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建筑是指公元1368-1644年(明代)之间的建筑形式,明代时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晚期,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
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代、元代相近,古朴雄浑,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明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
在中国明朝时期,其设计风格与历史背景相互交织,呈现出独特的特点。明朝时期的室内设计注重艺术融合、布局合理、材料考究、色彩和图案的运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文化和书画品味的重视。明朝时期的室内设计风格不仅体现了时代的风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居生活中的瑰宝。
皇都积胜图卷(局部)
明 佚名 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而明代家具设计也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与室内设计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家居的辉煌篇章。明清家具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紧密,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展现了高水平的设计技术。
明朝时期的室内设计风格受到了汉唐风、宋元风和前期明代的影响,融合了不同朝代的艺术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明式风格。民宅室内常见的装饰包括壁画、石雕、木雕、漆器、织物等,以及传统的国画和书法,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材料上,明朝时期室内设计家具多采用名贵木材,如紫檀木、酸枝木等,制作精良,体现了明朝时期对工艺的高度重视。地面的铺设常采用花岗石、青石板或彩色琉璃砖,装饰着彩绘图案,增加了室内的艺术氛围。
《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ˉ仇英(款)
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同时,明朝时期重视家庭文化的培养,室内设计常融入家训、家训碑和家训壁画等元素。所以,书画品味在明朝时期也备受推崇,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常见儒雅、文人气息。书画品味高雅,有时会在室内创造一个小型书画院,供家族成员欣赏书画作品,与贵族文化紧密相连。
《望海楼图》明·佚名
画中楼阁矗立于城墙之上,下瞰大江,屋内设有雅座与眺廊,文人三五成群,有些持卷观赏,有些凭窗眺远,前方路上有骑马及挑行李还没进城门的旅客。利用原有城垣扩大成为台基,台上建楼阁。
主楼为三重檐十字脊歇山顶,斗栱单抄三下昂,昂嘴、昂面的做法与宋制是一样的「琴面昂」。山花内设虹梁,屋脊脊饰吻兽、檐椽细绘。楼之左侧突出一座四角亭,亭内有藤墩、屏风,殿内柱身高大,开间广阔。楼腰间置平坐,外护以栏杆、雁翅板。
唐、宋以后,屋顶坡度由缓变峻,在楼阁建筑上多用举折法,使得屋顶轻盈活泼,明代的城楼已有采用。本幅用界工整,青绿设色已略剥落,然屋宇脊顶之蛤粉白色颜料勾勒线条仍鲜明如故,使楼台轮廓分外醒目。
砖砌城墙基座正面开设城门道,排叉柱式城门洞,由密集排列的木柱及它所承托的梯形木构架形成。
城门墩顶建城楼平坐,城墩墙面向内斜收,四周砌垛口,其上建有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城楼,门扇为版门、直棂窗,外围有重台钩栏,游人可循设在城墙内侧的踏道直接登上城楼。在另一处有乌头门,作为进入城内殿堂的入口门。
《瑞雪凝冬图》
《瑞雪凝冬图》是中国明朝画家王谔的作品,高山巨石以及山下的庭院和山上的寺庙都由硬笔画出,冷峭逼人。山下远水高阔,船帆点点,落墨不多衬托了整幅绘画的冷寒的意境。
本画正上方有「钦赐王谔图书」印章,可知为明代宫廷画家王谔的作品。王谔约于1510年获得皇帝赠送此印,也可推知本图为此年或之后的创作。两层精緻的楼阁中,两位文士促膝对坐,桌案摆置象徵文人身份的青铜彝器。中景处,堤岸上的携伞文士、荷担樵夫开始活动,远景处还有船隻帆影,左侧泉水也涓涓流动,这些景况似乎暗示着严冬已过,春天即将到临的景象。
《瑞雪凝冬图》与王谔其他流传的作品风格不同,是属于独特的青绿色彩山水画:画家在山峦的轮廓线两侧,罩染了石青、石绿矿物性质的颜料,彷彿呈现冰雪消融时,峰峦逐渐露出塬来绚丽的色彩。而且画家以直向的皴笔与苔点绘成,让画作看来古拙雅致。
王谔(1462—1544),字廷直,号东原子,奉化城内西锦里(今大桥镇西锦村)。幼好读书,酷爱绘画,每见山水、花鸟、虫兽和人物等,记于心,绘于画。早年启蒙于同里画家萧风,后力学唐宋名家,尤着意南宋院体画家马远、夏圭的山水画,反复临摹,自创新意。明弘治初,以例贡善画被举荐入朝。明孝宗赞谓:“谔,今之马远也?”奉于仁智殿,宠赐日隆。正德初升锦衣千户。正德十年(1515)冬因病归里。十五年又奉召进京。武宗卒,遂还乡,终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