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钟鼓楼有什么用?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8-30 09:59:43  来源:研学建筑
核心提示:钟鼓楼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标配”,对于古城来说,无论是汉唐的长安城,元明清的北京城,还是北宋的“东京”开封,六朝古都南京,都建有钟鼓楼。

  钟鼓楼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标配”,对于古城来说,无论是汉唐的长安城,元明清的北京城,还是北宋的“东京”开封,六朝古都南京,都建有钟鼓楼。


  今天所能见到的钟鼓楼,在全国范围内尚有30余座,大多成型于明清时期,部分由后人修缮或重建,巍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之中。那钟鼓楼到底有什么作用?又如何起作用呢?


▲晚清民国时期的北京钟鼓楼


  钟鼓楼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计时以“时辰”为单位,量时间的工具有依靠太阳的日晷、圭表,有利用流体力学原理的漏壶、沙漏、灯漏等,时间测定以后,如何对外发布呢?


  那就要依靠钟鼓楼了,作为古老的报时工具,钟鼓楼大多修筑在城市的正中心,使钟声和鼓声能够均匀地传播四方。辐射全城,是大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设施。钟鼓楼的报时工作,主要集中在夜晚,因为夜晚没有太阳,人们不能根据太阳判断时间。


▲中西结合的宁波鼓楼


  钟鼓楼如何报时?


  钟鼓楼的报时一般以“更”为单位,一个夜晚分为五更,自下午19时起至次日早上5时,每两个小时为一更,要鸣钟鼓以报时。各个时辰更次为:19时至21时为起更(戌时),21时至23时为二更(亥时),23时至1时为三更(子时),1时至3时为四更(丑时),3时至5时为五更(寅时),五更也称为亮更,意谓“早上的到来”。


  以北京钟鼓楼为例,每到定更就先击鼓,后撞钟,向老百姓说明该到睡觉的时间了;从二更到五更,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了老百姓们的休息。


  到了亮更,则先击鼓后撞钟,告诉老百姓们天亮了该起床了。击鼓时共击打108响,由快击18响与慢击18响交替进行。鼓楼主要用于计时,钟楼用于报时,在没有钟表计时的古代,钟鼓声对古人的起居劳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哪些城市有钟鼓楼?


▲北京鼓楼


  北京的钟楼和鼓楼是两座毗邻的建筑,钟楼在北,鼓楼在南,相距一百多米,位于天安门以北,居北京古城南北中轴线之北端。


  钟鼓楼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1272年),重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属于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城的首批建筑物,至清代顺治年间曾毁于火灾,乾隆时重建,以后历代均有修缮。


  钟楼正中的八角形钟架上,悬挂的大钟铸造于明代永乐年间,钟高7.02米,重量63吨。鼓楼内展览的主鼓高2.4米,鼓面直径1.6米,另有群鼓24面,鼓高1.6米,鼓面直径1.12米,都是根据清代嘉庆年间的记载复制。


▲西安鼓楼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后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迁建到现址。高36米,底座为方形,边长各为35.5米,整体呈砖木结构。四角攒尖顶覆盖着深绿色的琉璃瓦,顶部装饰有金色宝顶。


  鼓楼是位于西安市中心的钟楼西北侧,与钟楼东西相望。它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早建4年,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总高度33米,基座为长方形,南北长52.6米,东西宽37.5米,高7.7米。西安钟楼与鼓楼遥相呼应,成为了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南京鼓楼


  南京的钟鼓楼则由于城市结构复杂,明太祖定都南京,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按照“左列鼓架,右建钟楼”的布局,在黄泥岗上修建了钟鼓楼。城楼后因遭战火而被毁;清朝时期鼓楼仅剩下部砖石台座,1923年始,被辟为南京鼓楼公园,后不断修缮,复建上部城楼,保存至今。


  南京的钟楼已然不存,于清康熙年间倒塌,鸣钟、立钟皆毁,惟独卧钟半陷于土中,清咸丰年时,被毁一只,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江宁布政使将尚存的一只钟移至现址,并拨款建一座铁梁铁柱的六角亭来悬挂,称大钟亭,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巨钟之一。


  那么,你所在城市有钟鼓楼吗?


 
标签: 钟鼓楼

本文标题: 古代的钟鼓楼有什么用?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59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