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下古建筑的当代价值与文化传承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7-02 13:32:09  来源:《文化产业》  作者:张晓清
核心提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现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切入,分析古建筑的文化属性与价值特征,通过列举当前主要的古建筑遗迹,探讨古建筑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并从古建筑的建筑文化、建筑艺术与建筑元素等方面提出传承建议,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中国建筑文化国际名片,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现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切入,分析古建筑的文化属性与价值特征,通过列举当前主要的古建筑遗迹,探讨古建筑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并从古建筑的建筑文化、建筑艺术与建筑元素等方面提出传承建议,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中国建筑文化国际名片,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文化自信。建筑是文化艺术的栖息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浩瀚的五千年历史文明里,勤劳的中华儿女建造了不可计数的伟大建筑,许多建筑保留至今,成为传统文化的内核所在。相关数据显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记766722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建筑类有263885处。而具有较大价值的文化遗产被核定为国保单位,2019年10月,国务院核定公布的国保单位总数达到5058处(不含港澳台地区),其中古建筑类别居于国保单位之首。开展古建筑类国保单位的遴选与核定工作,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当下文化自信的重要彰显。受人为与自然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古建筑的保存状况令人担忧,依附其而存在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较大威胁。因此,需要立足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蕴,加强对古建筑价值的挖掘与文化的认同,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01.文化自信下的古建筑概述


  古建筑及其文化属性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建筑因让渡城市建设而受损,因此中国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古镇与部分老城遗址中。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建筑方法和相关形制等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与艺术水平,蕴含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因此,古建筑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文化属性上,包括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等。在增强全民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古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属性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瑰宝,因此不仅要充分认识其当代价值,还应不遗余力地传承经典文化,将古建筑作为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阵地。


  古建筑的价值特点


  建筑是文化的沉淀,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古建筑作为厚重历史的产物,其价值特性掩映在区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之中。首先,在区域性上,不同区域的古建筑彰显出差异化的地域特色。明清时期,北京形成了四周游廊相接、私密性强、形制规整、中心对称的四合院,其形成机理与当时政治中心所流行的权贵文化有关;而南方客家围屋则受地域环境与客家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主次分明、坐落有序的弧形结构,上百人居住在一起,统一团结,以此彰显出客家人在背井离乡的环境中互帮互助的圆形思维(如图1)。


图1古建筑区域差异下的不同展现(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在文化性上,古建筑既是一种物质财富,又代表了某一时间节点的文化产品。古建筑中融入了古人的智慧,既是古人呕心沥血的匠作,也是其平凡生活的产物。前文所述的北京四合院与客家围屋,均是南北区域不同文化影响下的艺术作品,都烙上了历史时期的文化标志。北京四合院展现了明清时期的权贵文化,客家围屋则彰显了客家人的团结友爱,二者虽然建筑形式不同,但文化属性却是一样的。


  最后,在时代性上,古建筑之所以“古”,皆源于其已成为时代的缩影,其形制虽然可以通过现代建筑技术进行复制,但其文化底蕴却不能随意承袭。


  02.古建筑的当代价值


  基于文化自信传承古代建筑文化,需要明确古建筑的价值所在。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现将古建筑的价值分为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四个方面,主要阐述如下。


  还原历史面貌的历史价值


  古建筑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缩影,其艺术形式、框架结构、屋内陈设、建筑材料等,无一不是历史的化石,这对当前的历史学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建筑是古人生产生活的体现,其见证过历史的更迭,承载着某一历史时期的军事、政治、文化、艺术乃至语言记忆,可以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欠缺。古建筑的历史价值是文献资料无法代替的,以北京城东南角楼为例,其建成于明正统四年(1439),见证了数百年的战火纷飞仍矗立至今,虽遭数次损坏,但经明清两朝数次修缮,容纳了明朝的火炮、清朝的夹杆石和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涂鸦”(如图2)。这些信息也记录了东南角楼所经历的历史事迹,并验证了《英宗实录》中“(正统)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师门楼、城壕、桥闸完……城四隅立角楼”的史实。因此,古建筑在当代的历史价值是其能够还原或验证历史,并成为历史文化的有力佐证。


图2北京城东南角楼图组(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射历史技术的科学价值


  古建筑的科学价值是指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某一时代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状况,为当前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科学提供现实依据。古建筑作为人类开展生产活动遗留下来的产物,其隐藏的科学技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科技水平与生产情况。基于这一依据,古建筑可以投射出某一时期的技术水平,并成为当下研究古代科技的重要参考。例如北京故宫,其作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代表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仅其榫卯工艺便包括楔钉榫、挖烟袋锅榫等33种常见结构,更遑论建筑群的排水技术、框架结构等建筑艺术,以及历史藏品、文献档案等科研学术。因此,古建筑大都体现了其建造年代科学发展和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以古建筑为载体的所有隐性、显性的艺术与物品,都有着极为显著的科学价值,为当代研究历史活动与历史文化,探讨古代科学与技术水平提供了实物参考。


