙、翡翠等,更显华贵。
汉代女子饰品色彩丰富,主要以红、黄、蓝、绿等颜色为主,这些色彩的搭配与运用不仅使饰品更加美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色彩的审美观念。同时,汉代女子的饰品还注重与服装的搭配,使整个装扮更加协调。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饰品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女子饰品丰富多样,包括头饰、发簪、耳环、项链、手镯等,这些饰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各异,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女子饰品的多样化。此外,饰品材质也是多样的,如金、银、玉、珍珠、玛瑙等,这些珍贵的材料使得这一时期的女子饰品显得更加精美绝伦。同时,这一时期的女子饰品也凸显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审美情趣,这些精美的饰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尚和潮流。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的汉族女子,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文化影响,穿耳洞的并不多。但当时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对于异域文明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因此,胡人的装扮得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袁不约在《长安夜游》中有诗云“长乐晓钟归骑后,遗簪堕珥满街中”,其中的堕珥便是耳环。唐代实行宵禁制度,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天开放宵禁,其中上元节便可以夜游长安。夜晚的长安格外热闹,游人如织,妇女的耳饰和男子的发簪被挤落满地。
上图这对唐代的金钩耳环上,坠着三粒绿松石珠,间焊多排金粟,元素简约。在当时,吐蕃地区非常喜欢用绿松石来制作首饰。
上图这对唐代的耳环,通高8.2厘米、球径1.6厘米,重21.5克。耳环由挂环、镂空金球和坠饰三部分组成。顶部环形挂环中横着镶嵌了一根金丝簧,环下对称穿着两颗珍珠;中间用花丝和单丝编成镂空金球,上面的纹样是七瓣宝莲花纹;下部有7根相同的坠饰,每根坠饰的上段均做成弹簧状,中段穿一花丝金圈、珍珠和琉璃珠,底部坠有一颗红宝石。耳环制作精细,装饰华丽,是唐代金首饰中的珍品。
隋唐时期,女子饰品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其繁荣程度令人惊叹。这一时期,金银、珍珠、翡翠、玛瑙等名贵材质成为了女子饰品的主要选择,这些珍贵的材质本身就具有极高的价值和独特的光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后,更是成为了造型精美、寓意吉祥的艺术品。
唐代
唐代女子的饰品,无论是头饰、耳环、颈链还是手镯、指环等,都展现出华丽富贵的特点。这些饰品的设计和制作工艺精细,极尽奢华之能事。同时,这些饰品也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唐代女子饰品文化的繁荣,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安康,使得人们有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女子的饰品制作中。同时,唐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开放和包容的时期,外来文化和艺术风格的不断传入,也为女子饰品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因此,唐代女子饰品文化的繁荣,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社会繁荣昌盛的生动写照。
宋元明清时期
在宋元明清时期,女子饰品文化逐渐发展到了一个成熟阶段。在宋代,女子们所佩戴的饰品主要以金银、玉、珍珠、翡翠等贵重材料为主,这些饰品的造型不仅精美雅致,而且寓意深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比如,金银饰品常常被用来寓意富贵荣华,而玉质饰品则被认为有祛邪、吉祥的寓意。
宋代
到了宋代,耳环成为汉族女子不可缺失的装饰物。
当时的审美风向偏向清丽婉约,含蓄秀美。
耳环的素材也多为花朵、瓜果、童子、凤凰等代表吉祥祝福的图形。
上图这对北宋时期的金耳环,造型精细秀巧,呈蝴蝶采花状。蝴蝶头部采用五颗金珠焊接而成,身体、翅膀均通过累丝工艺制作而成,并装饰联珠纹;蝴蝶身体及翅膀偶有金珠点缀,显得惟妙惟肖;翅膀通过卷草纹装饰,将蝴蝶打造得玲珑剔透。蝴蝶相对的部分是一朵盛开的鲜花,花瓣由卷草纹装饰,花朵底部通过两个叶片,点缀整个花朵造型。
上图这款宋代的耳环上,顶部为一头戴荷叶帽的女子,双手捧物,神情欢快,姿态可爱,披帛自颈后逶迤绕至体侧形成耳钩,似随风飘舞;下部坠饰是用天然水晶雕刻成的一对带叶折枝寿桃。
元代
在元代,由于蒙古族统治者的特色影响,女子饰品也呈现出独特的蒙古族风格。金银、珍珠、珊瑚等贵重材质仍然是主要的饰品材料,但与宋代精细雅致的风格不同,元代女子的饰品更显得粗犷豪放,彰显了蒙古族人民的勇敢和豪爽。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代上承辽、金、宋等多民族国家,耳饰在制造风格上,有着明显区别于汉族耳饰的优雅精致,散发着少数民族豪放的气息,加上深受不同民族审美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元代的耳饰上,通常缀有小金珠。工匠们将金银碎成小块加热,成粒状冷却即可得到圆形金珠,这种工艺被称为“炸珠”。
除了小金珠,在元代的耳环上经常能看到镶嵌着未曾精细切磨的宝石。其中,绿松石出场频率最高。
为了能镶嵌更多的宝石,当时流行着一种滴珠式耳环。这种耳环的主石周围用黄金围绕包镶着众多宝石,整体造型呈水滴状。由于这种镶嵌宝石的方式不是特别严谨,导致如今出土的耳环中,大多数都出现了宝石脱落的情况。
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女子饰品文化更是空前繁荣。不仅饰品种类繁多,如珠串、耳环、项链、手镯、发簪、花钿等,而且制作工艺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一时期,银饰品逐渐流行起来,并融入了汉族和蒙古族的艺术风格。同时,翡翠、玛瑙、珊瑚等宝石也被广泛用于饰品制作,这些材料使得明清女子的饰品更加丰富多彩。
明代是我国金银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工匠们工艺精湛,对若干种技术的运用远远超过了前代,在首饰的加工中普遍运用了包括锤鍱、錾刻、累丝、掐丝、搓花丝、炸珠、焊接、开模、镶嵌等工艺,在制作过程中时常采用镂空技术,用较少的材料表现出较大的体积,使镂空后的金银饰件更加精致、醒目,极具装饰效果。
除了耳环,明代后期还非常流行一种短款环脚的耳钉,称为“丁香”。
清代
清代耳环的样式千变万化,制作精美,风格多样。《阅世编》中记载的满族女子形象为:“耳上金环,向惟礼服用之,于今亦然。其满装耳环,则多用金圈连环贯耳,其数多寡不等。”
清代耳饰多以金、银、白玉、翡翠、珍珠等制成,金耳饰高贵富丽,白银素洁纯朴,珍珠浑然天成不加雕琢,玉石、翡翠则以材质本身自然色泽取胜。女子在装扮时会依照身份、服装、场合、季节的不同选用不同形式的耳饰。
中国女子饰品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从商代的青铜饰品到现代的璀璨珠宝,女子饰品文化见证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中国女子饰品文化,让它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