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地而坐,中国为何消失了,日韩却保留...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8-15 09:23:17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从古至今,古人的坐姿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两大时期。远在商周时期,古人“坐”的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

  从古至今,古人的坐姿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两大时期。远在商周时期,古人“坐”的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如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就叫跽,又称长跪,是将要站起来的准备姿势,也是对别人尊敬的表示。古代一席坐四人,共坐时,席端为尊者之位。独坐时,则以中为尊,故卑贱者不能居中。既为人子(即尚未自立门户者),即使独坐也只能靠边,如果有五人以上相聚,则应把长者安置于另外的席上,称为“异席”。


  古人习惯于“席地而坐”。狭义的“席”一般用蒲草编制,呈长方形,置于筵(竹席)上,是为了防潮而垫在身下的,故可铺几重。《礼记.礼器》说,“天子之席五重,而诸侯用三重,大夫两重。”贫苦人家可以无席铺垫,但对于贵族来说,居必有席,否则就是违礼。



  从晋开始,跪坐的礼节观念逐渐淡薄,坐姿随心。到南北朝,高形坐具出现。入唐后,席地起居的习惯逐步有所改变。不仅椅凳多见,高形桌案也开始出现,但跪坐仍存在。唐代处于交替时段。宋代,桌椅开始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但是,桌椅的流行,在上层社会还有颇大的阻力。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记载,“徐敦立言: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兀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可见北宋时期士大夫家内的妇女还不得坐椅子,否则即被视为不懂规矩。



  随着社会的进步,椅子作为一种方便的坐具广泛普及。宋代之后妇女坐椅子就不算违礼了。宋代进入完全高坐时期,南宋已相当完备,而明代至清前期达到鼎盛。明代、清代人们的思想还被礼仪、宗教等观念束缚着,封建思想讲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等也体现在家具设计上,那些被认为不够端正的三角形、梯形等造型被完全否定。


  明代的椅子在当时是表示威望和尊严,坐起来并不是非常舒服。如中国皇帝的龙椅,刻了九条龙盘在椅背和扶手上,其中一个龙头就雕刻在靠背的中央且是突出的,人要是靠上去会顶背。还有宝座,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多陈设在各宫殿的正殿,有时也放在配殿或客厅陈设,一般仍放在室内中心或显著位置。这类大椅很少成对,都是单独陈设。为使用者增添威严之感。清式宝座的特点是尺寸大,结构复杂,用料规范,做工精细,装饰瑰丽,显现出皇家的尊贵和豪华气派及象征社会等级或荣誉。


  席,我国古老的坐具之一,《礼记.礼运》中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可以想象,先人在洞穴居住之时,日坐夜卧,为了防虫防潮必定要有铺垫之物,或树皮、兽皮,或草垫等,这便是席的前身。荐席出于神农的传说,虽然无据,但席是最古老的坐具是无疑的。


  我们从祖先所创造的古老起居形式——席地跪坐之中,也可看到席这一坐具,在祖先的生活中占据何等重要的位置。那时,从天子、诸侯的朝觐、飨射、封侯、祭天、祭祖等重大政治活动,直到士庶之婚丧、讲学以及日常起居等,都要在席上进行。由此我们又看到:席在古代可以说是用途最广的坐具了。


  在周朝的礼乐制度中,对于席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席的材质、形制、花饰、边饰以及使用,都要视身份地位的贵贱与高低而不同,就是要按照礼的严格规定行事,决不可有丝毫的违反。下面我们从三个侧面来看席的使用所反映的等级制度。




  坐分跽与踞,跽包括90度直跪,以及在日本还在沿用的日常正坐,坐自己脚后跟上。而踞就是屁股着地,双腿朝前或朝外。


  这种跪坐方式,始于室钉时代(1336–1573)末期,在这之前,日本人的坐法跟韩国人相同,男人是盘坐,女人是竖立著单膝半跪坐著。后来茶道茶室被设计为很小一个房间,盘坐会碰到邻人膝盖,才改为跪坐方式。另一种说法是,室钉末期的女人和服下摆变成直筒式,无法保持竖立单膝的坐法,才改为跪坐的。