  凝聚艺术魅力的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是指古建筑所具有的审美欣赏价值与艺术气息,并且囊括其所在建造年代的审美趣味与艺术水平。在历史的打磨与沉淀下,古建筑具有深沉悠远、饱经历史沧桑的艺术之美,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建筑师、艺术家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以宏村古建筑群落为例,作为中国最具典型性的村落民居,其以布局之工、装饰之美、营造之而闻名于世。首先,在平面布局上,多以方形布置,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左右对称,内里屏风隔扇排列整齐,打造了一处开敞的公共空间,多采用三间式、四合式等形式排列布局,其布局糅合了北方村庄的散落与南方水乡的排列,是徽州古建筑的典型代表。其次,在装饰上,色彩与空间相结合,使得鳞次栉比之感油然而生。马头墙的艺术观感,入口门楼的删繁就简,漏窗的光影调配,粉墙黛瓦的古朴气息,浑然天成,处处显现出宜居、安逸与和谐的民居风格。最后,在营造上,宏村古建筑群落夹杂着南北艺术风格的石雕、木雕和砖雕,从柱基到染坊,小到厨房烧火做饭的通气孔,都体现了营造上的雕塑艺术。


  极具文旅效益的社会价值


  当代古建筑的社会价值在于对文化旅游的开发以及对旅游品牌的打造。人类经济形态的演进过程表明,不断转型升级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最终归宿,而古建筑作为历史的活化石,从“文物”角色蜕变为“文旅”身份亦是大势所趋。当代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基本要素,其产业链上游包括餐饮、住宿、交通、景点等资源端,而古建筑便被纳入旅游产业的资源端中,其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青岛崂山太清宫为例,其有“北国小江南”之称,是崂山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一处道教殿堂。始开发于唐天佑元年(904),因其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后称“太清宫”。崂山太清宫总占地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东为三官殿,中为三清殿,西为玉皇殿,另建有忠义祠、翰林院、东西配殿等建筑。这些建筑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宝贵资源,能够招揽游客,吸引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并迎合青岛“大融合”旅游产业转型与“大消费”旅游经济发展。


  03.文化自信下古建筑的文化传承


  建筑文化的古为今用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基础。“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历史文化和文物的自信。树立文化自信,首先要全面吸收古代建筑文化的精华。具体而言,一是理清现有的古建筑数目,沿袭古建筑中所蕴含的学术思想与文化精粹,最大程度地保存古建筑的文化核心,挖掘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加强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虽然古建筑的文化内蕴具有不可复制性,但是我们可以加强对古建筑设计风格的承袭,例如,在现代建筑中融入古代亭阁、长廊等元素,增加中国建筑的文化底蕴;三是加强对古建筑文化的管理与应用,在复制与模仿古建筑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其所蕴含的文化,吸收古建筑文化的精粹部分,将其作为现代文明的物质载体,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建筑艺术的传承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源远流长,流传至今,至少包含上百种经典的传统民居住宅、园林建筑、宗教建筑等。因此,要正视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认清古建筑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技艺,在对传统建筑艺术进行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建筑设计进行创新,以实现对我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延续与传承,丰富当代建筑设计体系。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水下考古、航空遥感、网络技术等对古建筑艺术进行总结归纳,传承古建筑艺术,并找准契机将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加以宣传,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建立“古建筑+互联网+建筑艺术”的传播渠道,让民众看到中国璀璨的古代建筑艺术,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此外,传承与发展建筑艺术,还应把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实现古代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传承古代优秀建筑艺术,发展现代建筑美学。


  建筑元素的全球传播


  古建筑中的建筑元素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在当前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要以凝聚文化的元素符号为载体,增强民族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而言,一是要做到对文化的认同与尊崇,学习古建筑基础知识,不断探索具有中国文明特色的建筑元素,深刻理解相关建筑元素的文化寓意,加强对中国古建筑元素的归纳整理;二是借鉴国外建筑文化中与建筑元素传播有关的成功经验,将其引入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更好地宣传中国的建筑思想,提升中华文明与中国建筑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使中国建筑元素在世界建筑行业占据一席之地;三是加强与国外建筑协会、建筑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基于治理城市建筑乱象、树立文化自信、进行科学规划、提升建筑设计师的文化素养等诸多方面,共同开启中国古建筑元素向全世界传播的新时代,向世界展示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建造实力,从而更好地夯实文化自信之基,提振民族精神,打造中国建筑文化的国际名片。


  综上所述,古建筑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浓缩,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古建筑的价值特性掩映在区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之中,具有还原历史面貌的历史价值,投射历史技术的科学价值,凝聚艺术魅力的艺术价值和极具文旅效益的社会价值。因此,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要清晰地看到古建筑的文化魅力与价值所在,实现对建筑文化的古为今用、对建筑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对建筑元素的全球传播,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标签: 文化自信

本文标题: 文化自信下古建筑的当代价值与文化传承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45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