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科普 | 八百年楚国的最后归宿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7-31 09:16:37  来源:文博中国  作者:叶润清
核心提示:根据《史记·楚世家》等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楚国发源于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汇的丹水流域,最初“土不过屯”,自周成王封熊绎于丹阳之后,作为诸侯国的楚国才开始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拓展到江汉平原、两湖流域、淮河中游及上游局部地区、长江下游的部分地区,成为雄霸南方的东周大国。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季连,芈姓,楚其后也。”


  根据《史记·楚世家》等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楚国发源于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汇的丹水流域,最初“土不过屯”,自周成王封熊绎于丹阳之后,作为诸侯国的楚国才开始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拓展到江汉平原、两湖流域、淮河中游及上游局部地区、长江下游的部分地区,成为雄霸南方的东周大国。


  “穆王……四年(公元前622年)灭六、寥。”是楚国东进攻灭淮夷(群舒)方国的最早记载。其后楚国开始了前后约400年经营江淮地区的历史,并最终迁都寿春。


  最后的郢都寿春城


  “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据《史记·楚世家》和《史记·春申君列传》等文献记载,楚自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寿春,至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被秦灭国。寿春作为楚国最后的都城,前后存续19年。


  让我们首先看一看寿春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寿县县城东南一带陆续在基建工程中发现“大府”铜牛、鄂君启金节、楚金币郢爰以及大量的板瓦、筒瓦、陶水井构件等战国晚期楚国遗存。


寿县出土的楚金币郢爰


  1983年春,安徽省博物馆丁邦钧先生带队,正式开始了寿春城遗址的考古工作。


  1985年的考古发掘,发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柏家台大型建筑基址,出土大型石柱础,用完整筒瓦扣合而成的下水道,凤鸟纹、云纹、树云纹和四叶纹瓦当等战国晚期遗存,推测为宫殿基址。


  1987年5月,利用航空照片或卫星影像资料开展的遥感考古,初步确定了外郭城、护城河及城外相关水系和城郭内的水道系统等信息。


  1988—1991年,结合遥感考古和物探验证,推测寿春城遗址东西长约6.2、南北宽约4.25公里,总面积约26.35平方公里。


  2001年开始,安徽考古所与北京大学合作,通过近三年的考古工作,否定了此前所谓的外郭城城垣遗迹,提出始建于宋代的寿县古城为寿春城的宫城或内城,“柏家台——邢家庄——邱家花园”一线为功能性大型建筑区的新认识。


  2004—2016年以配合基建为主的考古工作,发现寿县新城区明珠大道以南区域的遗存主体年代为汉代和唐宋时期。战国晚期遗存以2009年明珠大道车马坑、2011年寿县西门城台及西城墙夯土基址的发现最为重要。


  蔡、越遗存与楚国王陵贵族墓


  2017—2021年,对西圈墓地等进行连续发掘。


  一是发现蔡侯级“亚”字形积炭大墓,并厘清了与其南侧明珠大道车马坑的关系;同时发现一座蔡国中等贵族墓葬,出土带错金铭文“蔡侯产之用戈”的三联戟;还发现一批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中小型墓葬。结合蔡昭候墓、东津村以及淮南蔡家岗等地蔡墓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蔡侯与贵族墓葬区和下蔡时期寿春城的布局,强化了下蔡地望“寿县说”和“州来城—下蔡城—寿春城”发展脉络的基本认识。


  二是首次在西南拐角塘发现战国早中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在寿春城遗址范围内发现战国中期墓葬。


  三是继柏家台和邢家庄北之后,在八里村发现楚寿春城时期的夯土建筑基址及疑似“水道”遗迹,结合同时期遗存的新发现,说明由于楚国晚期的迁都事件,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其居住区的分布应已扩展至寿西湖东岸沿线一带。


  四是在寿县城东北小宋家台子北墓地发现一批战国早中期典型越国墓葬,填补了该地区越灭吴之后墓葬考古的空白,也为印证吴据州来以及吴楚争霸江淮的历史提供了重要材料支撑。


  此外,寿春城外围楚国王陵与贵族墓葬区的分布是比较明晰的,分别是东南方向瓦埠湖东北一带的高等级墓葬区,包括李三孤堆、武王墩等;西南方向胡塘、双桥一线的中等贵族墓葬区;北部八公山南麓、东淝河北岸一带的小型墓葬区。这三片墓葬群的分布,李三孤堆楚幽王墓、长丰杨公楚贵族墓的重要发现,从一个侧面支撑了寿县城及其东南部区域为寿春城城址的认识。


  2021年西南小城城垣的解剖,初步厘清了其功能、布局及其与楚寿春城的关系。


枞阳旗山墓地出土的铜句鑃


潜山林新墓地出土的铜铎


安庆圣埠墓地出土的原始瓷瓿


  除寿春城遗址及周边地区的重要发现外,潜山、枞阳、安庆、六安、舒城等地都有墓葬等楚文化遗存的发现。


  都城变迁与楚国兴衰的历史思考


  楚国经略江淮的400余年,也是楚国由盛而衰的400余年。鼎盛时期曾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但在东进吴越西服巴蜀的过程中却屡屡失利,经历了被吴“拔郢”的惨痛教训,被迫先后迁都淮郢和寿郢,西服巴蜀的战略目标亦因三峡天险而未能如愿。


  而究其原因,不排除与其都城迁徙的方向性错误有关。


  古代都城的迁徙,往往关系国家兴衰。对于楚国,南下迁都或许才是上上之策。


  无论河南淮阳还是安徽寿春,均为黄淮平原腹地,乃一眼千里的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虽远离强秦,但北有齐国、东有吴越,强国环伺,而楚吴的长期对决,也让楚国的国力受到巨大损耗,无疑加速了其灭亡的进程,最终在迁都寿春仅仅19年之后便为秦国所灭。


  而设以南下为国策,避开强吴锋芒,改东向迁都为南向迁都,以南楚为中楚,以类似长沙的地方营建都城,以湖北为北方屏障,主营苗蛮,拓展岭南,待时机成熟,再西服巴蜀,一则南中国山野千里,纵深腹地辽阔,且有长江天险可以固守;再则除远在黄河中游的秦晋之外,东、西、南均无强敌环侍,且有巴蜀之地可以退守,可谓进退自如。秦欲灭之谈何容易!虽难图中原,但足可南北并立。


  诚如是,则楚国的历史必改写矣!


 
标签: 考古发现

本文标题: 考古科普 | 八百年楚国的最后归宿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52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