  “礼崩”之说


  礼,是对社会风气,生活习俗,道德规范等的一个统称。无礼不立,它随着朝代,统治者,社会变革发生变化,如居丧三年,我们早已不守其则,也不会有人责怪你。其实这就是礼崩。如居丧三年,如敛膝端坐(就是古人的跪坐),礼崩了就从心理上有能接受胡人,等其他文化传来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魏晋时期,算是汉朝礼制的最后坚贞时刻了,因为随后的五胡乱华,东晋十六国导致中原沦陷,大量汉制遗民流落到江南重新建立王朝,从周礼起始建立,中华文化头一次受到几近毁灭性的打击,那些说都会被汉化的,其实还是过于理想了,礼仪肯定受到了极大的重创,但便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坐具的引入


  礼崩的同时,四面八方的其他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统治地位,丝路传来的胡床等坐具,佛教的兴起带来的高足坐姿和新的礼俗,让高足家具不再只是皇室小圈子的玩物,以及僧侣的参佛习惯了,被更多人所熟知。但是到南北朝这个时候还是没有能充分影响到大多数人。



  高足家具的普及


  到了五代十国在名士、文人的圈子里也受到了很大的欢迎,这时候我们开始能在传留下来的古画壁画里看到。因为这个变化的确是要经过长期的礼俗和现实的冲突才能成功,经过隋唐,五代数百年才被民间大量学习和改变。到宋朝,基本上垂足而坐以及高足家具才算普及到民众。


  推动这个变化的其他原因


  比如服饰的变化,那时的服装本是一层层布料,但是没有内裤啥的,有也是留裤裆的,而跪坐是可以完好得遮挡你的羞羞的;你要是叉着腿坐着,那就叫非礼了。而随着游牧民族的一些文化入侵,裤子就传入了中原。垂足而坐从此就显得自然多了。



  推动这个变化的其他原因


  木工技艺,东周时鲁班就是传名至今的木工大师。到唐宋时期的木建筑更是到了巅峰,桌案几类等家具也已经是成熟度很高的家具形式,为椅子的创作和制造提供了强大基础。而宋初版印的《营造法式》等木作书籍大量的发行,也为民间的家具制造提供了专业知识。


  日本并非完全没有高足家具的,只是没有普及性的应用。日本从东汉就开始与中国有文化交流,其实主要是学习,直到唐代894年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中日的交流就少了很多,而且渐显交恶,来抢劫的有,学习的少。而高足家具的大量普及是不早于五代的,而日本遣唐使们并没有受到大量高足家具的影响。


  日本虽然有过不少内战和改革,但是没有受到过毁灭性的礼崩。直到现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依然是最具汉唐遗风的特点。礼制也是,你去看《礼记》里讲的跟日本生活礼仪有多少相似度。



  从建筑说起


  中国,从最开始的所谓穴居,到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从席地而坐,到现在的“高坐”。但是像日本或者韩国,很大一部分传统还是保持了席地而坐。中国在汉朝到唐朝这段时间基本上摆脱了席地而坐。这个是非常伟大的一个转变。因为席地而坐所接触到,所看到的东西,及整个空间的尺度,跟“高坐”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现象在日本家具上可以看出来,现在日本家具尺度还是很小,永远不会超过70公分;西方人的桌子高度,有可能是75公分;东方的传统的八仙桌,有可能要到80公分到90公分高。这反映了人对这个家具的不同尺度的认可,导致了人对空间尺度的认可也是不一样的。不管是宗教性建筑还是居住建筑,西方人尺度跟东方人尺度是不一样的。



  中国真正通过精良设计后的民居在秦汉之后逐渐出现。中国的民居形式与官式的宫殿或庙是有异同性的,它们的建造方式和建造技巧是统一的,只是会从形式上做一些限制。直到宋以后才有明文规定,限制官宅和民宅分别可以做成几进几院。


  汉承先秦


  基本原则没有很大的改变,只是使席坐时代的家具不断完备与成熟。比如几案之类。有置于帷帐之间的长案,时或延续先秦已有的名称而呼作桯。


  魏晋南北朝


  随着佛教东传而为习作时代稳定成熟的家具形制带来了若干变革的因素,而此前已经出现的来自西域的胡床,更成为家具变化中一个特别有生命力的生长点。传统家具中,席与屏风,也包括各类帷帐,都是可以折叠、方便移动的,胡床的迅速被接受,可折叠而便携,大约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南北朝时,胡床用于军中的事例有不少,戎服垂足坐胡床,自然既舒适又方便。


