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潮汕文化的一颗明珠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8-12 11:25:26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潮汕民居又称潮汕建筑、潮汕古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是广东省东部的传统民居建筑,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民居又称潮汕建筑、潮汕古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是广东省东部的传统民居建筑,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乡村至今保留着唐宋世家的聚族而居的传统,村寨规模十分巨大,发展出诸如“下山虎”、“四点金”、“五间过”等多样的建筑形式。这些民居建筑,其源头大多可溯至唐宋,是古代世家大族居住的“府第式”民居体系在潮汕地区的迁延。


  潮人聚族而居,形成十分强烈的宗族意识,这一点在村落建筑上得以充分体现。



  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以及书法、绘画等最大限度的融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次要建筑则围绕主体建筑,相连成片,为一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建筑群体,聚族而居。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为了达到效果甚至不惜代价。这使得潮汕的民居建筑外观十分富丽壮观,厅堂更是金碧辉煌。


  厝角头的精美,屋脊之装饰,屋顶之龙凤及仙人走兽的嵌瓷,精美绝伦之木雕、石雕工艺等,都是潮汕民居之特色。



  潮汕平原江河密布,村镇多临水,未近江河者多开渠引水至村前,挖一半圆形水塘蓄水,弧形朝向主体建筑,以纳气聚财,也有“过池风”凉爽的实惠,更有游泳、洗澡、洗衣物、养鱼的实用价值。


  潮汕各地的建筑正门一般必有匾额,有四种意义:一是不忘根本,处处透着晋唐遗风,流露出对中原文化的传承,如“颍川故家”、“陇西世家”、“九牧世家”;二是为人们易于辨认,如永宁寨、德安居、逐祖家塾等;三是借祖德宗功与宅主官阶来炫耀门庭,如奉政第、大夫第、资政第等;四是为了炫耀和装饰,请政要名人题写作为艺术品来表现。


  正门匾额两侧,一般都有刻“加冠进禄”、“福禄寿全”等内容的浮雕灰塑和石刻。门楼四周墙壁常常嵌满各种装饰。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朝南偏东,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四点金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


  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


  “四点金”的平面格局是以方形为基础的九宫格形式,中央为天井庭院,四正为厅堂,四维为正房,形成“囲”形中心对称格局。它的最大特点是以中庭(天井)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向,形成一个十字轴空间结构,这是同与之相类似的北方“四合院”最为显著的不同之处。


  “四点金”平面格局是以方形为基础的九宫格形式,分前、后两进,主座三开间。四点金前进为凹斗门楼和前厅,左右各有一前房;后进为主座,正中为大厅,左右也各有一后房,也称大房。前后进中间为天井,天井两边东西“伸手”连着前、后房,“伸手”敞开的称南北厅,也称侧厅,封闭的称厢房。“伸手”与前、后房之间各有小过道,俗称“八尺”,也称“格仔”,常在这里设有旁门通厝巷,这个旁门俗称“子孙门”。后房前“格仔”通常会做厨房用。



  下山虎


  “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又称为“爬狮”、“三间两伸手”。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两边的门又称为“龙虎门”,也既有开正门而不开边门的。“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其格局与云南白族“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在漫漫的潮汕历史长河中,潮汕民居受到经济条件、政治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习俗乃至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潮汕民居是融合了中国南北各地建筑文化精髓的艺术精品,千百年来,它见证着潮汕人对故土的依恋,对建造工艺的执着追求,更传承着潮汕地区的文化基因。


 
标签: 潮汕民居

本文标题: 潮汕民居——潮汕文化的一颗明珠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55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