  家具增高带来的重大影响之一便是坐姿的改变


  由跪坐而易为垂足坐,以及旧日为人所鄙的踞坐。佛教被人接受,踞坐却很难通行。宋文帝时郑道子与沙门书,论踞食的简慢,以其不合中土礼俗也,即“稽首至地,不容企踞之礼;敛衽十拜,事非偏坐所预”,由此引起一番很是激烈的辩论,与者甚众,最后甚至由司徒王弘以及朝臣奏请宋文帝裁定。



  中国古代的席地而坐


  中国古代是采用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直到十世纪才发展成垂足而坐的方式。现存最古老的家具是商代的俎、禁、抬盘等,木作家具最早发现于东周墓中,此时的家具(桌类)已具有后世熟知的榫接结构特征,汉代后坐具相继出现。但此时还不是日常用具,而是仪典中供尊贵人士坐用。


  中国古代的席地而坐


  因为中国唐朝以前是席地而坐或睡在地上,没有椅子凳子。日本是学习中国文化的,所以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椅子在传入之初并不是椅子,只是高一点的坐具,它变成后来明清那般的椅子,是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引入,隋唐的转型,宋的分工和定型的。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逐步形成和成熟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商代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这里,床虽然仅仅起到道具的作用,但可以推断,商代已出现了床,而且高度不低,下可容人。西周的统治者还根据席的优劣和装饰特点规定了严格的“五席”制度。五席的质地和特点并无等级贵贱之分。


  春秋战国时期


  从大量的出土实物中得知,春秋战国出现的漆木床、彩绘床等为后来的汉代成为漆家具高峰期奠定了基础。这床又大又矮,适合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床已很普遍,而且制作水平已相当高。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家具不仅具有使用功能,又兼有欣赏价值和观赏功能。



  秦汉时期


  当时人们的起居方式仍然是席地而坐,室内的家具陈设基本延续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席、床、榻、几、案的组合格局,漆木家具完全取代了青铜器而占据主导地位。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是专指座具的。,秦汉时期仅供坐用,后演化变成可坐可躺。


  魏晋南北朝


  谈玄之风盛行。出现了新的起居习惯,使席地而坐不再是唯一的起居方式,为隋唐五代垂足起居方式与席地坐起居方式的等肩并存奠定了基础。魏晋延续了秦汉时期以床榻为起居中心的方式。榻在这个时期有了新的发展,还放有笔、砚和投壶,使人会文之余,还可游戏娱乐。


  隋唐五代时期


  唐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在文化艺术上丰富多彩,由于大兴宫室和贵族府第,家具产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的起居习惯呈现席地跪坐、伸足平坐、侧身斜坐、盘足迭坐和垂足而坐同时并存的情景。到唐朝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人们开始坐高,双足悬起,中国的垂足家具才逐渐兴起,经五代十国至宋代垂足家具逐步完形,并完全取代席地而坐。



  “席”为坐具


  唐朝以前的席地而坐的“席”,算是当时的坐具了。魏晋南北朝时,西方的椅子、折凳等坐具陆续传入中国,从此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才由双腿盘坐在地上而变成坐在椅子上。至隋、唐时代,席地而坐与垂足而坐两种生活习惯已经同时并存,透过现存的绘画可发现,宋、元时期垂足坐的椅、木凳及高型桌、台、案等家具已大量存在,而传统床榻等席地而坐的家具,其坐面与地面的距离亦已升高。可见垂足坐家具已稳固地占据宋、元家具主导地位。


  「席地而坐」在中国消失了在日本韩国却被保留


  椅子曾经传入过日本,当时全日本只有平太政大臣清盛拥有,后来有人传闲话,清盛公才给天皇敬献了一把宋椅。日宋贸易在清盛公权倾朝野时达到顶峰,不过随着源赖朝推翻平氏政权,新建立的镰仓幕府将重心放在武士制度的构建和庄园的经营,从此日宋贸易基本断绝,椅子这东西也就成了后鸟羽法皇和清盛公独有的玩具了。


 

本文标题: 席地而坐,中国为何消失了,日韩却保留...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56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